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冯友兰新理学“境界”之可能
作 者: 唐晖
导 师: 赵载光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冯友兰 新理学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分类号: B2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近代以来,传统的中国社会及中国文化遭遇了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使得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思考未来中国社会的出路问题。围绕这样的历史课题,知识界掀起了一场“古今中西”文化的讨论思潮。冯友兰无疑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冯友兰是以哲学或哲学史为中心对“古今中西”的文化问题展开讨论的,他提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也是较为独特的一套解答方案。冯友兰是以人生为对象来阐释哲学含义的。他既要学习西方哲学理性分析与实在论的精神,又不愿放弃中国哲学以新儒学为主的人生境界与道德哲学。因此,冯友兰建立的“新理学”体系,其核心旨趣是人生哲学,其讲哲学的功用是为了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新理学体系是以《新理学》为基础和逻辑起点的。《新理学》在讲哲学的时候走的是形而上的路径,即《新理学》专讲“最哲学的哲学”。在《新理学》中,冯友兰运用西方实在论的逻辑方法构建了不对实际作积极肯定的“纯粹哲学的形上学”。《新理学》之“理”、“气”、“道体”、“大全”等四个观念所构成的实际上是一种“至虚至玄”、“一片空灵”的哲学境界。但这种哲学境界肯定并不直接就是道德境界,也不就是具有伦理道德内涵的天地境界。那么,此种形上学与冯友兰所论之“境界”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或者说有了此种形上学所构成的哲学境界,又如何转入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呢?“新理学”的“境界”是以“觉解”为枢纽的。在“新理学”的境界说中,“觉解”有“形上”和“形下”的两个向度,而在其境界论里本来所严格区分的“形上”、“形下”又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于道德境界中的人,对于人之性已有觉解,此“觉解”既是形上的觉解,又是形下的觉解。冯友兰《新理学》所构建的形上学,只是作为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向上的牵引,它不能直接作为人生境界中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的实现是需要以实际社会中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的,即所谓“觉解”本身是包含了“形下”向度的。天地境界需要对“天”有完全的觉解,此“天”是形上的;相对于此“形上”的“天”,我们可以视道德境界为一“形下”。如此,则知天地境界也是“形上”与“形下”的结合,或者说天地境界是融合并超越了道德境界的另一更高的境界。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2 第1章 境界说的文化心理背景 12-15 1.1 “为往圣继绝学”的传统文化情结 12-13 1.2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哲学精神 13-15 第2章 境界说的形而上学基础 15-23 2.1 纯粹形上学的主要思想 15-20 2.1.1 “理” 15-17 2.1.2 “气” 17-19 2.1.3 “道体”与“大全” 19-20 2.2 一种“形上”的哲学境界 20-23 第3章 道德与人性的“形下”呈现 23-32 3.1 对传统“天理”、人性之道德价值性内涵的消解 23-26 3.1.1 对“天理”之道德价值性内涵的消解 23-25 3.1.2 形式化的人性论 25-26 3.2 以社会为本位的道德观 26-29 3.2.1 道德的绝对性、永恒性与具体性、可变性 26-28 3.2.2 道德的内在自觉向外在自觉的转换 28-29 3.3 人性论的歧出:觉解与道德 29-32 第4章 新理学“境界”的实现 32-47 4.1 觉解、意义与境界 32-34 4.2 天人之际的分与合:道德境界 34-40 4.2.1 道德境界的特征 34-36 4.2.2 道德境界如何可能 36-38 4.2.3 道德境界仍不“高明” 38-40 4.3 融合又超越道德境界的天地境界 40-47 4.3.1 对“经虚涉旷”的追求 40-42 4.3.2 天地境界的特征 42-44 4.3.3 对道德境界的融合与超越 44-47 结语 新理学境界说的理论启示 47-49 一、新理学体系中的儒道互补 47 二、“内圣”与“外王”的两途 47-48 三、“以哲学代宗教”: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人生理想 48-49 参考文献 49-51 一、冯学原著 49 二、研究著作 49 三、研究论文 49-51 致谢 51-52 攻读硕士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52
|
相似论文
-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 以哲学代宗教何以可能—冯友兰新理学的视角,B26
-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批判,B26
- 论冯友兰的艺术与美学观,J01
- 冯友兰中西文化观研究,B26
- 冯友兰新理学“气”范畴研究,B26
- 《新原人》人学思想研究,B26
- 冯友兰美学思想研究,B83
- 冯友兰的庄子学研究,B26
- 论冯友兰生死观,B26
- 新理学的人学思想,B26
-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探析,B26
- 程颢仁学思想研究,B244.6
- 冯友兰玄学观研究,B26
- 现代性视域下的冯友兰心性哲学分析,B26
- 传统与现代的会通—宗璞小说片论,I207.42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研究,G645.1
- 冯友兰文化类型说述评,B261
- 论文学的宇宙境界,I0
- 论魏晋士人的人格美意识,I206.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现代哲学(1919年~) > 二十世纪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