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 者: 成瑶
导 师: 王征兵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农村与区域发展
关键词: 第二课堂活动 素质培养 模式研究
分类号: G64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0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如何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校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创新意识、激发潜能、人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教育正由过去只重视第一课堂变成第一、二课堂教育两者兼顾。第二课堂教育以其灵活、广泛、新颖的特质和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育人作用,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第一课堂教学的简单补充和延伸,而是逐步发展成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第二课堂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被视为培养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主要阵地,拓展和深化第二课堂成为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学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本文从国内外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模式研究入手,以管理学相关知识作为文章理论支撑,引用大量具体实例来进行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文章第二章节,引用国内外文件综述和相关概念,进行理论分析,解决研究的理论支撑问题。第三章节充分介绍了两所高校第二课堂的具体情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我国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安文理学院为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的二类本科院校,文章将两所不同层次高校第二课堂的发展变化作为对比研究对象,结合大量的具体事例,分析了两所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了取得成果的原因,发现了目前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模式建立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分析结果探索了部分解决办法。在文章的第四章节,分别针对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和运行模式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办法,以应对如何以学生为本设计良好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建设科学的第二课堂管理运行体系探索,建立了新的创新培养模型(3-6-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文章的第五章节还对第二课堂学分制的设立和实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阐述了第二课堂机制与模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肯定了第二课堂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指出了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覆盖面和参与面不够广泛的现状,确立应建立相应的模式和机制,使得素质教育的平等不仅仅停留在活动形式的平等,还要创造一个更加趋近于广泛参与、多部门协调、共同运转的第二课堂教育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参与内容和个体发展路径,以期达到每一个学生最大程度的素质拓展机会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导论  8-13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8-9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9
  1.3 研究背景与内容  9-13
    1.3.1 国外先进的培养模式  9-11
    1.3.2 国内先进的培养模式  11
    1.3.3 研究内容简介  11-13
第二章 高校第二课堂运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3-16
  2.1 高校第二课堂工作的开展情况  13-14
  2.2 研究和分析第二课堂运行模式现状  14-16
第三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安文理学院第二课堂工作运行情况的比较与研究  16-23
  3.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  16-17
  3.2 西安文理学院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  17-21
    3.2.1 西安文理学院第二课堂活动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效  18-20
    3.2.2 西安文理学院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1
  3.3 针对性解决方案的分析  21-23
    3.3.1 加强指导和支持  21
    3.3.2 以学生为本  21-22
    3.3.3 总结巩固成绩与经验  22-23
第四章 第二课堂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建立  23-34
  4.1 3-6-3 模式的理念与原则  23
  4.2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3-28
    4.2.1 构建  23-25
    4.2.2 3-6-3 模式的创新点  25-26
    4.2.3 模式的实施  26-28
  4.3 3-6-3 模式的效果和评价  28-29
    4.3.1 合格本科院校的建设(宏观的自我评价)  28
    4.3.2 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微观的对象的评价)  28
    4.3.3 媒体的评价(社会的评价)  28-29
  4.4 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自我设计框架  29-34
    4.4.1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29
    4.4.2 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框架  29-34
第五章 第二课堂运行机制——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  34-37
  5.1 第二课堂学分制的内涵  34
  5.2 第二课堂学分制的探索  34-37
    5.2.1 西安文理学院第二课堂的学分设立  34-35
    5.2.2 西安文理学院第二课堂的学分制的实施  35
    5.2.3 西安文理学院第二课堂学分制的三大保障机制  35-37
参考文献  37-41
致谢  41-42
作者简介  42

相似论文

  1. 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G647.38
  2.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G641
  3. 重庆市政法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D926
  4. 天津港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研究及设计实施,F724.6
  5. 人才派遣企业中派遣员工管理模式研究,F272.92
  6. 昆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研究,F572.88
  7. 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F205
  8. 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中联市质检所服务模式创新研究,F203
  9. 女性领导者的素质培养及角色修炼,D442.6
  10. 政府流程再造的模式选择与经验研究,D630
  11.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辅导员素质的提升,G641
  12. 高校贫困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研究,G645.5
  13. 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G643
  14. 大学生创业素质及其培养研究,G647.38
  15. 我国出版企业融资问题研究,G231-F
  16. 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模式研究,G322
  17.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花卉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F326.13
  18.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模式研究,F203
  19. 化纤印染废水优化回用模式研究,X791
  20. 后医疗管理及其模式研究,R197.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