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Ⅱ的设计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 者: 姚树强
导 师: 邱红明
学 校: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骨伤科学
关键词: 椎弓根 矫形固定系统设计研究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扭转试验 疲劳试验 临床应用
分类号: R68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研制适合国人的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装置,并进行相关的生物力学测试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评价其效果。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1、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Ⅱ的设计研制:综合国内外脊柱内固定器械各自的特点,吸收了各器械的优点,改进了不足之处,按国人的解剖数据设计和制造了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Ⅱ。2、生物力学测试: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设计了测试方法及步骤,进行了系统固定的轴向加载实验、整体器械的弯曲扭转实验、固定棒从弹性夹座中拔出力实验、螺钉自椎弓根拔出力比较试验、固定棒弯曲和直式的有限元分析、螺钉弯曲试验以及整体疲劳实验等。根据测试数据对上述试验模型进行了综合力学分析。3、临床应用:自2005年10月—2008年1月临床应用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Ⅱ治疗胸腰椎骨折并随访达12个月以上的89例,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一、生物力学测试结果1.轴向加载实验在各加力点轴向加载时,其载荷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当载荷达到600N时,各应变点的应变值仍呈线性变化,表明模型的整体结构仍处于稳定状态,显示出高弹性。2弯曲扭转实验弯扭矩与试件两端之间相对扭转角呈线性关系。弯扭矩达到300 N·cm时,扭转角<6°,试件整体结构无任何破坏的迹象,说明试件结构有良好的抗弯扭能力。3固定棒从弹性夹座中拔出力实验:实验显示固定棒最小拔出力,即固定棒开始在弹性来座中滑动时的载荷均>3300N;最大拔出力,即最大滑动摩擦力均>8500N。实验数据说明,采用弹性夹座固定钉棒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另外,固定棒松动到完全拔出有>5000N的力学梯度,显示出弹性夹座高度的安全性与高弹性。螺钉自椎弓根拔出力试验:ALPFⅡ螺钉拔出力最大,且与CCD螺钉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4有限元分析试验:按照脊柱生理曲度预弯固定棒在力柱上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且带来的变形量较小,更接近生物学固定。5螺钉弯曲实验:由测试所得数据可知,外侧弯矩大于内侧弯矩大约2倍。当外载荷为40Kg时,外侧最大弯矩M=867.5N—cm,内侧为弯距M=-273.4N—cm。外侧应力大于内侧应力大约2倍,内侧最大应力σ=-145.6Mpa,外侧最大应力σ=487.0Mpa,上述规律与试验模型结构特征是相吻合的,并且材料有较好的粘弹性特点。6整体疲劳试验:由测试所得数据说明,在疲劳试验时,当模型循环10余万次后,未见模型有任何损坏现象,模型各连接部位无松动。二、临床应用结果本组89例病人均得到了完整随访,随诊12-23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即可、取内置物前、最后随访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楔变角、后凸畸形角与术前比较P值均<0.001,胸腰段椎体前后缘负重力线及曲度均恢复良好。术后随访9个月以上,均已获得骨性愈合。无断钉及后凸畸形发生,无高度丢失。近期随访腰痛按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本组P149例(55.1%);P228例(31.5%);P37例(7.9%);P45例(5.6%);P50例(0%)。45例(50.6%)恢复原工作或重体力劳动;35例(39.3%)更换工作或从事轻体力劳动;9例(10.1%)生活能自理,但不能参加工作或劳动。结论:1.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显示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Ⅱ有良好的稳定性,结构紧密、加载过程其杆、钉应力和弯矩均呈线性规律。螺钉的外侧应力和弯矩大于内侧,说明内侧应力较小,可以承受较大的应力和弯矩,在变量荷载下有一定粘弹性固定特点。达到了生物学固定的要求。整体扭转试验无明显的松动,在高强度整体疲劳试验105余次冲压无破坏和松动,说明该固定器结构合理、整体稳定性良好,完全满足了脊柱生物力学的要求。2.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损伤椎骨的愈合、椎间高度、脊柱序列、神经的恢复均达到良好效果,该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

全文目录


提要  3-5
Abstract  5-11
引言  11-12
第一部分 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Ⅱ的设计  12-15
  1 目前弓根矫形系统存在的问题  12
  2 理想椎弓根矫形固定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12-13
  3 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Ⅱ的设计特点  13-15
    3.1 新的弓根钉设计  13-14
    3.2 钉棒连接固定系统的设计  14
    3.3 横向连接杆  14
    3.4 规格型号  14
    3.5 专用工具  14-15
第二部分 生物力学测试  15-23
  1 材料与方法  15-16
    1.1 实验材料  15
    1.2 标本模型制作  15-16
  2 实验方法  16-18
    2.1 轴向加载实验  16-17
    2.2 弯曲扭转实验  17
    2.3 拔出力实验  17
    2.4 固定棒弯曲和直式的有限元分析  17
    2.5 螺钉弯曲试验  17-18
    2.6 整体疲劳实验  18
  3 结果  18-21
    3.1 轴向加载实验  18-20
    3.2 弯曲扭转实验  20
    3.3 从弹性夹块中拔出力实验  20
    3.4 限元分析结果  20
    3.5 钉弯曲试验  20-21
    3.6 整体疲劳试验测定数据  21
  4 结论  21-23
    4.1 轴向加载实验  21
    4.2 弯曲扭转实验  21
    4.3 固定棒从弹性夹座中拔出力实验  21-22
    4.4 有限元分析试验  22
    4.5 螺钉弯曲实验  22
    4.6 疲劳试验  22-23
第三部分 临床应用  23-28
  1 研究对象  23
  2 诊断标准  23
  3 病例选择标准  23-24
    3.1 纳入标准患者必须满足下列标准才能纳入该研究  23
    3.2 病例排除标准  23-24
  4 临床资料  24-25
    4.1 一般资料  24
    4.2 临床表现  24
    4.3 影像学资料  24-25
  5 术前准备  25
    5.1 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  25
    5.2 术前用药和指导  25
  6 手术方法  25-26
    6.1 体位  25
    6.2 麻醉  25
    6.3 手术具体操作  25-26
    6.4 术后处理  26
  7 临床评估  26-27
  8 结果  27-28
讨论  28-34
  1 现有椎弓根固定系统存在的不足  28
  2 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11的特点  28-29
  3 椎弓根钉的植入方法  29-31
    3.1 胸腰段椎椎弓根钉的植入方法  29-30
    3.2 个性化椎弓根钉植入法  30-31
  4 ALPFⅡ的评价  31-32
  5 横向连接杆的应用  32-34
结论  34-35
参考文献  35-38
综述  38-50
  参考文献  47-50
附录  50-64
致谢  64-65
详细摘要  65-68

相似论文

  1.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2.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机理及控制研究,TG661
  3. 常温低温组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TH136
  4. 股骨头保护体研制,R318.6
  5. 个性化人工膝关节设计及其生物力学特性研究,R318.1
  6. 电子产品质量监控测试设备设计,TN06
  7. 多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R687.3
  8. 尺神经松解前后肌电生理变化的意义,R688
  9. 汉维青年男性腰4、5椎体椎弓根CT形态差异及其临床意义,R687.3
  10. 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及颈椎间盘TNF-α、IL-1β的表达,R681.55
  11. 犬舒眠宁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输注的麻醉效果、血药浓度及临床应用研究,R965
  12. 踝关节及周围韧带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R687.3
  13. Apofix和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比较,R687.3
  14. 可生物降解腰椎横突间融合器降解过程中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的初步研究,R687.3
  15. 顶椎区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R687.3
  16. 空心钉固定成人骶髂关节的钉道参数应用解剖学研究,R687.3
  17. 机载雷达天线座快速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TN959.73
  18. 深水软管滚筒驱动装置结构及液压系统的研究,TE973
  19. 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及其在火炮反后坐中的应用研究,TB535.1
  20. 某舰炮转弹机非线性结构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TJ391
  21. 钢管自动组对机设计与分析,U673.3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 矫形外科手术学 > 骨骼手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