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越轨行为研究

作 者: 孙亚维
导 师: 许艳丽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越轨 社会化 社会失范 文化冲突
分类号: G71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352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越轨问题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动摇了教师的教育信念,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探索越轨产生的原因,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从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对学生越轨行为本身的研究,二是对影响学生越轨行为的客观因素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肯定了道格拉斯对越轨概念分层定义方法的合理性,并依此将中职学生越轨行为界定为犯罪违法、违纪、悖德、背俗四个层次;其次,分层次研究不同类型的越轨行为表现,考察各类越轨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另外,从社会、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方面,研究了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越轨行为的客观因素,并运用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对越轨问题的解释,研究越轨行为发生机制。研究发现,社会整合能力后延与迷失削弱了学生的社会化环境,在分流教育制度下中等职业教育无法有效挖掘被普通教育所忽视的智力因素,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得不到赞赏,摆脱“学业失败者”命运的渴望受到压制,是学生越轨的隐性原因;而守旧、独尊、固执的教育者无视转型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与激进、自私、幼稚的青少年文化冲突,是学生越轨显性原因。最后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学校领导体制改革、职业学校道德教育和控制学生越轨行为的策略。解决学生越轨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与创新教育方式,首先要推进职业校长制度,以保证学校将主要精力用于解决教育问题;其次要更新道德教育观念与方式,教会学生在多元价值观中选择道德价值取向;再次要依法制定学校管理制度,借鉴、移植国内外有效的教育控制方法,强化学生的道德体悟意识。

全文目录


第一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越轨行为界定  8-16
  1.1 定义越轨概念的方法  8-11
    1.1.1 对越轨概念的基本认识  8-9
    1.1.2 道格拉斯界定越轨概念的方式  9-10
    1.1.3 分层定义越轨概念的理论依据  10-11
  1.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越轨行为界定  11-16
    1.2.1 越轨行为主体的特征  11-13
    1.2.2 学生越轨行为分层界定  13-16
第二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越轨行为表现  16-26
  2.1 犯罪违法行为  16-18
    2.1.1 暴力型犯罪违法  16-17
    2.1.2 侵财型犯罪违法  17-18
  2.2 违纪行为  18-21
    2.2.1 学习中的违纪行为  18-19
    2.2.2 生活中的违纪行为  19-21
  2.3 悖德行为  21-23
    2.3.1 蔑视教师权威  21-22
    2.3.2 婚前性行为  22
    2.3.3 拖欠学费  22-23
  2.4 背俗行为  23-26
    2.4.1 发型与服饰  23-24
    2.4.2 自杀及倾向  24-26
第三章 社会因素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越轨行为的影响  26-36
  3.1 社会环境  26-28
    3.1.1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环境  26-27
    3.1.2 社会转型期的教育环境  27-28
  3.2 家庭因素  28-31
    3.2.1 家庭因素与子女品德  29-30
    3.2.2 家庭因素与学生越轨  30-31
  3.3 同辈群体  31-33
    3.3.1 青少年群体的反叛意识  31-33
    3.3.2 群体行为强化与互动  33
  3.4 大众传媒  33-36
    3.4.1 电视的负面影响  34-35
    3.4.2 网络的负面影响  35-36
第四章 学校因素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越轨行为的影响  36-44
  4.1 学生管理制度因素  36-39
    4.1.1 学校的生源质量危机  36-37
    4.1.2 学生管理制度的刚性  37-38
    4.1.3 对学生越轨行为的刚性措施  38-39
  4.2 教师因素  39-41
    4.2.1 教师对学生越轨行为的反应  39-40
    4.2.2 教师权威的下降  40-41
  4.3 校长因素  41-44
    4.3.1 职务校长的弊端  41-42
    4.3.2 职务校长与学校教育  42-44
第五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越轨行为的理论分析  44-54
  5.1 越轨的生物学与心理学解释  44-46
    5.1.1 生物学的两种解释  44-45
    5.1.2 心理学的两种解释  45
    5.1.3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45-46
  5.2 结构模式取向的社会学解释  46-51
    5.2.1 抑制理论  47
    5.2.2 社会失范理论  47-49
    5.2.3 亚文化群理论  49-50
    5.2.4 亚文化冲突的正效应  50-51
  5.3 过程模式取向的社会学解释  51-54
    5.3.1 标签理论的观点  51-52
    5.3.2 标签理论的启示  52-54
第六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越轨问题的控制策略  54-67
  6.1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策略  54-56
    6.1.1 教育与人的发展  54-55
    6.1.2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  55-56
    6.1.3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  56
  6.2 职业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的策略  56-59
    6.2.1 推进校长职业化  57
    6.2.2 培育校长职业化的对策  57-59
  6.3 职业学校道德教育的策略  59-63
    6.3.1 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59-60
    6.3.2 学会选择道德价值取向  60-62
    6.3.3 分层评价道德发展  62-63
  6.4 控制学生越轨行为的策略  63-67
    6.4.1 学校制定规章的法律原则  63-64
    6.4.2 越轨行为的教育控制  64-65
    6.4.3 越轨行为的校正  65-67
参考文献  67-72

相似论文

  1. 建国初期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历史考察,G529
  2. 村民自治视野下的山西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D422.6
  3. 父子关系、父性意识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研究,G78
  4. 对80后社会角色担当问题的思考,D669.5
  5. 生存在接纳边缘,C924.2
  6. 天津市涉外教育系统外国留学生管理问题研究,G648.9
  7. 监狱行刑社会化研究,D926.7
  8.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社会化标注主题聚类模型研究,C93
  9. 大学生社会化网络交往问题研究,D669.5
  10.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问题与对策,G647.4
  11. 教育社会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2. 中等城市电视台生存问题及对策,G229.24
  13. 论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作用,G206.3
  14. 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D926.8
  15. 基于系统论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讨,G647.4
  16. 民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研究,D669.6
  17. 城市道路交通社会化管理研究,D631.5
  18. 军队饮食社会化保障模式研究,E233
  19. 论民国南京政府时期的土地所有权,D922.3
  20. 手机短信对苗族青少年汉语言社会化的影响研究,C912.1
  21. 论物质奖励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G62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