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书·艺文志》体例研究

作 者: 尹海江
导 师: 刘汉中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体例研究 刘向 刘歆 班固 尊儒 诗赋 楚辞
分类号: K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725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第一章论述了《汉书·艺文志》形成的三个主要条件:一是学术的繁荣,二是当权者对典籍的重视,三是目录学自身的发展。汉代由初定变为繁荣的过程,也就是统治者们弃武修文的过程。他们这样做,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不完全是由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决定的。汉代学术纷繁,统治者们为了规范学术,以利于其统治,必然要加以清理,其所谓“辨章学术,考竟源流”的根本意义正在于此。远古时期已有书籍的原始自然分类。刘《略》、班《志》的出现是对此前目录学的继承和发展。论文第二章论述影响《汉志》分类的三个因素:前人分类思想、当时的学术存在以及学术的盛衰。《汉志》的分类既是对前人分类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学术进行分类整理的结果。儒家不入《六艺略》,乃是当时的学术等级使之然。不过,儒家冠于诸子,正是汉代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在目录学上的反映《汉志》将小说与史书分离,一方面反应了当时史学尚未独立,另一方面说明当时史学意识已开始萌芽,认识到了实录是史书的根本特征。西汉时文学观念和先秦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汉人已经认识到了文学(主要是诗、赋),与其他学术不同,有其独特之处,故将诗赋单独立为一类。而史学尚未发达,不足以独立为类,故史类附与《春秋》。古代目录学著作是否将史部独立为类,划分为《七略》分类系统和四库分类系统。阮孝绪撰所《七录》与王俭之《七志》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体现了史部的独立,属于四库分类系统,在目录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后者仍属于《七略》分类系统。第三章论述《汉志》的编次,其编次体现了当时的学术等级。有着较为明鲜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汉书·艺文志》承《七略》把当时的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如此“部次条别”,正体现了作者“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思想。《六艺》是王官之学,为圣贤之书,与其他学术相较具有无与能比的地位。道家(黄老学说)、儒家先后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持。因此其地位仅次于《六艺》而高于《诗赋》。《兵书》此时已无用武之地故退居于《诗赋》之后。《数术》之学在当时不显,《方技》的授受,私秘性更強,较之数术,懂得的人就更少。《汉志》编次的价值取向,不仅体现在对图书总目的分类上,也体现在子目的分类上。第四章论《汉志》的尊儒。一般认为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儒学即取得独尊之地位。武帝时代是经学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捩点,但儒家的真正的独尊应是后来的元、成二帝,他们不仅十分推崇儒教,而且自身也是儒教的躬行者。《汉志》是儒学昌盛的标志。它是西汉一代学术的总结,是儒学独尊的一面旗帜。 第五章为专题研究,论述了《汉志》为何不收《楚辞》和《汉志》中赋的<WP=3>分类和排序问题。刘向《别录》与刘歆《七略》所收之书多有未备,而按照《汉志》的体例,如果班氏删去《楚辞》,那么他肯定会注出“出”字或“省”字,然今无此,则是书不为其所删。因此《汉志》未录《楚辞》,乃班氏仍向、歆父子之旧。刘向《别录》未录《楚辞》,与当时的著术观念有关。当时人们把创作分为作、述、论三个层次,三者之间学术地位森然有别。刘向《别录》未录《楚辞》,更与编辑之学尚未成熟,亦无地位有关。在以“赋”显示才华,以“经”显示学问的汉代,刘向是不会以此为己功的。《汉志》中赋的分类和排序。学者们多从内容和文体的风格的角度来立论,《汉志》中的一些矛盾之处,仍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汉儒对赋的批评标准已经兼顾到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扬雄所说的“丽”与“则”,班固所说的“道之夷隆,学之粗密”,既包括了思想方面的要求,也包括了艺术方面的要求。《汉书·艺文志》“赋”的分类就是以此为标准划分的,屈原之属为上品,陆贾之属为中品,荀卿之属为下品。而杂赋一类更在其次。《汉志》的排序贯穿了刘、班等人对学术的价值判断,赋的排序,也正是这一标准的体现。

全文目录


引言  7-8
第一章 《汉书.艺文志》的形成  8-12
  第一节 弃武修文,历史的必然选择  8-9
  第二节 规范学术,统治者的主观需要  9-11
  第三节 学科的发展,使刘《略》、班《志》水到渠成  11-12
第二章 《汉书.艺文志》的分类  12-19
  第一节 对前人分类思想的继承  12-15
  第二节 对古代学术思想的整理  15-17
  第三节 学术的发展状况影响《汉志》的分类  17-19
第三章 《汉书.艺文志》的编次  19-22
第四章 《汉书.艺文志》的尊儒  22-25
第五章 关于《汉书.艺文志》的其他专题研究  25-36
  第一节 《汉书.艺文志》为何不录《楚辞》  25-29
  第二节 《汉书.艺文志》对赋的分类和排序  29-36
余论  36-39
注释  39-46
参考文献  46-48
后记  48

相似论文

  1. 赋体探源的探源,I206.2
  2. 两宋之际的楚辞研究,I206.2
  3. 班固诗论赋论研究,I207.22
  4. 清初学术思潮与《楚辞灯》的成书,I206.2
  5. 唐前诗体赋与诗的关系,I207.22
  6. 宋代科举诗赋与经义之争研究,K244
  7. 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选择及其文化亏损研究,H315.9
  8. 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I207.22
  9. 《说苑》人物形象及刘向伦理诉求研究,I206.2
  10. 陆时雍《楚辞疏》研究,I207.22
  11. 列女传校注,G256.3
  12. 傅咸及其诗赋研究,I207.22
  13. 林云铭及《楚辞灯》研究,I206.2
  14. 两汉拟骚作品研究,I206.2
  15. 《楚辞》专题研究,I206.2
  16. 楚辞在西汉的传播与接受,I206.2
  17. 《艺文类聚》诗赋收录分类研究,I206.2
  18. 白诚仁声乐作品《山鬼》研究,J605
  19. 刘歆经学思想研究,B234
  20. 马祖常诗歌研究,I207.22
  21. 论闻一多的楚辞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通史 > 史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