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喷雾式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研究

作 者: 高刚
导 师: 周杰;卢军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关键词: 喷雾 间接蒸发冷却 板翅式 热回收 溶液除湿
分类号: TU8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3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及节能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建筑、能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也愈来愈激烈。目前,我国建筑已成为国民经济中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部门,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快速上升到社会总能耗的1/3左右,其中主要是采暖空调能耗。蒸发冷却,是人类很早就发现的一种降温方法。现今,节能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反映在空调领域,如何应用低能耗,无污染的制冷技术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利用蒸发冷却方式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冷量就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制冷方式。间接蒸发冷却是蒸发冷却技术的一种。利用间接蒸发冷却方式来冷却室外空气,可以实现空气的等湿降温处理过程。本文作了以下方面的研究:①首先系统地总结分析了蒸发冷却空调的应用与技术现状,对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结构和换热特点进行了分析。②通过引入合理的假设,建立了一、二次空气通道内热质交换的数学物理模型:③然后对长江流域地区气候特点进行总结,并对这一区域的八大城市夏季热湿负荷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长江流域各大典型城市月平均干球温度、含湿量、相对湿度的全年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用于长江流域地区夏季新风冷负荷的计算和评价方法,其不仅能反映新风冷负荷的总量特征,而且反映了新风冷负荷中显热冷负荷和潜热冷负荷的相对大小,表征了新风冷负荷的热湿特性,为制定新风热湿处理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④以平均温差法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为基本理论依据,对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热工分析,并得到了换热效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⑤通过实验分析,列出了湿工况下实际换热效果和理论换热效果的计算分析过程;并与相同实验条件下干工况的换热系数以及换热效率的进行了比较,发现湿工况的换热系数平均比干工况高出45%,而换热效率比干工况高出26%左右。而且还根据实验数据,分别拟合了干工况和湿工况下总换热系数的表达方程式。⑥给出了喷雾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用于长江流域实际工程的具体设计步骤和方法,计算得出一级蒸发结合机械制冷复合系统相对传统空调系统的节能率在7.7%左右,而采用二级蒸发的节能率更在13.4%,节能效果显著。⑦作者还将喷雾式间接蒸发冷却结合溶液除湿。采用冷凝热回收、太阳能集热、工业余热等提供溶液再生所需的热量。分析表明,通过以上方法基本可以满足溶液再生所需全部的热量。然后还画出了该复合系统具体的系统图以及相关的设计步骤。通过对该复合系统的性能评价,发现,其相对于传统空调系统节能率在49.6%左右。证明了喷雾式间接蒸发冷却联合其他系统用于长江流域亦是可行的。并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0
1 绪论  10-20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0
    1.1.1 课题的提出  10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0
  1.2 蒸发冷却的基本原理及常见方式  10-13
    1.2.1 蒸发冷却的基本原理  10-11
    1.2.2 直接蒸发冷却  11-12
    1.2.3 间接蒸发冷却  12
    1.2.4 直接——间接蒸发冷却  12-13
    1.2.5 复合式蒸发冷却  13
  1.3 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8
    1.3.1 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基础研究  13-15
    1.3.2 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实验研究  15-17
    1.3.3 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研究  17-18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8-20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  18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8-20
2 喷雾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数学物理模型  20-30
  2.1 喷雾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传热传质理论模型  20-29
    2.1.1 物理模型的简化与假设  20
    2.1.2 数学模型的建立  20-21
    2.1.3 水膜表面综合传热系数  21-23
    2.1.4 二次空气侧热质交换控制方程  23-24
    2.1.5 一次空气侧热质交换控制方程  24-25
    2.1.6 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传热计算  25-29
  2.2 本章小结  29-30
3 长江流域地区热湿负荷特性分析  30-40
  3.1 长江流域地区气候  30-34
    3.1.1 长江流域各大城市典型年——月平均干球温度℃  31-32
    3.1.2 长江流域各大城市典型年——月平均含湿量g/kg(干)  32-33
    3.1.3 长江流域各大城市典型年——月平均相对湿度%  33-34
  3.2 长江流域地区的新风冷负荷计算和评价方法  34-39
    3.2.1 标准夏季新风冷负荷逐时计算  35-36
    3.2.2 新风冷负荷评价指标  36-39
  3.3 本章小结  39-40
4 喷雾式间接蒸发冷却的实验研究  40-82
  4.1 IEC性能实验台  40-44
    4.1.1 板翅式IEC性能实验台  40-44
  4.2 干工况条件下的实验  44-59
    4.2.1 干工况运行条件下的换热效果  44-49
    4.2.2 喷雾式间接蒸发冷却(湿工况)  49-52
    4.2.3 湿工况理论换热效率和实测换热效率的对比  52-54
    4.2.4 影响IEC的换热效率的因素  54-59
  4.3 喷雾式间接蒸发冷却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59-79
    4.3.1 长江流域夏季空调计算参数的确定  59-62
    4.3.2 喷雾式IEC运行方案的比较  62-66
    4.3.3 冷凝水的回收利用  66-69
    4.3.4 喷雾蒸发冷却液体除湿复合系统  69-79
  4.4 本章小结  79-82
5 结论与展望  82-84
  5.1 主要结论  82-83
  5.2 课题的展望  83-84
致谢  84-86
参考文献  86-92
附录  92-93

相似论文

  1. 大豆乳清蛋白的微滤技术研究及蛋白粉的研制,TQ936.2
  2. 多级喷动脱硫塔内雾化与蒸发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X701.3
  3. 果园风送式喷雾机流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S491
  4. 盐霉素颗粒剂工艺的改进研究,S859.79
  5. 尿液修饰核苷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研究,R737.14
  6. 氮杂环类化合物在电喷雾质谱中的裂解机理研究,O657.63
  7. 喷雾燃烧制备纳米SnO2:结构设计及气敏性能研究,TB383.1
  8. 燃油喷雾粒度分布测量及其信息熵分析,TK407.9
  9. 太阳能复合能源空调热水系统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TK512.4
  10. 先进直喷汽油机喷嘴选型与匹配技术研究,TK413.84
  11. 风冷螺杆热回收冷水机组的模拟和实验研究,TU831.4
  12. 超市室内环境参数与能耗计算分析,TU111.195
  13. 燃油发动机喷雾粒子尺寸测量及特性分析,U464
  14. 超声喷雾热解法ZnO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B43
  15. 麻夷鼻炎喷雾剂的临床前研究,R285
  16. 粒子场轨迹速度的数字全息测量方法研究,O438.1
  17. 解吸附电喷雾质谱用于食品污染物直接分析的研究,TS207.5
  18. 玻璃基ZnO基薄膜的喷雾热分解法制备和表征,TB383.2
  19. 镀膜碳纤维、碳化硅纤维与晶须增强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TB333
  20. 球形多孔钨粉的制备工艺研究,TB383.3
  21. W-10Cu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B33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房屋建筑设备 > 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 > 空气调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