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科学隐喻的认知机制

作 者: 左燕
导 师: 曾贤模
学 校: 贵州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隐喻 科学隐喻 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 概念隐喻
分类号: H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旨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对科学隐喻认知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隐喻在科学语言中的广泛使用。此外,人们也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看待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当代隐喻理论研究深深渗透到人类认知领域,使得隐喻成为语言学、认知科学和哲学的重大课题。科学隐喻,以及隐喻和科学隐喻的形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们的关注。然而,对于科学隐喻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理论、新的术语、新的应用不断涌现。在本研究中我们运用Fauconnier&Turner所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Theory of ConceptualBlending)作为理论基础,对一系列科学语言中的术语和隐喻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了概念整合理论在科学隐喻中的应用及意义。我们发现:科学中的术语大多是隐喻性的;概念整合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机制。经过分析,发现很多隐喻性表达都涉及到二个以上的心理空间的认知运作,经过一系列的结构映射(structure projection)和整合过程,产生了一个突变结构(emergent structure)。这一突变结构并不是隐喻所涉及的二个源结构与靶结构的简单相加,而是有独特的内容,有质的变化,在整合空间中产生新的语义,也就是它们的隐喻意义。概念整合尤其擅长于解释新隐喻或复杂的隐喻。然而,尽管概念整合在人类认知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却不能解释所有科学隐喻现象。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科学隐喻的运作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类比和概念隐喻。这种类比可能是科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类比,也可能是不同学科间的术语借用。不同于文学隐喻的是,科学隐喻存在更多类比;同时也存在相当数量的概念隐喻。科学隐喻也具有不同与文学隐喻的特征:1)科学隐喻产生的动机往往是出与科学认知或命名的需要,而文学隐喻大多是出于追求特殊表达效果的需要;2)在映射过程上,科学隐喻往往是从一个源域到一个靶域的映射,而文学隐喻则是可从多个源域映射到一个靶域;此外,科学隐喻通常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熟悉到陌生的映射,而文学隐喻有时可能相反;3)科学隐喻一旦成功形成,便会成为构成理论的一部分,具有普遍、精准的含义,并在理论发展中起作用,而文学隐喻则会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约束。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3-4
Abstract  4-6
摘要  6-8
A List of Tables  8-9
A List of Figures  9-10
Contents  10-12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2-18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14
  1.2 Purpose of the Study  14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15
  1.4 Research Questions  15
  1.5 Definition of Some Important Terms  15-16
  1.6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16-18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18-34
  2.1 Rhetoric Approach on Metaphor  18-22
    2.1.1 Substitution View  18-20
    2.1.2 Comparison View  20-22
  2.2 Cognitive Approach on Metaphor  22-30
    2.2.1 Interaction View  22-24
    2.2.2 Creation View  24-26
    2.2.3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26-30
    2.2.4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30
  2.3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into China  30-31
  2.4 Relating Scientific Metaphor Study  31-34
Chapter 3 Theoretic Framework of the Study  34-45
  3.1 An Overview of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34-35
  3.2 Mental Spaces  35-36
  3.3 The Network of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36-39
  3.4 Merits of Emergent Structure  39-41
  3.5 Optimaltiy Principle of CBT  41
  3.6 Comparison of CMT and CBT  41-45
    3.6.1 Two Domains vs. Four Spaces  42-43
    3.6.2 On-line Processing vs. Entrenchment  43-45
Chapter 4 Cases Analyses  45-81
  4.1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  45
  4.2 The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Metaphors Applied in Data Collection  45-46
  4.3 Cases Analyses  46-81
    4.3.1 Conceptual Blending in Scientific Metaphor  46-66
    4.3.2 Analogy in Scientific Metaphor  66-73
      4.3.2.1 Analogy within Scientific Concepts  66-71
      4.3.2.2 Analogy between Daily-life and Science  71-73
    4.3.3 Conceptual Metaphor in Scientific Metaphor  73-81
Chapter 5 Conclusions  81-89
  5.1 Mai Findings of the Study  81-88
  5.2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88
  5.3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88-89
Bibliography  89-96

相似论文

  1. 从《道德经》英译看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典籍英译的解释力,H315.9
  2. 海西科学解释网络模型中的隐喻,N02
  3.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语境分析及哲学意义,B842.1
  4. 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B842.1
  5.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I712.072
  6. 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性研究,G633.41
  7. 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分析相声中的幽默语言,H13
  8. 从社会认知角度看广告中的性别隐喻,H05
  9. 概念隐喻及其翻译:奥巴马演讲个案研究,H315.9
  10. 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H319
  11. 从概念整合角度看中国古典诗词及典故的口译问题,H315.9
  12. 对招贴设计中隐喻手法的分析及其应用,J524
  13. 英汉诗歌中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H05
  14.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新闻翻译,H059
  15. 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H15
  16. 战略联盟需求的认知机制,F224
  17. 隐喻、视觉隐喻在动画创作及表现中的应用研究,J218.7
  18. 平面广告中的隐喻与隐喻图形的应用,J524.3
  19. 招贴设计中人物面部造型艺术的应用研究,J524
  20. 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H319
  21. 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分析美国脱口秀中的言语幽默,H31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写作学与修辞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