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青钱柳种子解除休眠及萌发生理的研究

作 者: 王家源
导 师: 方升佐
学 校: 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森林培育学
关键词: 青钱柳种子 发芽率 贮藏物质 激素 酶活性
分类号: S79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75次
引 用: 2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aja]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和材用价值。然而,青钱柳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一般播种后需隔年甚至2年后才萌发。 在打破青钱柳种子休眠的探索中,本论文采用了化学软化和外源GA 的预处理,以寻找出打破青钱柳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的方法。 在其它处理一致的情况下,酸蚀8 小时、9 小时、10 小时的发芽率逐渐增加。10 小时酸蚀处理(A3B2C1D1)的种子层积120 天的发芽率比8 小时酸蚀的处理(A1B3C1D1)发芽率和酸蚀9 小时的处理(A2B3C1D1)发芽率分别提高了4.9%和8.4%。 随着赤霉素浸种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也有所提高。在层积基质D0 中可以明显的看出,GA 浸种处理的青钱柳种子平均发芽率比对照(0ppm)在60 天时高出了10.7%,在120 天时高出17.7%。 在层积的沙中拌赤霉素(GA),层积100 天后的发芽率达均达到90%以上,要明显好于层积基质为清水浸拌的湿沙,这主要是延长了赤霉素(GA)对种子作用的时间。这表明,经过组合处理已完全解除了青钱柳种子的休眠,获得了很高的发芽率。为以后破除种子的深休眠,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和时间要求采用不同的处理组合,找出一种合适的处理方法。 本试验还测定了青钱柳种子在自然层积过程中贮藏物质的含量及相应酶的活性,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激素的含量,初步了解了青钱柳种子的萌发生理。 在自然层积过程中,青钱柳种子的脂肪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种变化与脂肪、淀粉、蛋白质的降解进程是一致地。这些为种子的萌发准备了物质和能量。随着层积时间的增长,过氧化物酶(POD)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逐渐增大,PPP 在糖代谢途径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也预示着,青钱柳种子在不断的打破种子的休眠,为萌发做好准备。随着层积时间的增长,其脱落酸(ABA)的含量逐渐减少,而赤霉素(GA)、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则逐渐增加。赤霉素(GA)/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的比值也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可见,生长激素积累和抑制激素降解与青钱柳种子萌发密切相关。

全文目录


前言  7-8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8-14
  1.1 国内外种子休眠原因及萌发生理的研究动态  8-12
    1.1.1 关于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  8-9
    1.1.2 关于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  9-12
  1.2 关于催芽方法的研究  12-14
    1.2.1 强迫休眠的解除  12-13
    1.2.2 生理休眠的解除生  13-14
2 材料与方法  14-23
  2.1 试验材料  14
  2.2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14-21
    2.2.1 解除种子休眠的研究  14-16
      2.2.1.1 试验设计  14-15
      2.2.1.2 发芽情况的测定  15-16
    2.2.2 自然层积过程中有关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16-21
      2.2.2.1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16-17
      2.2.2.2 脂肪酶活性的测定  17
      2.2.2.3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7-18
      2.2.2.4 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18
      2.2.2.5 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测定  18-19
      2.2.2.6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19-20
      2.2.2.7 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的测定  20
      2.2.2.8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的测定  20-21
      2.2.2.9 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21
  2.3 数据处理方法  21-23
3 结果与分析  23-43
  3.1 青钱柳种子解除休眠方法的研究  23-32
    3.1.1 酸蚀处理对青钱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23-24
    3.1.2 不同层积基质对青钱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24
    3.1.3 赤霉素浸种对青钱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24-26
    3.1.4 综合处理对青钱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26-28
    3.1.5 计数间隔期内的发芽率与各处理的关系  28-32
      3.1.5.1 层积基质对青钱柳种子不同间隔期内发芽率的影响  29-30
      3.1.5.2 不同赤霉素浓度对青钱柳种子不同间隔期内发芽率的影响  30-31
      3.1.5.3 不同处理和层积时间对青钱柳种子在不同间隔期内的发芽率影  31-32
  3.2 自然层积过程中青钱柳种子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  32-43
    3.2.1 青钱柳种子贮藏物质的含量及相应酶活性  32-37
      3.2.1.1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32-33
      3.2.1.2 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33
      3.2.1.3 粗脂肪的含量  33-34
      3.2.1.4 淀粉酶的活性  34-35
      3.2.1.5 蛋白酶的活性  35-36
      3.2.1.6 脂肪酶的活性  36-37
    3.2.2 自然层积过程中青钱柳种子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37-39
      3.2.2.1 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  37-38
      3.2.2.2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的活性  38-39
    3.2.3 自然层积过程中青钱柳种子内源激素的含量  39-43
      3.2.3.1 生长素(IAA)的含量  39
      3.2.3.2 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  39-40
      3.2.3.3 赤霉素(GA)的含量  40
      3.2.3.4 脱落酸(ABA)的含量  40-41
      3.2.3.5 各激素含量之间比值的变化  41-43
4 讨论  43-47
  4.1 青钱柳种子解除休眠的方法  43-44
    4.1.1 浓硫酸酸蚀对青钱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43
    4.1.2 外源赤霉素(GA)对青钱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43
    4.1.3 低温层积对青钱柳种子发芽的影响  43
    4.1.4 打破青钱柳种子休眠方法的探讨  43-44
    4.1.5 不同层积时间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44
  4.2 自然层积过程中青钱柳种子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  44-47
    4.2.1 各贮藏物质含量及相应酶活性的变化  44
    4.2.2 自然层积过程中青钱柳种子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的变化  44-45
    4.2.3 自然层积过程中青钱柳种子各激素含量的变化  45-47
      4.2.3.1 生长素(IAA)的含量  45
      4.2.3.2 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  45-46
      4.2.3.3 赤霉素(GA)的含量  46
      4.2.3.4 脱落酸(ABA)的含量  46
      4.2.3.5 各激素含量之间比值的变化  46-47
5 小结  47-48
参考文献  48-52
详细摘要  52-55

相似论文

  1. 军曹鱼生长激素基因(GH)的克隆和表达,Q786
  2. 环境因子对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S685.11
  3. 凡纳滨对虾性腺抑制激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S917.4
  4.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5. 大花萱草品种筛选与制种技术研究,S682.19
  6.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7. 牛蒡子苷提取、纯化及其对小鼠C2C12细胞生长的影响,S853.7
  8.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氰戊菊酯对鸡繁殖性能的影响,S831.5
  9. 改良剂对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研究,X53
  10.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11. 几种新型杀虫剂对马铃薯甲虫的毒力及两类靶标的分子克隆,S435.32
  12. 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ri1327的形态、生理和分子标记研究,S562
  13. 铁、锰等微量元素对栽培丹参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14. 种养结合梨园果实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S661.2
  15. 2个生态型黄瓜品种幼苗徒长的形态解剖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S642.2
  16. 南瓜染色体加倍和体细胞胚发生的细胞学及生理生化变化研究,S642.1
  17. 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休眠的温度特性研究,S792.99
  18. 地克珠利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影响,S858.31
  19. 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及相关受体表达与猪卵泡闭锁过程的关系研究,S828
  20. 丙酮酸、肌酸及丙酮酸肌酸对肉鸡氨基酸谱的影响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S831.5
  21. 雌激素及chOPG对鸡胚BMSCs诱导的成骨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以及BGP与ColⅠmRNA表达的影响,S858.3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阔叶乔木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