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IE技术的汽车内饰装配线的改善研究
作 者: 吕宏
导 师: 侯开虎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机械设计及理论
关键词: 工作研究 装配线 改善 模特排时法
分类号: U46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的汽车制造企业虽然已经建设和发展了几十年,但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人均劳动生产率不及国外同行的四分之一。一汽红塔汽车内饰装配线生产效率低,表现为工人的具体操作复杂、作业等待时间长、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装配线不平衡。采用工作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改善汽车内饰装配线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现象,提高汽车内饰装配线的效率显得非常迫切。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人机工程学有关工作研究、方法研究、劳动定额、模特法等理论和方法,参考了国内外在汽车装配线改善方面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在分析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汽车内饰装配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改善研究。论文综述了改善的工作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括,论述了人、机和环境方面对生产率的因素,阐述了装配线改善基本原则和改善循环流程,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以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汽车内饰装配线的24个工位为研究对象,对装配车间的布局进行了分析,作了线路图和流程程序图,对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和数据收集,确立改善目标,并对其中的瓶颈工位进行了工具改善、联合作业分析、作业流程分析、双手作业分析及动作因素分析,用模特法制定了标准作业时间,研究制定了汽车装配线制造系统进行作业改善的流程以及对作业改善成效进行分析评价。按照动作经济原则,通过对内饰装配线工序的剔除、合并、重排、简化等改善,使生产节拍由以前的200s降低到150s,线平衡率由63.62%提高到81.63%,理论上生产能力水平提高了25%。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9 第1章 绪论 9-17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9-11 1.2 国内外研究概括 11-15 1.2.1 国外作业改善发展概况 11-13 1.2.2 我国作业改善研究及应用概况 13-15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7 第2章 作业改善的理论和方法 17-35 2.1 装配线平衡理论 17-22 2.1.1 几个概念 17-18 2.1.2 装配线生产的基本分类和基本特征 18-20 2.1.3 装配线平衡率及装配线生产能力提高水平的计算 20 2.1.4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20-22 2.2 作业改善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22-23 2.3 作业改善的理论和方法 23 2.4 工作研究概述 23-28 2.4.1 工作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24-26 2.4.2 工作研究的分析技术 26-28 2.4.3 工作研究的步骤 28 2.5 方法研究概述 28-32 2.5.1 方法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29 2.5.2 方法研究的内容和步骤 29-30 2.5.3 程序分析 30-31 2.5.4 作业分析 31-32 2.6 作业测定概述 32-34 2.6.1 作业测定的定义、目的及应用 32-33 2.6.2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 33-34 2.7 本章小结 34-35 第3章 一汽红塔汽车内饰装配线的问题分析 35-51 3.1 一汽红塔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简介 35-36 3.2 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布置 36-37 3.3 内饰装配线各工位作业内容及人员组成 37-40 3.4 一汽红塔汽车内饰装配线问题分析 40-48 3.5 对秒表测时结果进行评价 48-49 3.6 本章小结 49-51 第4章 一汽红塔汽车内饰装配线作业改善 51-73 4.1 第1工位工作研究 51-54 4.1.1 第1工位的联合作业分析 51-52 4.1.2 第1工位的改善分析 52-54 4.2 第7工位的作业分析 54-66 4.2.1 第7工位的联合作业分析 54-56 4.2.2 第7工位工人甲的流程程序分析 56-58 4.2.3 第7工位工人甲装配密封条的双手作业分析 58-59 4.2.4 对第7工位工人乙的作业流程进行改进 59-64 4.2.5 运用模特法对工人甲改进后的作业制定标准 64 4.2.6 第七工位的最终改进分析 64-66 4.3 第11工位的作业分析 66-68 4.3.1 第11工位的联合作业分析 66-67 4.3.2 第11工位的改善分析 67-68 4.4 第13工位的作业分析 68-70 4.5 对第14工位进行联合作业分析 70-72 4.6 制定改善后各工位作业标准 72 4.7 本章小结 72-73 第5章 改善效果的评析 73-79 5.1 工人作业内容分配的评析 73 5.2 工具改善的评析 73-75 5.3 对第1工位与第7工位作业时间利用率的评析 75 5.4 对产线平衡率和生产能力的评析 75-77 5.5 本章小结 77-79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79-81 6.1 结论 79-80 6.2 前景展望 80-81 致谢 81-83 参考文献 83-85
|
相似论文
-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 美诗兰(天津)公司化妆笔生产流程改善研究,F273
- F企业借助 RFID 改善i产品生产数据采集研究及应用,TP274.2
- 沉水植物苦草和水环境质量相互效应的研究,X173
- 80后员工工作价值观研究,F272.9
- 莫仕公司产品质量改善途径研究,F273.2
- GF公司生产信息系统构建及APS方法应用研究,F426.6
- 多人共站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研究与优化,TG95
- 飞机总装移动装配线作业调度优化研究,V262.43
- 某研究所单位6S管理应用研究,TB497
- 关于中国汽车召回制度问题的探讨与研究,F426.471
- 基于仿真的中控台装配线的合并和平衡研究,U468.2
- 小城镇综合交通整治规划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U12
- 中等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研究,U491.12
- 显控面板生产流程改善,V268.7
- 腕踝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246
- 眼底视网膜图像自动分析中质量改善、特征检测及配准的算法研究,TP391.41
- 基于精益生产的看板控制研究,F273
- 湖南元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精益生产设计与实施,F273
- 考虑绿色度的供应商绩效评价和改善研究,F205
- 六西格玛在降低冷链物流企业配送误差中的应用研究,F259.23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汽车工程 > 汽车制造厂 > 工厂设备及安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