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

作 者: 纪燕
导 师: 赵霞
学 校: 江苏科技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隐喻 连贯 概念整合理论 《围城》
分类号: H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隐喻理论的阐释己从传统的修辞学范畴转移至语言与认知领域。作为当代认知语言学乃至功能语言学的重要命题之一,隐喻在分析词汇层和语法层的语言现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针对语篇层面的隐喻分析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相对独立的研究体系。本文作者以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语篇分析的成果研究了隐喻的语篇组织功能,探讨了隐喻如何通过两大工作机制(映射和映合)促成了语篇的连贯。钱钟书的《围城》以丰富多彩的隐喻著称,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语料。作者对这部文学作品中隐喻的连贯功能有了一些主要发现。首先,从认知的意义上讲,语篇连贯源于以语篇中的某些语言成分所激活的概念来系统地阐释或反映其他被激活的相关概念。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映射机制实现的。语篇中的隐喻映射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一定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始源域和目标域直接的“匹配”、隐喻的“派生”以及由一个或多个隐喻引发的“蕴涵”等三种情形。其次,一个连贯的隐喻性语篇还是概念之间相互“映合”的产物。不同的概念域经过“选择”,“抽象”和“融合”等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之后在语篇中产生了“合成空间”,该空间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象图式,并且能够按照自身的概念逻辑在语篇中进一步发展。此外,对隐喻的分析绝不能脱离“百科知识”和“社会文化模式”的认知语境。本文把作为认知语言学支柱理论之一的隐喻理论同以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语篇连贯问题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为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的互补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切入点。由于隐喻不但能促成语篇而且给读者以生动感和新鲜感,本文从认知角度进一步提供了文学语篇中的隐喻例证,而大多数莱考夫和约翰逊的例子都来自日常表达。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6-7
Abstract  7-9
摘要  9-12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2-15
  1.1 Aims of the Present Study  12-13
  1.2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13-15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15-35
  2.1 Review of the Studies on Metaphor in the West and China  15-24
    2.1.1 Review of Metaphor Studies in the West  15-21
    2.1.2 Review of Metaphor Studies in China  21-24
  2.2 Studies on Metaphor in Fortress Besieged  24-26
  2.3 Studies on Coherent Functions of Metaphor  26-35
    2.3.1 Systematicity  29-32
    2.3.2 Mapping  32-35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5-43
  3.1 The Studies on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35-37
  3.2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Blending Theory  37-38
  3.3 The Elements of Conceptual Blending  38-43
    3.3.1 Mental Spaces  38
    3.3.2 Cross-Space Mapping  38-39
    3.3.3 Selective Projection and Generic Space  39-40
    3.3.4 Blending and Emergent Meaning  40-43
Chapter Four A Case Study: Metaphor Approach to Coherence in Fortress Besieged  43-81
  4.1 Metaphoric Mapping in Discourse  43-67
    4.1.1 Types of Mapping and Their Realization in Discourse  43-57
    4.1.2 Manners of Mapping and Their Realization in Discourse  57-67
  4.2 Metaphoric Blending in Discourse  67-77
    4.2.1 Composition  68-72
    4.2.2 Completion  72-74
    4.2.3 Elaboration  74-77
  4.3 Cognitive Context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 in Discourse  77-81
    4.3.1 Encyclopedic Knowledge  77-78
    4.3.2 Socio-cultural Patterns  78-81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81-83
  5.1 A summary of the present study  81-82
  5.2 Limita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Study  82-83
Bibliography  83-86
Published Papers  86-87
详细摘要  87-90

相似论文

  1. 从《道德经》英译看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典籍英译的解释力,H315.9
  2. 海西科学解释网络模型中的隐喻,N02
  3. 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B842.1
  4.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I712.072
  5. 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性研究,G633.41
  6. 概念隐喻理论视域中《红楼梦》诗词的英译研究,I046
  7. 张一白城市电影的创作研究,J905
  8. 基于教师隐喻视角的教师形象重构,G451.1
  9. 外国留学生段际偏误问题研究,H195
  10. 从社会认知角度看广告中的性别隐喻,H05
  11. 汉、英语情感隐喻对比研究综述,H315
  12. 现代汉语触觉感官词的认知语义研究,H136
  13. 从翻译理论看汉语成语的英译问题,H315.9
  14. 关于海报设计中的隐喻研究,J524
  15. 概念隐喻及其翻译:奥巴马演讲个案研究,H315.9
  16. 汉英饮食动词对比研究,H314
  17. 大学生英语作文中的衔接和连贯错误分析,H319
  18. 空间构型对语篇连贯的解释,H05
  19. 界面隐喻理解的探索性研究,H05
  20. IN/OUT和里、外的对比研究,H030
  21.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经济新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研究,H31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写作、修辞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