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河西走廊玉米田棉铃虫发生规律与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作 者: 陈广泉
导 师: 张兴;魏永平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农业推广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玉米 棉铃虫 发生规律 防治指标 经济允许损失率 药剂防治
分类号: S435.1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的兴起,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棉铃虫也随之在玉米田持续大面积发生,已成为限制玉米高产、高效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对棉铃虫在河西走廊玉米田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尚无系统研究,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此,本研究采取田间调查、网室观察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对棉铃虫在河西走廊玉米田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以及棉铃虫危害玉米的防治指标进行了探讨,通过药剂试验筛选出防治玉米棉铃虫的药剂和施药方法。结果表明: 1 河西走廊玉米田棉铃虫一年发生三代,1、2、3代幼虫的化蛹龄数有5龄和6龄两种,以6龄幼虫化蛹为主,但田间六龄幼虫化蛹所占比例高于室内;棉铃虫能以蛹在玉米田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的深度一般不超过20cm;越冬蛹的密度为0.57头/m~2~0.86头/m~2;越冬代成虫由本地虫源和外地虫源共同组成,但以本地虫源为主,外地虫源比本地虫源发生期早30d左右。 2 成虫产卵与玉米生育期密切相关。吐丝期玉米对棉铃虫成虫产卵诱惑力最高,棉铃虫产卵对玉米生育期的选择性顺序是:吐丝期>抽雄期>孕穗期>拔节期>苗期。卵粒在玉米植株不同部位的数量分布比例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玉米花丝是产卵的主要部位,吐丝期玉米花丝上的卵量占总卵量的66.8%~69.8%。卵在吐丝期玉米植株上的分布比率从大到小依次是:花丝、苞叶、叶正面、雄穗、叶背面、茎秆。 3 棉铃虫幼虫对玉米危害有明显的特点,其中二代幼虫发生期对玉米危害最为严重。孵化后的幼虫主要集中在玉米果穗顶部花丝上咬食花丝,造成玉米授粉不良;4龄后蛀入果穗内蛀食籽粒,并将粪便沿虫孔排至穗顶端;老熟幼虫绝大部分从果穗顶部蛀食孔钻出,有少部分从果穗中部的苞叶上蛀孔钻出;咬食籽粒和花丝的幼虫量最大,苞叶、叶片、雄穗上幼虫数量较少;1~4龄幼虫以取食花丝为主。5-6龄幼虫以蛀食果穗幼嫩籽粒为主。 4 棉铃虫幼虫数量与玉米果穗受害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即随着百株幼虫数量的增加,玉米果穗受害率随之增加。棉铃虫危害玉米果穗受害率平均为53.65%,果穗平均损失籽粒11.70粒/穗。产量损失平均为6.64g/穗,产量损失率平均为2.08%/穗。百株虫量(x)与产量损失率(y)的预测回归方程为y=-0.0618+0.0322x(n=5)。 5 不同种植模式的玉米,防治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小麦—玉米带状种植模式下,二代棉铃虫幼虫经济允许损失率和防治指标为1.55%~2.17%和50.09~69.35头/百穗;在单种玉米模式下,二代棉铃虫幼虫经济允许损失率和防治指标为1.50%~

全文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19
  §1.1 我国棉铃虫发生基本情况  10-11
  §1.2 棉铃虫的食性  11-12
  §1.3 棉铃虫的滞育  12
  §1.4 棉铃虫的取食习性  12-13
  §1.5 棉铃虫成虫产卵选择性及分布规律  13-14
  §1.6 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14-15
  §1.7 棉铃虫的抗药性  15-16
  §1.8 棉铃虫大发生原因  16-17
  §1.9 棉铃虫化学防治现状  17-18
  §1.10 论文研究目的和立项依据  18-19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9-24
  §2.1 试验材料  19-20
    §2.1.1 供试药剂  19
    §2.1.2 试验药械  19
    §2.1.3 供试玉米品种  19
    §2.1.4 供试虫种  19
    §2.1.5 试虫饲料  19
    §2.1.6 试验设备及仪器  19-20
  §2.2 试验方法  20-24
    §2.2.1 成虫发生规律研究方法  20
    §2.2.2 田间卵、幼虫、蛹发生期调查  20
    §2.2.3 幼虫龄数观察  20-21
    §2.2.4 越冬蛹田间越冬场所及密度调查  21
    §2.2.5 棉铃虫在玉米上产卵习性调查  21
    §2.2.6 幼虫危害习性调查  21
    §2.2.7 玉米果穗受害损失测定方法  21-22
    §2.2.8 田间接虫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测定方法  22
    §2.2.9 不同药剂防治棉铃虫幼虫田间药效试验  22-23
    §2.2.10 不同施药方法防治玉米田棉铃虫幼虫田间药效试验  23-24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24-36
  §3.1 成虫发生规律研究结果  24-25
    §3.1.1 网室饲养成虫观察结果  24
    §3.1.2 黑光灯诱集成虫结果  24-25
  §3.2 田间卵、幼虫、蛹发生期调查结果  25
  §3.3 棉铃虫幼虫发育龄数观察结果  25-26
    §3.3.1 室内幼虫发育龄数观察结果  25-26
    §3.3.2 田间幼虫发育龄数观察结果  26
  §3.4 越冬蛹场所及密度调查结果  26-27
  §3.5 玉米生育期与棉铃虫发生危害对照结果  27
  §3.6 棉铃虫在玉米上产卵习性调查结果  27-29
  §3.7 幼虫危害习性调查结果  29-30
  §3.8 玉米果穗受害损失田间测定结果  30-31
  §3.9 田间接虫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测定结果  31-32
  §3.10 不同药剂防治棉铃虫幼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32-34
  §3.11 不同施药方法防治棉铃虫幼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34-36
第四章 讨论  36-37
第五章 结论  37-38
参考文献  38-44
致谢  44-45
作者简介  45

相似论文

  1. 玉米秸秆层燃特性的试验研究,TK16
  2. 玉米凝集素性质及其在PGPR筛选中的应用,S513
  3.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4.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S433
  5.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S513
  6. ABA和H2O2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sHSPs和抗氧化防护酶的作用,S513
  7.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8. 棉铃虫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克隆、时空表达及RNA干扰,S435.622.3
  9. 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S476.3
  10.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11. 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叶衰老差异及调控研究,S513
  12. 玉米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优化设计与应用,S513
  13.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4.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15.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6.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17.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8. 产γ-聚谷氨酸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TQ922.1
  19.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20. 除草剂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S481.8
  21. 棉铃虫Cry1Ac抗性相关钙粘蛋白基因缺失突变的适合度代价,S435.622.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玉米病虫害 > 玉米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