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
作 者: 李瑞芹
导 师: 彭建武
学 校: 山东科技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一词多义 原型范畴 隐喻 转喻 文化 词汇教学
分类号: H3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一词多义(多义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几乎每一个词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多义性。Byrd et. al曾经说过,在韦伯斯特第七版的字典里,60,000个单词中大概40%即21,488个单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现象体现了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原则,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不同流派语言学家们的关注。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在研究多义词多项意义之间的联系时,局限于言语的内部结构,忽略了影响多义形成的因素——使用语言的人,包括人类的认知手段、生活体验等。结果没有把握多义词的实质,无法对一词多义这一语言现象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而认知语言学家从人的认知与词语意义的关系角度入手,借助认知心理学的一些基本观念,对词义形成、词义的扩展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一词多义现象的新视角。本文主要以经验现实主义为哲学基础,借助认知工具——隐喻、转喻,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人体词汇“手”在中文和英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考察了“手”在两种语言中的语义扩展过程并进行了跨文化对比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多义词的形成过程是词义范畴的扩展过程,隐喻和转喻是其扩展的两种主要机制。单个多义词的各义项之间具有相关性和理据性。第二,同一多义词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这是基于处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存在认知共性和文化差异性。第三,通过对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情况做问卷调查,发现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很大弊端,指出了如何将隐喻、转喻等思维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Chapter 1 Introduction 9-12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9-10 1.2 Aim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0-11 1.3 Framework of the Study 11-12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12-27 2.1 Polysemy,Homonomy and Monosemy 12-15 2.2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Polysemy 15-22 2.3 Cognitive Approach to Polysemy 22-26 2.4 Summary 26-27 Chapter 3 A Cognitive Approach: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27-48 3.1 Fundamental Theory:Categorization and Prototype Theory 27-34 3.2 Image Schemata and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ICMs) 34-38 3.3 Metaphor and Metaphorical Extension in the Polysemous Category 38-42 3.4 Metonymy and Metonymical Extension in Polysemy 42-45 3.5 Co-working of the Mechanisms in Meaning Extension 45-48 Chapter 4 Case Study:A Cognitive Analysis of the Polyseme Han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48-79 4.1 Different Senses of "手" in Chinese and "hand' in English 48-51 4.2 Semantic Extension of "手" in Chnese and "hand" in English 51-58 4.3 Compare and Contrast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Hand Term Systems 58-74 4.4 Cultural Explanation 74-77 4.5 Summary 77-79 Chapter 5 Application for the Study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79-92 5.1 Chinese Students'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Problems 79-85 5.2 Application to th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85-90 5.3 Summary 90-92 Chapter 6 Conclusion 92-94 6.1 Summary 92-93 6.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93 6.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93-94 Bibliography 94-100 Appendix 100-101
|
相似论文
-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 影视剧时尚元素研究,J905
-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 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 利用荆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初中美术校本教材的实践与探索,G633.955
- 近代福州三坊七巷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比较研究,TU984.114
- 文化的资本化运作研究,G124
-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G633.41
-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文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