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道德和法制教育模式研究

作 者: 卢强
导 师: 李士群
学 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模式构建 心理学 社会学习理论 态度形成和转变 自我 自尊
分类号: B82-0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24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项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教育工作者要将二者结合起来,一手进行道德教育,一手进行法制教育,实现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和谐同步发展。这是由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决定,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同时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及其思想,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受心理活动规律支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借助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和知识,尊重人的认识、情感和意识活动的规律,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分析教育对象的实际,掌握和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并加以应用,使正确的观点被教育对象接受并转化为其思想认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心机制,针对人的内心接受特点,将二者更好的协调起来,实现同步发展。文章在阐述了社会学习理论、态度形成和转变理论以及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形成等理论在道德和法制教育中的运用后,提出了运用这些理论构建道德和法制教育模式的构想,即在发挥体验的显性作用的同时重视环境的隐性作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发挥理论教育的导向作用的同时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作用,实现教育对象态度的转变;在满足教育对象尊重需要的同时引导其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资料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在确定主题后查阅了相关的书籍、期刊等资料,然后进行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一些观点。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s  7-8
目次  8-10
1 导言  10-18
  1.1 相关概念  10-14
    1.1.1 道德和法律  10-12
    1.1.2 道德教育法制教育  12-14
  1.2 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14-18
    1.2.1 研究现状  14-15
    1.2.2 构建道德和法制德教育模式的意义  15-18
2 运用社会学习的理论,构建道德与法制教育模式  18-27
  2.1 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关于社会学习行为的一些观点  18-20
  2.2 社会学习理论在道德和法制教育中的运用  20-22
    2.2.1 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社会学习机制的运用  20-21
    2.2.2 法制教育的过程中,社会学习机制的运用  21-22
    2.2.3 运用社会学习机制,形成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协调同步发展(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协调同步发展的基础是道德和法律的互补性)  22
  2.3 运用社会学习的理论,构建道德和法制教育模式的具体措施  22-27
    2.3.1 发挥体验的显性作用,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22-24
    2.3.2 重视环境的隐性作用,渗透积极的价值观  24-27
3 把握态度形成和转变的规律,构建道德与法制教育模式  27-36
  3.1 态度形成和转变的规律  27-29
    3.1.1 什么是态度?  27-28
    3.1.2 凯尔曼的态度三阶段理论  28-29
  3.2 态度形成和转变规律在道德和法制教育中的运用  29-31
    3.2.1 态度形成和转变的三个阶段的运用  29-31
    3.2.2 运用态度形成和转变的规律,实现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协调同步发展(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协调同步发展的基础是道德和法律的相互转化)  31
  3.3 运用态度形成和转变规律,构建道德和法制教育模式的具体措施  31-36
    3.3.1 发挥理论教育的导向作用,灌输主流的价值观  32-33
    3.3.2 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作用,实现态度的转变  33-36
4 尊重自我,重视自尊,构建道德与法制教育模式  36-42
  4.1 自我和自尊  36-37
    4.1.1 自我概念  36
    4.1.2 什么是自尊  36-37
    4.1.3 自我和自尊的关系  37
  4.2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尊的需要在道德和法制教育中的运用  37-39
    4.2.1 积极的自我概念是道德和法制教育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37-38
    4.2.2 满足教育对象尊重的需要是道德和法制教育必须关注的内容  38-39
  4.3 尊重自我,重视自尊,构建道德和法制教育模式的具体措施  39-42
    4.3.1 引导教育对象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起到管理其行为的作用  39-40
    4.3.2 满足教育对象尊重的需要,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40-42
结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4

相似论文

  1. 对促进中学生写作中自我纠错能力提高的研究,G633.41
  2. 英语背诵对提高农村学校初中生听力能力的作用探索,G633.41
  3. 反思式生活,自我人种志式书写,G633.41
  4.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5. 中职幼师口语课教师示范的“表演”问题研究,G633.41
  6. 赖尔的行为主义,B089
  7.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8.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9.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10.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11. 银行ATM界面设计研究,TP11
  12.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3. 说唱艺人现象的心理学研究,B849
  14. S-O-R模型的批判和预期效应的研究,B841
  15.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16. 东莞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G637
  17.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18.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19. 自我评价学习法在高校体教专业排球普修课程中的运用探究与效果分析,G842
  20.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预防效果的研究,R473.73
  21.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道德与政治、道德与法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