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胎源性非粘附骨髓基质细胞特性研究

作 者: 肖龙艳
导 师: 傅晋翔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非粘附骨髓基质细胞 分化能力 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因子
分类号: R3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骨髓内除造血干细胞外另一种多分化干细胞,因其具有向骨、脂肪、肌腱、神经细胞分化等多向分化能力,并且具有低免疫原性等特点,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传统培养方法是培养2-3天后弃掉未贴壁细胞,继续培养得到高粘附的BMSCs。上世纪90年代Clarke等在发现长期骨髓培养体系中发现存在非粘附贴壁并可形成集落的细胞,且细胞形态及表型特征与粘附MSCs相似,他们认为骨髓中可能存在着比MSCs更原始的基质干细胞。随后相继有许多研究也发现骨髓中非粘附干细胞的存在,Scutt A等发现前列腺素E2、forskolin及双丁酰环磷腺苷可诱导NA-MSCs向MSCs的转化,并且NA-MSCs在造血重建中起着一定作用。Zhang ZL等将正常基因来源的NA-MSCs输入受致死剂量辐照的VDR基因敲除的小鼠时发现输入NA-MSCs的小鼠血象很快恢复并可以存活,并且VDR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都有表达,表明NA-MSCs具有很强的组织修复能力。近两年来Fricke S等利用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发现NA-MSCs移植较单纯骨髓移植具有更迅速的造血修复能力;他们又对NA-BMSCs的基本性质做了初步研究,认为小鼠NA-MSCs可能是一个能够表达多种基质细胞表型并能够促进造血重建的混合的细胞群体,其成纤维细胞集落能力较MSCs弱,但仍能形成CFU-F,基因表达分析显示NA-BMSCs包含基质、间充质、内皮细胞及单核细胞表达,但类骨质、淋巴系、红细胞系及造血干细胞系表达量较低,将其移植入亚剂量致死量的小鼠后其组织病理结果分析显示其促进造血及器官组织修复能力远远较间充质干细胞强。鉴于此,我们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胎源性非粘附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及其基本性质,并研究其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并将其与普通方法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做一比较,以更好的研究非粘附基质细胞的特性。目的:探讨胎源性非粘附骨髓基质细胞(non-adheren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NA-BMSCs)的分离及基本特性。方法:采用反复贴壁分离的方法培养胎源性NA-BMSCs,每24h取悬浮细胞分瓶培养,共4次;采用MTT法测定第1、3、5代(P1,3,5)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并取P1细胞行体外造血集落培养,P3细胞成骨和成脂诱导培养。结果:经反复贴壁分离4次后所获细胞经培养7天后即可得到原代NA-BMSCs。NA-BMSCs细胞形态不均匀,高表达整合素及内皮细胞表面标记(均95%以上),中等量表达CD106(69%),同时也表达造血细胞标记CD34;体外具多向分化能力,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及造血细胞,但成脂分化能力较弱。结论:经反复转移培养可以培养出胎源性NA-BMSCs,此类细胞可能是造血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同祖细胞。目的:探讨胎源性非粘附骨髓基质细胞(NA-BMSCs)造血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胎源性NA-BMSCs第1代细胞因子TPO、EPO、G-CSF、GM-CSF、IL-3、IL-6、IL-11、SCF、FLT-3ligand 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常规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做一比较。结果:与MSCs相似,NA-BMSCs表达G-CSF、GM-CSF、IL-6、IL-11、SCF、FLT-3ligand及TPO,且NA-BMSCs SCF及TPO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SCs,但NA-BMSCs不表达EPO及IL-3。结论:NA-BMSCs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常规培养的MSCs表达的造血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相当,但其干细胞因子表达更多,可能NA-BMSCs较MSCs更为原始有关。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R459.7
  2.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大鼠的实验研究,R742.5
  3.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4. 多个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S828
  5.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转录时相影响的研究,S858.28
  6.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7.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的研究,R329
  8. 不同培养方法和细胞因子对小鼠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R329
  9. 茶黄素与TGF-β3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地影响,R329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11. 第三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同种异体移植受体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R392
  12. 人瘢痕疙瘩成纤维样(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R622
  13. 氟比洛芬酯对直肠癌病人术后血中IL-2、IL-6的影响,R614
  14. 慢病毒介导h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329
  15. 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富血小板血浆对其增殖的影响,R329
  16. 心梗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研究,R542.22
  17. 人参皂苷Rg1对优化培养的人脐血MSCs增殖、分泌功能与ERK、p38信号分子的影响,R285.5
  18. 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京尼平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R758.23
  19. 重组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对IL-2、IFN-γ、GCs、T细胞凋亡的影响,R392
  20. 兔脂肪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能力的比较,R329
  21.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对机械应力刺激的反应,R32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人体形态学 > 人体组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