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杨梅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作 者: 胡静丽
导 师: 陈健初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杨梅叶 总黄酮 总酚 提取工艺 抑菌活性 粗分离 应用研究
分类号: TS2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899次
引 用: 2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杨梅(Nyrica rubra Sieb.et Zucc),为杨梅科、杨梅属果树,主产浙江、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及广东省。在贵州毕节、水城一带的舞族、布依族、苗族乡寨除以矮杨梅的根、茎、果入药有治疗肠炎、止血、关节痛等药用功效外,还有用叶治烫伤,痈肿、腹痛等疾病的习俗(中药大辞典1979)。杨梅叶中含多种酚类化合物,主要由黄酮类化合物及原花色素类化合物组成(周志宏2000),这两类化合物均有显著的生理活性。为了探讨杨梅叶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本人对采自杭州市半山的杨梅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抑菌特性进行了深入探索,以期为该珍贵植物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测定了杨梅叶乙醇提取物对食品常见污染菌的抑制效果,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浓度、温度、pH值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杨梅叶提取物抑菌效果显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革兰氏阳性菌抑制效果比较好,而对大肠杆菌阴性菌效果较差。对食品中常见腐败菌如桔青霉、圆弧青霉和黑曲霉效果较好。对各种菌的MIC(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大肠杆菌5%,金黄色葡萄球菌1.25%,枯草杆菌2.5%,桔青霉2.5%,圆弧青霉1.25%,黑曲霉1.25%。其抑菌活性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强,抑菌活性具有热稳定性,在pH5-9范围内均具有抑菌活性。杨梅叶提取液与糖、盐都有较强的协同作用。各种溶剂的杨梅叶提取物对同一种菌的抑制作用差别较大,其中以60%乙醇最好,蒸馏水最差,根据实验结果依次排序为:60%乙醇>95%乙醇>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30%乙醇>蒸馏水。提取液的抑菌效果稍微低于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在相同的时间内,提取液的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相同浓度的提取液,作用时间越长,抑菌率也就越高。 2.为确定杨梅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用乙醇溶液浸提,结合超声波辅助方法,萃取杨梅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探讨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L9(34)表设计的正交试验得出杨梅叶总黄酮提取的优化工艺参数为:40%乙醇,在温度80℃,料液比1:45条件下超声波提取45min,连续提取2次,黄酮的总浸出率可达99.30%,杨梅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8.16%。 3.对一年中不同时期(分别采于5月、7月、9月、12月)的杨梅叶进行超声波提取,测定其总酸和总黄酮含遇并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其对细菌和霉菌的抑不U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间存在较大差异,9月采杨梅叶的总观和总黄酮含量 (以杨传叶“卜生计)最高,分别为汉石%和11.S%;最低的为1UIAt杨梅叶,分w为 11二9/O和 5.3o/6。不问时则M卜I一均站不了良好的抑I邯8力,对细的的抑菌率在41.一刀.3%,对霉菌的抑菌率48石~79.5%之I“。IJ。抑的能力与总划和总费附了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4.对杨梅叶乙醇提忒物,采用液液革取法对其进行消卜j离,得到石汕醚部分1、四氯化碳部分11、三氯甲烷111、乙酸乙酸W。采川地于是液点协主测试各部分抑菌率并测量各部分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结果发现11、Ill对柏青霉、黑曲霉的抑菌作用较好,其中以11的作用最为u显,几乎光全抑制了枯育环的生长,1、11 U1、W对圆弧古霉的抑制效果相差不大。抑菌能力与总附、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关系。 5.用杨梅叶提取液处理猪肉、茄于和豆腐后,细菌总数和茅地杆菌数量部要比未用杨衍叶提取液处理的食物低很多。这说明杨梅叫提取液对食物中细菌和芽他杆菌机已好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防腐效果。 综上所还,M卜一I提取物是一1卜b天然、具有一定抑菌活性的新型植物制剂,通过进一步研究,有望将其应用于食品防腐,对提高杨梅产业的综合效应将大有婢益。

全文目录


致谢  5-6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0
第一章 前言  10-25
  1.1 杨梅叶研究现状  10-13
    1.1.1 杨梅叶中化学成分研究  10-12
    1.1.2 杨梅叶提取物抗癌作用  12
    1.1.3 杨梅叶提取物抑菌能力研究  12-13
  1.2 天然植物防腐剂研究进展  13-25
    1.2.1 植物防腐剂的来源  14-15
    1.2.2 植物叶片提取物抑菌研究进展  15-18
    1.2.3 测定抑菌效果的方法  18-19
    1.2.4 酚类物质抑菌研究进展  19-21
    1.2.5 从植物中提取的其他抑菌物质  21
    1.2.6 抑菌剂与pH和其他保藏因素的相互作用  21-22
    1.2.7 在食品中的应用  22-24
    1.2.8 毒理特性  24
    1.2.9 总结语  24-25
第二章 杨梅叶提取物抑菌特性的研究  25-39
  2.1 材料与方法  25-30
    2.1.1 材料和仪器  25-26
    2.1.2 方法  26-30
  2.2 结果与分析  30-37
    2.2.1 滤纸片扩散法鉴定杨梅叶提取物的抑菌能力  30-31
    2.2.2 不同浓度杨梅叶提取物抑菌效果比较  31-32
    2.2.3 介质pH值对杨梅叶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  32-33
    2.2.4 杨梅叶提取物抑菌成分耐热性试验  33
    2.2.5 抑菌或杀菌的初步探讨  33-34
    2.2.6 提取液与盐或糖的协同抑菌作用试验  34
    2.2.7 不同有机溶剂提取效果比较  34-35
    2.2.8 浸提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检测  35
    2.2.9 杨梅叶醇提取液与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抑菌能力比较  35-36
    2.2.10 杨梅叶提取液对微生物作用时间与抑菌率的关系  36
    2.2.11 杨梅叶提取液在食品中的防腐应用实验  36-37
  2.3 结论  37-39
第三章 杨梅叶黄酮类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39-46
  3.1 材料与方法  39-41
    3.1.1 材料和仪器  39
    3.1.2 方法  39-40
    3.1.3 超声波萃取中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40-41
  3.2 结果与分析  41-45
    3.2.1 单因素试验  41-44
    3.2.2 正交试验  44-45
    3.2.3 浸提次数的确定  45
  3.3 结论  45-46
第四章 不同时期杨梅叶总酚含量和抑菌活性比较  46-51
  4.1 材料与方法  46-48
    4.1.1 材料和仪器  46
    4.1.2 方法  46-48
  4.2 结果与分析  48-50
    4.2.1 各时期杨梅叶中总酚类物质含量  48-49
    4.2.2 各时期杨梅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49-50
  4.3 结论  50-51
第五章 杨梅叶提取物有效成分分离及活性测定  51-57
  5.1 材料与方法  51-53
    5.1.1 材料和仪器  51
    5.1.2 方法  51-53
  5.2 结果与分析  53-56
    5.2.1 杨梅叶提取溶剂的选择  53-54
    5.2.2 丙酮溶剂对供试霉菌的作用  54
    5.2.3 粗分离各组分的得率  54
    5.2.4 粗分离各样品的抑菌作用  54-56
    5.2.5 粗分离各部分活性物质含量测定  56
  5.3 结论  56-57
参考文献  57-64

相似论文

  1. 泽泻和土茯苓的提取工艺与降血尿酸作用研究,R284
  2. 三种羧酸系列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O621.13
  3.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4. 侧柏叶化学成分提取及活性功能研究,R284
  5. 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植物提取物筛选,S482.2
  6. 中医升降理论治疗慢性肾衰的应用研究,R277.5
  7. 探究式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选课中的应用研究,G852-4
  8. 酢浆草提取物体外抗肿瘤和抗氧化研究,R285
  9. 杨梅落果花色苷的提取、纯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TQ914.1
  10. 环境因子对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S685.11
  11. 人源β-防御素-6的原核表达及纯化,Q78
  12. 施肥和密度对留兰香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S573.9
  13. 天山雪莲指纹图谱及总黄酮提取物研究,R284.1
  14. 杜仲叶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微胶囊化研究,R285.5
  15. 苦瓜总黄酮的提取及副产品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TQ914.1
  16. 铜、锌、硒对药用菊花产量和药效成分的影响,S567.239
  17. 白芍中芍药苷提取工艺的研究,R284.2
  18. 蜂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和安全性评价的初步研究,R285
  19. 中华稻蝗内生菌株SDLH抑菌蛋白作为防腐剂的可行性研究,TS202.3
  20. 多足配体钙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抑菌活性研究,O641.4
  21. 暗紫贝母药用有效成份提取工艺及化学成份的研究,TQ46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