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界定问题研究

作 者: 孙娜
导 师: 杨树相
学 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会计学
关键词: 政府会计 基金会计 主体
分类号: F81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政府会计主体是政府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明确政府会计主体是组织政府会计核算的首要前提。目前,我国的政府会计侧重于某一个具体部门,采用单一主体的预算会计主体模式。这种模式将政府预算与政府具体使用资金的核算割裂开来,使得预算对具体财务资源的使用缺乏控制,达不到政府预算的目的。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正处在改革阶段,预算会计体制也在逐步地向政府会计体制转变。因此,政府会计的主体也应根据政府财政分配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结构性的调整。政府会计改革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我国政府会计的界定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与政治决策密切相关的政策性问题。外国政府会计主体的界定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环境。但我国在政府会计主体界定上所要解决的问题,与世界各国所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国外的有关政府会计主体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对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界定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应借鉴国际改革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主体改革道路。本文首先从会计主体的基本理论和政府会计适用的范围出发,介绍了西方政府会计主体界定的现状,继而阐述我国现行政府会计主体界定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记账主体和报告主体两个方面分别与西方政府会计主体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我国政府会计主体进行重新界定的必要性。充分考虑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和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借鉴西方政府会计主体界定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界定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同时,理论指导实践,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主体的理论基础,本文最后一部分对我国政府会计记账主体和报告主体等方面的实务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与设想。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1 引言  10-14
  1.1 研究意义  10
  1.2 研究背景与范围  10-13
    1.2.1 国内研究运用现状  10-12
    1.2.2 国外研究运用现状  12-13
  1.3 研究思路与目标  13
  1.4 研究特色  13-14
2 会计主体政府会计  14-21
  2.1 会计假设  14-16
    2.1.1 会计主体的内涵  14
    2.1.2 会计主体定义的理论基础  14-15
    2.1.3 记账主体和报告主体  15-16
  2.2 会计主体界定的基本原理  16-17
    2.2.1 会计主体应具有的特征  16-17
    2.2.2 会计主体范围的界定方法  17
  2.3 我国政府会计的适用范围  17-21
    2.3.1 政府的职责  17-18
    2.3.2 政府会计的特征  18
    2.3.3 明晰我国政府会计涵盖的范围  18-21
3 西方政府会计主体界定的现状分析  21-28
  3.1 西方政府会计简介  21-22
    3.1.1 西方政府会计涵盖的范围  21-22
    3.1.2 政府会计目标:反映政府单位的受托责任  22
  3.2 “双主体”模式  22-23
  3.3 西方政府会计记账主体的界定  23-26
    3.3.1 基金会计主体  23-25
    3.3.2 账群会计主体  25-26
  3.4 西方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界定  26-28
    3.4.1 以独立承担公共受托责任为导向  26
    3.4.2 西方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界定标准  26
    3.4.3 西方政府报告主体的双重视角  26-28
4 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界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8-35
  4.1 采用预算会计主体模式  28-29
    4.1.1 我国现阶段的政府结构  28
    4.1.2 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设定  28-29
  4.2 与西方政府会计主体的比较  29-31
    4.2.1 记账主体的比较及分析  29-30
    4.2.2 报告主体的比较及分析  30-31
  4.3 重新界定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必要性分析  31-35
    4.3.1 预算会计主体模式存在重大缺陷  31-32
    4.3.2 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正面临挑战  32-33
    4.3.3 基金会计呼唤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改革  33-35
5 完善界定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理论基础  35-42
  5.1 明确界定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基本原理  35-36
    5.1.1 我国政府会计主体应具有的特征  35
    5.1.2 我国政府会计主体范围的界定标准  35-36
  5.2 确定我国基金会计主体的理论基础  36-37
    5.2.1 以代理理论为理论依据  36
    5.2.2 建立基金会计主体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36-37
  5.3 确定我国政府会计报告主体的理论基础  37-42
    5.3.1 以公共财政理论为理论依据  37-39
    5.3.2 选择界定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方法  39-41
    5.3.3 以利益相关者绩效评价需求为导向  41-42
6 改进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设想  42-50
  6.1 分离政府会计记账主体与报告主体  42-43
    6.1.1 两者的分离对我国政府会计的意义  42
    6.1.2 借鉴西方政府会计的“双主体”模式  42-43
  6.2 引入基金会计主体作为我国政府会计记账主体  43-46
    6.2.1 结合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重新定义基金  43-44
    6.2.2 设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基金会计主体  44-46
  6.3 完善我国政府会计报告主体的设置  46-49
    6.3.1 确定我国政府会计报告主体的内容范围  46-47
    6.3.2 设定三个层次的政府会计报告主体  47-48
    6.3.3 基金理论下的基金报告主体的完善  48-49
  6.4 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49-50
    6.4.1 我国的文化背景能否适应政府会计主体改革  49
    6.4.2 改革导致政府会计人员工作量的加大  49
    6.4.3 给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不便  49-50
7 结论  50-51
致谢  51-52
参考文献  52-54
详细摘要  54-59

相似论文

  1.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2.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3.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4.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5.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6. 建设工程事故致因相互影响关系研究,TU714
  7. 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研究,B82-057
  8.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滞问题研究,D630
  9. 党员主体性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262.11
  10.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11.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12.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13. 主体功能区管理环境法问题研究,D922.68
  14.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15. 新时期我国工人主体性发展研究,D663.1
  16. 学生评价多元化研究,G40-058.1
  17. 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G841-4
  18. 当代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与途径,B018
  19.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人的主体性,B038
  20. 网络虚实二重性中主体的发展,B01
  21. 不同利益主体的教育价值观研究,G40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财政、国家财政 > 财政理论 > 国家机关会计(政府会计)、预算会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