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怀化地区侗族与苗族传统聚落风土环境景观比较研究
作 者: 熊辉
导 师: 彭重华
学 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专 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关键词: 怀化地区 侗族 苗族 聚落 景观 保护
分类号: TU98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怀化自古就被誉为“五溪蛮夷之地”,是南方少数民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地段之一。由于位置偏远、地势险要,发展速度一直较为缓慢,正因如此,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聚落景观在此得以完整的保存。怀化地区侗族与苗族聚落以其古朴的聚落景观、独特的人文历史、鲜明的民族个性在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中书写了重要一页。对其风土环境景观的研究,在维护聚落环境景观格局、继承侗苗传统民俗文化、启发新农村村镇建设等方面有积极意义。论文从三方面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对侗苗两族自然环境景观和人工环境景观的比较分析,探索侗族与苗族典型的聚居方式与村落形态特征;其次,通过对侗苗两族聚落风土环境景观特色的深入研究,探索两族聚落景观的形成与民族人文习俗、自然条件、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对怀化地区侗苗两族聚落景观保护中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民族聚落景观传承发展的策略。得出结论:由多元文化、传统信仰、礼乐制度形成的民俗文化;由聚落选址、聚居方式、气候特征共同构成的自然地域生态环境,以及由民族个性之美、空间序列之美、自然和谐之美体现的民族审美情趣三者共同影响着两族特色风土景观的形成。两族特色风土景观具体体现为:侗族推崇百越民族的稻作文化,村落规模较大,公共建筑景观丰富;苗族受三苗旱耕文化的影响较大,村落规模较小,公共建筑景观艺术成就不高。最后,从侗苗两族聚落景观研究的结果中得到启示,以期促进怀化现代新农村生态村镇建设。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1 绪论 10-20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1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1 1.3 研究方法 11-12 1.4 传统聚落景观研究概况 12-20 1.4.1 相关概念 12-14 1.4.2 国外古聚落研究概况 14-17 1.4.3 国内古聚落研究概况 17-20 2 研究区概况 20-26 2.1 地理自然环境 20-21 2.1.1 地理位置 20 2.1.2 自然环境 20-21 2.2 社会状况 21-22 2.3 民族概况及其分布 22 2.4 怀化地区侗族、苗族历史简介 22-26 2.4.1 侗族历史溯源 22-24 2.4.2 苗族历史溯源 24-26 3 怀化地区侗族与苗族聚落风土环境景观比较分析 26-52 3.1 聚落自然环境景观构成比较分析 26-37 3.1.1 聚落选址比较分析 26-33 3.1.2 聚落绿化构成比较分析 33-37 3.2 聚落人工环境景观构成比较分析 37-51 3.2.1 聚落民居比较分析 37-41 3.2.2 聚落规模比较分析 41-43 3.2.3 聚落空间结构比较分析 43-47 3.2.4 聚落公共景观比较分析 47-51 3.4 小结 51-52 4 影响怀化地区侗苗两族特色风土景观形成的因素分析 52-64 4.1 民俗文化传统对聚落构成的影响 53-59 4.1.1 多元文化特征 53-54 4.1.2 传统信仰 54-56 4.1.3 礼乐制度 56-59 4.2 自然地域生态环境对聚落景观的影响 59-61 4.2.1 聚落选址对聚落景观的影响 59 4.2.2 聚居方式对聚落景观的影响 59-60 4.2.3 地域气候对聚落景观的影响 60-61 4.3 民族审美情趣对聚落景观形成的影响 61-62 4.3.1 民族个性之美 61 4.3.2 空间序列之美 61-62 4.3.3 自然和谐之美 62 4.4 小结 62-64 5 怀化侗苗聚落的保护以及对新农村生态聚落建设的启示 64-80 5.1 传统聚落保护的意义 64-65 5.1.1 维护聚落自然景观格局 64 5.1.2 传承民族传统民俗文化 64 5.1.3 丰富中国古建文化内涵 64-65 5.2 怀化侗苗聚落存在的问题 65-67 5.2.1 人口压力——聚落建设相对滞后于人口数量增长 65 5.2.2 社会压力——社会变迁改变着古聚落的命运 65-66 5.2.3 时代压力——现代建筑影响传统聚落整体和谐 66-67 5.2.4 建筑自身缺陷——古建材料使保护工作面临技术困难 67 5.3 怀化侗苗聚落保护的观念与原则 67-76 5.3.1 怀化地区传统少数民族聚落保护的观念 67-68 5.3.2 怀化地区传统少数民族聚落景观保护原则 68-76 5.4 对怀化地区新农村生态聚落建设的启示 76-78 5.4.1 干栏式建筑结构的传承 77 5.4.2 民族地域特色景观的营建 77-78 5.4.3 诗化自然意境的追求 78 5.5 小结 78-80 6 结论 80-84 6.1 主要结论 80-81 6.2 讨论 81-84 参考文献 84-90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90-92 致谢 92
|
相似论文
-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 兴城古城保护研究,TU984.114
-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 现代广场景观中的理水研究,TU986.2
-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 2D人脸模板保护算法研究,TP391.41
- 矢量CAD电子图纸保护系统研究,TP391.72
- 基于距离映射码的安全指纹认证研究,TP391.4
- 芦苇基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4.1
- 乌贼墨—黄芪合剂缓解化疗副作用研究,R285.5
-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 先锋派时装发布会的景观研究,TS942.8
- 酵母抗冻性研究及其在冷冻面团中的应用,TS213.2
-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和界线确定研究,S155
- 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厘清与界定,D035
- 江苏省陆栖濒危脊椎动物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区研究,Q948.2
- 羊种布鲁氏菌16M优势蛋白抗原的鉴定,S852.61
- 栖霞山景区植物资源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Q94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园林规划与建设 > 园林艺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