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两汉拟骚作品研究

作 者: 高芳
导 师: 周苇风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两汉 楚辞 模拟 拟骚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创作了属于个人性质的伟大作品,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①,自从屈原的作品问世以来,影响范围相当广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与他仅隔一个朝代的汉代,作家们更是争相对屈作进行了模拟。汉朝是有记载以来全面接受和传播屈作的第一个朝代,在追溯和探讨屈原作品对汉代文学的影响时,属于汉代文人创作的模拟作品却未得到研究者的重视,两汉拟骚作品是继屈作之后,楚辞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些作品继承了屈作的文学传统,但在形式和艺术手法上又有所开拓,它们即显示了屈骚文学的强大生命力,又构成了汉代楚辞学的重要内容,并对汉赋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一番探讨和研究,而且这些作品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地把握屈原的生平和思想,从而补充史传之不足。这些作品除了收录《楚辞章句》中的少部分外,大量的则散见于史传和保存于后来的古注、类书、选本或古书辑佚之中,因此也一直未能像屈作那样被单独立类。上世纪80年代,陆续有学者对这部分模拟之作进行了专门研究,在不少的著作中,也开始辟有专门的一章对拟骚之作进行探讨。有鉴于此,本文即以两汉拟骚作品为研究对象,全面探讨其源流,其在两汉兴盛的原因,其对屈作的模拟与创新之处等,并兼顾文体、形式方面的一些问题。本论文综合运用了文学、文学批评、文献学、经学、训诂学、音韵学等相关知识,在研究方法上,首先确定实事求是的原则,即把论点建立在尽可能坚实的论据之上,尽可能占有充足的材料。而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的观点,即把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和讨论,揭示其本来面目和本质特征,并给以公正的和科学的评论,也是本文的研究方法之一,而对内部研究即对文本自身的研究,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其次,《文心雕龙·序志》曰:“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②所以对前人和当代楚辞学者的观点和结论,本文有的赞成并加以引用。最后,文史结合、考论结合、文本细读、分类比较等方法也是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本论文对两汉拟骚作品的研究分为四部分,其目分别为: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阐述了两汉拟骚作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并对历代的两汉拟骚作品研究概况进行了简要的梳理。第一章为源流论,首先探讨了骚之源流及其特征;接着重点分析了以“骚”代“楚辞”的发生与拟骚的界定。接下来对拟骚之作的形式特征作了一个整体的概括与分析。最后,对拟骚这一现象在两汉兴盛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与分析。第二章主要是探讨了汉代拟骚作品的集结——《楚辞章句》中的汉人拟骚作品,从内容、形式、体式上分析了其对屈原作品的接受与模拟,并从主体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论证了其在模拟基础上的创新。第三章主要是探讨了未收录《楚辞章句》中的汉人拟骚作品,即骚体赋。在这一章里,从各个方面分析了两汉时期的骚体赋对屈作及西汉骚体作品的模拟,探讨了同为拟骚作品而其未收录《楚辞章句》的原因。最后一部分为结语。深入到拟骚作品研究这一领域便会发现,其中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待解答,还有许多问题思考不够深入,可以进一步挖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9
引言  9-14
  一、拟骚之作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9-10
  二、历代对两汉拟骚之作的研究概况  10-12
  三、研究方法  12
  四、研究范围  12-14
第一章 骚之源流及其特征  14-21
  第一节 骚体的形成  14-16
  第二节 以“骚”代“楚辞”与“拟骚”的界定  16-18
  第三节 拟骚之作的形式特征  18-19
  第四节 汉代拟骚之作兴盛的原因  19-21
第二章 汉代拟骚之作的集结——《楚辞章句》中的汉人拟骚作品  21-31
  第一节 《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在内容、形式、体式上对屈原作品的接受与模拟  21-26
  第二节 拟骚之作之主体思想的流变与艺术手法的开拓  26-29
  第三节 拟骚之作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29-31
第三章 未收录《楚辞》中的汉人拟骚作品——两汉骚体赋  31-44
  第一节 骚体赋的先驱——贾谊的《吊屈原赋》与《鵩鸟赋》  31-33
  第二节 西汉中后期骚体赋中对楚辞的模拟  33-37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拟作——对西汉拟骚作品的“模拟”  37-41
  第四节 骚体赋在题材上的开拓与体式上的新变  41-42
  第五节 骚体赋未收录《楚辞章句》中之原因探索  42-44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9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49-50
后记  50-51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3.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4.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5.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6. 自动变速器负载模拟器的设计与研究,TH132.46
  7.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8.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9.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10.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11.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12.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3.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4.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15.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16. 中心回燃式燃烧室燃烧特性研究,TK223.21
  17. 迷宫式汽封和薄叶式汽封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TK263.2
  18.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综合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TM73
  19.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20. 永磁直驱风电系统中网侧变换器控制与风机模拟技术研究,TM46
  21. 低轨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模拟硬件实现,TN927.2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