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增城市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研究
作 者: 钟德
导 师: 郭谦;蒋万芳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增城市 规划建设 发展历程 主客观因素 发展规律
分类号: TU98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增城市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研究》为题,共分四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目前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国际、国内以及区域大背景,以使对研究课题的缘起有所了解。在第二章,主要对增城市的城市概况以及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进行研究描述。从始皇三十三年建城,增城是一个普通的古县城形制,直至抗战时期,全城几乎覆灭。建国后,在政府带领下,本土居民抓紧复建,开辟了四个新区,城市规模空前扩大。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很多城市都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高速发展,而增城由于处在边缘地带,错过了这次机遇,滞后于其他珠三角地区。1992—1994年,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广东又迎来了第二次发展热潮,由于发展定位的失误,导致发展滞后,更由于城市管理不善,导致城市建设杂乱无章。新世纪时期,2001—2009年,珠三角地区迎来了第三次发展高潮。由于广州东进战略的提出和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发展等规划政策,加上增城在前两拨发展中没有进行大规模开发,保留了相当好的地域资源和后发优势,使得增城在短短几年之间便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一次质的飞跃,形成了“增城模式”的发展品牌。在第三章,重点阐述和剖析了对增城进行现代规划建设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重要策略,包括“三大主体功能区”、“三大经济圈”、“两城三中心四轴五组团”、“公园化战略”等。最后在第四章,对以上的描述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影响增城城市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总结归纳增城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分析其目前规划建设中尚存的问题,并对其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提出发展建议。主要从城市目标不断提升、城市定位不断调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格局不断演变等方面论述了增城规划建设的发展规律。从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完善交通网络体系、有条件的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健全规划建设法律机制、提高人口素质、吸引高端人才、注重建设质量、坚持生态保护和优化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长期的实地生活、工作和观察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与系统分析,最后总结归纳出来的。它一方面梳理、丰富、和充实了增城的规划建设发展资料,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20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1-16 1.1.1 城市化的飞速推进 11-12 1.1.2 可持续发展的流行趋势 12-13 1.1.3 珠江三角洲的时代背景 13-14 1.1.4 大广州的发展战略 14-15 1.1.5 增城市的历史机遇 15-16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17 1.2.1 研究目的 16 1.2.2 研究意义 16-17 1.3 研究范围与内容 17-18 1.3.1 研究范围 17 1.3.2 研究内容 17-18 1.4 研究方法与基础 18-19 1.4.1 研究方法 18 1.4.2 研究基础 18-19 1.4.3 研究框架 19 本章注释 19-20 第二章 增城市发展历程 20-59 2.1 增城市概况 20-26 2.1.1 地理位置 20-21 2.1.2 行政区划 21-22 2.1.3 自然地理 22-24 2.1.4 历史沿革 24-26 2.2 始皇三十三年——改革开放前时期(前214—1978 年) 26-31 2.2.1 政治因素 26-27 2.2.2 经济因素 27-28 2.2.3 文化因素 28 2.2.4 自然因素 28-29 2.2.5 交通因素 29-30 2.2.6 建设因素 30-31 2.3 改革开放——20 世纪末时期(1978—2000 年) 31-35 2.3.1 政治因素 31-32 2.3.2 经济因素 32 2.3.3 文化因素 32-33 2.3.4 自然因素 33 2.3.5 人口因素 33 2.3.6 建设因素 33-35 2.4 新世纪时期(2001—2009 年) 35-57 2.4.1 政治因素 35-37 2.4.2 经济因素 37-39 第一产业 37 第二产业 37-38 第三产业 38-39 2.4.3 文化因素 39-46 教育事业 39-41 公共文化 41-43 广场文化 43-45 社区文化 45-46 2.4.4 交通因素 46-49 高快速路 46 市域主干道路 46-47 桥梁 47-48 道路网规划 48-49 2.4.5 建设因素 49-56 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49-50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50-52 旧城区改造 52-53 公共建筑的建设 53-54 房地产的发展概况 54-56 2.4.6 环境因素 56-57 本章小结 57-58 本章注释 58-59 第三章 增城市进行现代规划建设的重要策略 59-81 3.1 “三大主体功能区”的板块划分 59-64 3.1.1 “三大主体功能区”综述 59-60 3.1.2 南部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 60-61 3.1.3 中部主体功能区——优先开发的文化产业区 61-62 3.1.4 北部主体功能区——限制工业开发的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区 62-64 3.2 “三大经济圈”的发展规划 64-68 3.2.1 “三大经济圈”综述 64-65 3.2.2 南部经济圈——先进制造业产业圈 65 3.2.3 中部经济圈——都市生活圈 65-66 3.2.4 北部经济圈——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 66-67 3.2.5 三大经济圈的互动式产业发展战略 67-68 3.3 “两城三中心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 68-73 3.3.1 “两城三中心四轴五组团”综述 68-69 3.3.2 “两城”——中心城区和新塘城区 69-70 3.3.3 “三中心”——石滩、中新和派潭 70-71 3.3.4 “四轴”——广惠、广汕、坪新、增从 71-72 3.3.5 “五组团”——中心、新塘、石滩、中新、派潭 72-73 3.4 “公园化”的生态模式 73-80 3.4.1 规划背景 73 3.4.2 规划目的 73-74 3.4.3 发展目标 74-75 3.4.4 发展任务 75 3.4.5 发展规划 75-79 3.4.6 近期建设 79-80 本章小结 80 本章注释 80-81 第四章 增城市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总结与探索 81-106 4.1 增城市城市发展的主客观因素 81-87 4.1.1 主观因素 81-84 根本性因素——人的需要 81-82 控制性因素——政府决策 82-84 4.1.2 客观因素 84-87 决定性因素——综合区位 84-85 基础和前提——农业发展 85 重要推动力——工业化、市场化和科技进步 85-86 根本推动力——文化发展 86 兴衰取决因素——可持续发展 86-87 4.2 增城市城市发展特点 87-98 4.2.1 城市目标的不断提升 87-89 4.2.2 城市定位的不断调整 89-91 4.2.3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91-93 4.2.4 城市格局的不断演变 93-98 4.3 增城市规划建设中尚存的问题 98-101 4.3.1 历史建筑的大批毁灭 98-99 4.3.2 无序发展期的后遗症 99-100 4.3.3 增城市发展现状与城乡居民需求的矛盾 100-101 4.4 增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与发展建议 101-105 4.4.1 增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101-102 4.4.2 增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102-105 本章小结 105 本章注释 105-106 相关论文 106-107 参考文献 107-109 致谢 109-110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110
|
相似论文
- 竞技体操单杠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G832
- 盐城蚕桑业发展研究,F326.3
- 论中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G623.71
-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25
- 葫芦岛市连山区综合防灾体系评价与优化研究,TU984.116
- 中国微博客的发展困境和策略研究,G206
- PON网络技术在本地通信网中的应用,TN929.1
- 无线接入网三年滚动规划的研究,TN925.93
- 上海时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F426.8
- 珠三角公路运输网络规模的合理性和发展规律研究,U491.13
- 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D925.3
- 上海国际网球赛事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挑战,G845
- 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研究,F091.3
- 增城市绿道网项目建设及效益评估研究,TU985.18
- 中、日与西方园林造景艺术的比较及应用实例的分析,TU986.1
- 校园规划建设中公众参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TU984.14
- 福安水牛生产性能测定及肝片吸虫调查,S823.83
- 芳香樟炭疽病的研究,S763.7
- 湖南烤烟生产及其品质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分析,S572
- 久大精盐公司研究,K2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