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分析

作 者: 王爱君
导 师: 侯立平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西部开发 增长极 循环累积 制度创新 知识创新 发展经济学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40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西部地区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由于历史因素、自然条件、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获得了迅速发展,而西部地区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了许多,从而形成了令人关注的“东西差距”。 如果让西部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对缩小地区差距、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以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继续保持东部地区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发挥蕴藏在西部地区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潜力,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从这一点讲,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理论研究,无疑是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意义。开发西部是我国在21世纪经济建设中一件史无前例的创举,我们没有直接的经验与模式可供使用,而国外从50年代开始就已经着手对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理论分析与探讨,并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科------发展经济学。尽管发展经济学产生於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但它的研究对象是广大落后、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是以研究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理论、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学科,这一特点使得它的某些研究成果对我们的西部开发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主要是根据我国西部地区的特点,运用发展经济学一些理论、原理,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落后地区开发的经验和模式,来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问题。本文正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阐述我国西部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共分三节。第一节,主要介绍我国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包括西部地区人口<WP=3>状况、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以及地域特征等。我国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有自己得天独厚、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能源、旅游资源等,但也存在着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许多客观因素,如生态环境恶劣、资源分布不平衡等。第二节,主要从经济实力方面比较东西部地区存在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均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都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并且与东部差距逐渐扩大,使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二元经济”特征。第三节,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科技教育状况。西部地区地处内陆,交通相对不便,总体上教育水平、科技水平都比较低,“智力外流”现象严重。第二章,根据第一部分对西部地区的分析,针对我国西部地区自身的特点,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原理进行理论分析与借鉴,阐述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选择问题。本章第一节阐述了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的核心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城市的聚集,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通过增长极地区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增长极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由政府通过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来主动建立增长极,一种是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引导企业在这些大城市与发达地区聚集发展而自动产生增长极。这一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区域内部发展理论,强调区域内部增长中心本身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增长极地区的优先增长,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理论分析的同时,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分析方法,着重分析了美国在开发其南部阳光地带时,如何建立经济增长中心的经验和模式,目的在于为我国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价值。本章第二节探讨了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理。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并呈现出一种循环累积的发展态势: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会引起<WP=4>另一个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产生第二级变化,强化了原先的因素,导致经济发展过程沿原先因素的发展方向发展。因此,这种发展关系不是均衡的,而是一种累积性的循环。在这种循环累积过程中,相互影响的各种因素中既有经济因素如劳动力、资本,也有非经济因素如法律、惯例、习俗等。为了防止累积性因果循环造成的贫富差距无限扩大,不应消极等待发达地区产生快速效应来消除这种差别,而应由政府采取一定的特殊措施来刺激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本文对这一理论分析的结论在于强调政府在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以及各种非经济因素即制度的重要性。同时借鉴了战后美国、意大利开发其南部地区时,政府如何从政策优惠、法律规范等宏观调控方面发挥其主导性作用的经验。本章第三节论述了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强调经济能够实现持续增长是知识积累促使投资收益持续递增的结果。新增长理论着重探讨了后工业知识社会中最重要的要素:知识,分析了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全文目录


前言  12-14
第一章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14-27
  第一节 我国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  14-19
    一、 西部的人口状况  14-15
    二、 西部的自然资源  15-19
  第二节 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19-22
    一、 经济增长速度  19-20
    二、 人均收入状况:  20
    三、 固定资产投资  20-21
    四、 经济结构布局:  21-22
  第三节 我国西部地区的教育科技状况  22-27
    一、 教育水平落后  23
    二、 科技总体水平低:  23-25
    三、 “智力外流”严重:  25-27
第二章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借鉴  27-50
  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及其实践  27-36
    一、 佩鲁增长极理论的主要内容:  28-30
    二、 增长极理论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30-36
  第二节 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理及其借鉴意义  36-44
    一、 主要理论观点:  36-40
    二、 政策主张及其借鉴价值:  40-44
  第三节 新增长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44-50
    一、 新增长理论的主要思想  44-46
    二、 新增长理论的理论价值剖析与借鉴  46-50
第三章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50-65
  第一节 创建“绿色”增长极  50-56
  第二节 制度创新  56-61
  第三节 知识创新  61-65
结束语  65-66
参考文献  66-68
后记  68

相似论文

  1.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2. 行政生态与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D630
  3. 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创新,G647.38
  4. 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创新,D625
  5.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研究,F832.51
  6.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统筹解决我国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D616
  7. 综合分形盒维数和三阶循环累积量的频谱感知算法研究,TN925
  8. 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研究,D630
  9. 文化贸易与我国对外文化交往的制度创新,G124
  10. 我国新时期共同富裕思想研究,F124.7
  11. 制度创新理念下的社会组织发展实证研究,D632
  12.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学习型政府构建,F091.349
  13. 我国廉租住房制度创新研究,F293.3
  14. 长沙县产业发展问题研究,F127
  15.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政策问题研究,F127
  16. 两江新区在西部开发开放中的战略研究,F127
  17. 非公有制人工商品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创新研究,F326.2
  18. 文化产业发展中制度创新研究,G124
  19. 终身教育视角下自学考试制度创新的研究,G726.9
  20. 中国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219.2-F
  21. 短波多载波信号识别与参数估计,TN919.3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