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心智游移频率特征研究:问卷开发

作 者: 王寅谊
导 师: 唐孝威;宋晓兰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心智游移 意识 问卷调查 情景表征 语义表征
分类号: B8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心智游移是清醒状态下,能被意识觉知却不受意识控制的内源性心智活动过程。心智游移的频率作为一种特质,具有稳定性,而内容也会出现某种倾向性。本研究从概念结构、任务性质及内容表征形式三个角度分别设计心智游移的频率调查问卷,目的在于探索心智游移频率特征的结构模型,开发有效的研究工具,用以系统评估心智游移的频率。研究对大学生群体做了深入访谈,发现个体在心智游移的内容上表现出现明显的差异,对于频率词的判断标准不一,对于心智游移的回忆均是基于一定的任务背景。本研究基于访谈结果和已有问卷的内容进行设计,从三个方面系统测量个体的心智游移频率,分别是心智游移频率问卷、不同任务下的心智游移问卷和不同内容的心智游移问卷。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分问卷Ⅰ是心智游移频率问卷,从心智游移的概念特征出发,通过因素分析发现自发思维和注意失控两个因素分别测量了心智游移的发生和过程,以此建立的二因素模型相对于已有研究直指心智游移这一概念核心,是总体性评估心智游移发生频率的有效工具。同时,问卷中的总体性评估因素是一种模糊的自我评价,对频率评估具有补充作用。心智游移频率问卷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均符合要求,重测结果表明问卷调查具有稳定性。(2)分问卷11名为不同任务性质下的心智游移,以不同性质的任务为角度,调查个体在各种任务或无任务状态下心智游移的频率特征。通过分析发现,个体意愿的投入程度决定着心智游移频率的高低。任务性质可以分为无任务状态、趋向性任务、回避性任务和背景任务四种情况。在趋向性任务中个体的卷入程度较高,而其他三种任务状态下个体卷入度较低,因此前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基于此,研究中将四种任务类型按卷入度高低设计“3+1”模型,将趋向性任务因素作为独立因素评估高卷入度任务状态下的心智游移频率。不同任务性质下的心智游移问卷除趋向性任务维度的同质性信度不高(A1pha系数为0.7)其他均符合要求,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表明调查有效,而重测信度反映出问卷具有的稳定性。(3)分问卷Ⅲ为不同内容的心智游移问卷,问卷以情景性表征和语义性表征两种内容表征形式为角度评估心智游移的发生频率。研究发现,心智游移的内容表征形式可以细化为情景性表征、声音表征和非声的语义表征三种类型,后两者分别为语义表征中听觉表征和视觉表征,问卷以此构成了三因素模型。心智游移的内容表征形式问卷的同质信度符合要求,其中非声的语义表征信度较低(Alpha为0.65),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表明调查有效,重测信度反映出问卷具有稳定性。(4)心智游移频率的问卷测量在频率词的使用上具有严格的要求,由于个体对频率词定义的标准不同以及心智游移体验随时间而遗忘,短时间间隔内的频率估计和单位频次内的概率估计相对于长时间间隔的频率估计更为准确。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个体平均每天都会经历30次以上的可以回忆的心智游移,其中趋向性任务中的心智游移频率最低,而情景性表征发生频率略高于语义表征。心智游移频率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在无任务状态和背景任务中,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心智游移,这说明在无任务目标的情况下,女生更倾向于放下自主意识的控制权。心智游移频率在年龄上的差异表现为20岁前后的差异,这可能与大学生在不同年级心态和学习环境的不同有关。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目录  8-11
第一部分 前言  11-27
  1 文献综述  13-22
    1.1 心智游移的概念  13-14
      1.1.1 心智游移现象描述  13-14
      1.1.2 心智游移概念  14
    1.2 心智游移的特征  14-16
      1.2.1 心智游移的注意特征  15
      1.2.2 内源性特征  15
      1.2.3 自发性特征  15-16
      1.2.4 主题性特征  16
    1.3 心智游移的理论  16-19
      1.3.1 意识理论的延伸  16-17
      1.3.2 意识涌现理论  17
      1.3.3 全局工作空间理论  17-18
      1.3.4 心智游移与注意  18-19
      1.3.5 心智游移与工作记忆  19
    1.4 有关心智游移的问卷研究  19-22
      1.4.1 白日梦的问卷研究  19-20
      1.4.2 自发思维问卷  20-21
      1.4.3 认知及行为失误的问卷调查  21-22
      1.4.4 心神不宁现象及任务中的心智游移  22
  2 问题的提出  22-27
    2.1 已有研究的缺陷  23-24
      2.1.1 对心智游移的概念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  23
      2.1.2 心智游移的名称不统一  23-24
      2.1.3 不同现象没有进行有效区分  24
      2.1.4 调查对象片面  24
    2.2 研究内容和目的  24-25
    2.3 研究的意义  25-27
      2.3.1 理论意义  25-26
      2.3.2 实践意义  26-27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27-33
  1 被试选取  27
  2 访谈  27-28
  3 研究材料  28
  4 问卷调查过程  28-31
    4.1 预测问卷的项目搜集和删选  28-29
    4.2 问卷组成结构和命名  29-30
    4.3 正式施测问卷的项目组成  30
    4.4 效标的选择  30-31
    4.5 重测的实施  31
  5 问卷调查结果处理方法  31-33
    5.1 预测问卷的处理  31-32
      5.1.1 因素选择标准  31
      5.1.2 项目删选标准  31
      5.1.3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参数  31-32
    5.2 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处理  32
    5.3 信效度分析  32-33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33-45
  1 访谈结果处理  33-35
    1.1 被试对心智游移频率的认知  33-34
    1.2 环境与任务对心智游移频率的影响  34
    1.3 心智游移的内容及态度  34-35
  2 预测结果处理  35-38
    2.1 心智游移频率分问卷  35-36
    2.2 不同性质任务下的心智游移  36-37
    2.3 不同表征形式的心智游移  37-38
  3 正式施测结果处理  38-45
    3.1 人口统计指标分析  39
      3.1.1 性别差异  39
      3.1.2 年龄差异比较  39
      3.1.3 文理专业比较  39
      3.1.4 效标的峰度和偏度分析  39
    3.2 心智游移的频率  39-40
    3.3 心智游移频率问卷  40-41
    3.4 不同性质任务下的心智游移  41
    3.5 不同表征形式的心智游移  41-42
    3.6 信效度分析  42-45
      3.6.1 同质性信度分析  42-43
      3.6.2 重测信度分析  43
      3.6.3 结构效度分析  43-44
      3.6.4 效标效度  44-45
第四部分 分析和讨论  45-53
  1 作为一种特质的心智游移  45-47
    1.1 对频率词的不同理解所引起的差异  45-46
    1.2 大学生心智游移频率特征  46
    1.3 心智游移的影响因素  46
    1.4 心智游移在性别、年龄和专业分科上的差异  46-47
  2 从概念出发评估心智游移频率  47-48
    2.1 关于心智游移概念的结构  47-48
    2.2 概念结构的二因素模型  48
  3 不同性质任务下的心智游移  48-50
    3.1 任务性质对心智游移的影响  48-49
    3.2 四种不同任务性质  49-50
  4 心智游移内容表征形式的特征  50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50-53
    5.1 研究的不足之处  51
      5.1.1 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效标  51
      5.1.2 样本量略显不足  51
    5.2 未来研究方向  51-53
      5.2.1 心智游移生理指标的开发  51
      5.2.2 与人格、创造性的结合研究  51-52
      5.2.3 心智游移内容的研究  52-53
第五部分 研究总结  53-55
参考文献  55-59
附录  59-63
  Mind Wandering频率调查问卷  59-60
  心智游移频率问卷  60-61
  不同任务性质下的心智游移  61-62
  不同内容的心智游移  62-63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3-64
致谢  64-65

相似论文

  1. 对促进中学生写作中自我纠错能力提高的研究,G633.41
  2. 基于OLSR的Ad Hoc网络功率意识路由协议,TN929.5
  3.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4.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5. 中专生阅读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G633.41
  6.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7.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8. 新形势下信访处理中的腐败及其治理研究,D632.8
  9. 关于曹操生命意识的哲学思考,B235.9
  10. 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实践研究,G623.5
  11.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12. 中学生汉英句法意识在汉英双语语篇阅读中的作用,G633.41
  13. 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与工作记忆对英语阅读理解之预测力的动态变化,G633.41
  14. 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问题分析及政策研究,G434
  15.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研究,G711
  16. 大学生亲社会交换行为问卷编制及其现状研究,B844.1
  17. 父子关系、父性意识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研究,G78
  18.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的公民意识提升路径探析,C912.82
  19. 网络化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对策研究,D64
  20. 当前我国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D412.6
  21. 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文件档案开放问题研究,D922.16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