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凉血散瘀类方剂的整理研究
作 者: 杨丽娟
导 师: 虞舜
学 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医史文献
关键词: 瘀热 凉血散瘀法 凉血散瘀方剂 用药规律 组方特点 临床应用
分类号: R28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课题一“‘瘀热’病因在内科难治病发病中的机制及其分子基础研究”(课题编号:2006CB504807)中文献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本文首先指出“瘀热”一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通过分析《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历代注家对“瘀热”的阐释,得出其两层含义:一、瘀血与热相结;二、郁热。本文整理了历代医家对凉血散瘀法的认识。《灵枢》有“血而实者泻之”以治瘀热所致狂症的记载,凉血散瘀方剂最早可见于汉代,唐代方书中也记载了不少应用凉血散瘀法的方剂,明代,部分医家在医著中针对具体病证从病因病机角度对凉血散瘀法进行论述,将凉血散瘀法进一步发展;到了清代,部分医家在其医著中明确提出凉血散瘀的治法,而且医家对瘀热互结的病机更加重视,凉血散瘀理论得到补充完善;现代凉血散瘀法为内科疑难杂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凉血散瘀类方剂的古今治疗病种进行了归纳。古代凉血散瘀类方剂在外感温热病应用较多,现代医家将凉血散瘀类方剂扩展用于内伤疾病。本文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以及中国期刊网、维普中国科技期刊网、中国硕博士论文数据库中现代报道的凉血散瘀类方剂共153首,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1.5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凉血散瘀类方剂以苦寒、甘寒药物为主,体现了苦寒直折、甘寒养阴的组方法则。药物归经主要是肝、脾、胃、心经;在整个用药的频次统计中,清热、活血祛瘀、补血、止血药应用频次最高,生地、犀角、牡丹皮、赤芍、黄连、大黄、桃仁、白芍、丹参、甘草、栀子、连翘、金银花、麦门冬、玄参、黄芩、红花、川芎、蒲黄、紫草、当归、熟地黄这22味药物可以看作凉血散瘀类方剂临床用药的核心药物。在组方配伍上,以清热凉血、清热泻火解毒药配伍活血化瘀药为基本构成,同时配伍止血、补益阴血的药物,适当应用泻下药,说明凉血散瘀类方剂的组成有灵活多变,用药广泛的特点,但从统计结果来看,此类方剂组方特点有三:一、清热凉血与活血祛瘀并重;二、重视清热解毒药物的使用;三、须配伍止血、补血的药物。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8 英文摘要 8-10 前言 10-12 参考文献 11-12 第一部分 凉血散瘀法浅探 12-25 1 "瘀热"探源 12-17 1.1 "瘀热"一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 12 1.2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历代注家对"瘀热"的阐释 12-17 1.3 "瘀热"含义之我见 17 2 凉血散瘀法的历代认识 17-22 2.1 古代医家对凉血散瘀法的应用 17-19 2.2 现代医家对凉血散瘀法的发展 19-21 2.3 小结 21-22 参考文献 22-25 第二部分 凉血散瘀方剂分析 25-36 1 研究对象 25 1.1 资料来源 25 1.2 纳入标准 25 1.3 排除标准 25 2 统计分析 25-36 2.1 统计分析方法 25 2.2 统计分析结果 25-36 第三部分 讨论 36-44 1.性味归经 36 1.1 苦寒直折 36 1.2 甘寒养阴 36 2.组方配伍 36-42 2.1 以清热凉血、清热泻火解毒药配伍活血化瘀药为基本构成 36-39 2.2 配伍止血、补益阴血的药物 39-40 2.3 关于大黄的应用 40 2.4 关于低频率用药分析 40-41 2.5 组方意义 41-42 参考文献 42-44 第四部分 凉血散瘀方的临床应用 44-56 1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凉血散瘀方的临床应用 44-48 1.1 温热类疾病 44-45 1.2 血证 45 1.3 皮肤病证 45-46 1.4 内科病证 46-47 1.5 外科病证 47 1.6 妇科病证 47-48 1.7 儿科病证 48 1.8 五官病证 48 2 现代报道中凉血散瘀方的临床应用 48-54 2.1 内科疾病 49-52 2.2 外科疾病 52 2.3 妇科疾病 52-53 2.4 儿科疾病 53 2.5 皮肤病 53 2.6 五官科疾病 53-54 3 小结 54-55 参考文献 55-56 结语 56-57 附录:本文所收凉血散瘀类方剂 57-7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1-72 致谢 72
|
相似论文
- 许彭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研究,R249.2
- 温振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小儿腹泻病用药规律研究,R249.2
- 柯微君辨治血液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ITP用药规律研究,R249
- 周德安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取穴用药规律的研究,R246
- 尺神经松解前后肌电生理变化的意义,R688
- 犬舒眠宁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输注的麻醉效果、血药浓度及临床应用研究,R965
- 利用X线片测得股骨颈干投影角估算前倾角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R816.8
- 中医妇科外治方剂组方用药规律研究,R289
- 清热消癥方合化瘀止痛方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研究,R285
- 络病学理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R259
- 从虚实论治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经验及文献方药证治规律研究,R259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用药规律研究,R259
- 基于期刊文献探讨癌性疼痛组方用药规律,R730.52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子宫颈上皮细胞hTERC基因扩增的临床应用研究,R737.33
- 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R658.3
- 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Ⅱ的设计研究与临床应用,R687.3
- 状态焦虑与混合痔术后疼痛相关性及临床应用研究,R657.18
- 中心静脉导管在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R561.4
- 犀角地黄汤的文献研究,R289
- 现代名家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用药规律的分析研究,R271.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方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