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补阳还五汤及主要有效部位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TXA_2、PGI_2的作用及抗血小板的研究

作 者: 杨静
导 师: 江劲波;邓常青
学 校: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有效部位 动脉血栓形成 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 血栓素A2 前列环素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鸟苷
分类号: R28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对动脉血栓形成大鼠血浆TXA2.PGI2的影响及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内cAMP.cGMP的影响,从血小板活化的角度研究该方及其有效部位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从而初步揭示该方抗动脉血栓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抗血小板机理。方法:1.体内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腹腔注射(ip)生理盐水10ml/kg;模型组,腹腔注射(ip)生理盐水10ml/kg;生物碱组,腹腔注射(ip)生物碱0.209g/kg;苷组,腹腔注射(ip)苷1.63g/kg;补阳还五汤原方组,腹腔注射(ip)原方7.5g/kg;抵克利得组,灌胃(ig)抵克利得0.03g/kg。实验前12小时给药一次,再于实验前给药一次,参照Kurz法改良制作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于右侧颈总动脉插管取血,离心取上层贫血小板血浆,按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以上动物取血后剪下血栓部位血管,测定血栓重量。2.体外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生物碱组、苷组、原方组、抵克利得组,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方式同体内实验。于左侧颈总动脉插管取血,离心取富血小板血浆(PRP),进行血小板计数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取血小板聚集试验前、后的PRP提取血小板cAMP、cGMP,采用放免法检测cAMP、cGMP。结果:1.模型组造模后,颈总动脉有明显的血栓形成。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原方组、生物碱组、苷组和抵克利得组血栓重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均为P<0.05)。2.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血浆TXB2含量升高(P<0.05),血浆6-keto-PGF1α含量降低(P<0.05)。原方组血浆TXB2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与模型组接近(P>0.05),但其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生物碱组血浆TXB2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其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苷组TXB2含量较模型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6-keto-PGF1α含量略低于假手术组而与模型组接近(均为P>0.05)。抵克利得组血浆TXB2和6-keto-PGF1α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各组血小板聚集比较,生物碱组血小板聚集强度与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苷组血小板聚集强度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原方组血小板聚集强度与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抵克利得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4.血小板cAMP比较,空白组血小板聚集后血小板内cAMP显著降低(P<0.05)。苷、原方组和抵克利得组聚集后血小板cAMP较聚集前显著降低(均为P<0.05)。生物碱组聚集后血小板cAMP虽较聚集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组间分析表明,聚集前后血小板cAMP降低值比较,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5.空白组聚集后血小板内cGMP降低(P<0.05),原方组聚集后血小板cGMP较聚集前显著降低(P<0.05)。而生物碱、苷和抵克利得组聚集后血小板cGMP虽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组间分析表明,聚集前后血小板cGMP降低值比较,生物碱组cGMP降低值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苷、抵克利得和原方cGMP降低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抗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可能为其抗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生物碱可通过促进PGI2产生,抑制血小板TXA2产生而实现抗动脉血栓的作用,原方的抗血栓作用与其促进PGI2产生有关,苷抗血栓作用可能不是通过调节TXA2和PGI2产生介导的。在对血小板聚集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各药物均可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生物碱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时cAM P、cGM P降低有关,原方对血小板聚集后cAMP、cGM P的降低的抑制作用弱,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不是通过增加血小板内cAM P、cGM P而实现的,可能与其它途径有关。结果提示生物碱类有效部位可能系该方抗血小板作用的主要物质,其作用与抑制TXA2产生,促进PGI2合成,增加血小板cAM P、cGM P有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英文摘要  8-11
中英文索引  11-12
引言  12-14
第一部分 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对动脉血栓形成大鼠血浆TXA_2、PGI_2的影响  14-18
  1. 实验材料  14-15
    1.1 实验动物  14
    1.2 受试药物  14
    1.3 试剂与器材  14-15
      1.3.1 主要试剂  14-15
      1.3.2 主要器材  15
  2. 实验方法  15-16
    2.1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15
    2.2 实验步骤  15-16
  3. 统计学分析方法  16
  4. 结果与分析  16-18
    4.1 各组血栓重量比较  16
    4.2 各组血浆TXB_2、6-keto-PGF_(1α)含量比较  16-18
第二部分 补阳还五汤及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cAMP、cGMP的影晌  18-23
  1. 实验材料  18-19
    1.1 实验动物  18
    1.2 受试药物  18
    1.3 试剂与器材  18-19
      1.3.1 主要试剂  18-19
      1.3.2 主要器材  19
  2. 实验方法  19-20
    2.1 实验分组  19
    2.2 实验步骤  19-20
  3. 统计学分析方法  20
  4. 结果与分析  20-23
    4.1 各组血小板聚集比较  20-21
    4.2 各组血小板cAMP、cGMP比较  21-23
第三部分 讨论  23-34
  1. 中医对瘀证和活血化瘀的认识  23-24
  2. 现代医学对动脉血栓形成与血小板活化的认识  24-26
  3. 补阳还五汤防治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6-28
  4.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抗动脉血栓形成与其抗血小板的关系  28-34
结论  34-36
致谢  36-37
参考文献  37-40

相似论文

  1. 辨证论治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临床观察,R259
  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R743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R542.22
  4. 柯微君辨治血液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ITP用药规律研究,R249
  5. 不同证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激素敏感率的研究,R259
  6. 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富血小板血浆对其增殖的影响,R329
  7.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强化抗血小板对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R541.4
  8. PRP/BIO-OSS复合物对纯钛金属钉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R783.6
  9.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颗粒脂肪移植血运重建的影响,R329
  10. 丙型肝炎病毒NS2TP基因调节机制的研究,R512.63
  11. 重组七鳃鳗RGD肽抗血栓药效学实验研究,R285.5
  12.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HPF4抗体的临床意义,R692.5
  13.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血小板糖盏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R541.4
  14.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与发病机制的研究,R554.6
  15. 妊娠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的检测及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相关性的研究,R714.25
  16. 氯屈膦酸二钠、普拉格雷以及医药中间体的合成,TQ463
  17. 氯吡格雷及其杂质A和C的合成与晶型制备和非对映异构体的性质研究,TQ460.6
  18. 粉防己碱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R779.1
  19. 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抑制脂多糖诱发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R965
  20.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PECAM-1基因373及1688位点基因多态性研究,R758.6
  21. 血链球菌和/或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R78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