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丹川芪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丙二醛及缺血修饰性白蛋白的影响

作 者: 蒋岩
导 师: 陈波
学 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丹川芪颗粒 通心络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修饰性白蛋白 丙二醛
分类号: R28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研究丹川芪颗粒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复灌注后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及丙二醛(MD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组和丹川芪颗粒组,每组8只,连续15d灌胃给药后,结扎除假手术组外大鼠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建立实验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并对大鼠缺血复灌注后的IMA、MDA的含量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复灌注后假手术组、通心络组和丹川芪颗粒组IMA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丹川芪颗粒高剂量组IM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给药组,通心络组和丹川芪颗粒组与模型组比较则IMA、MDA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丹川芪颗粒能降低再灌后IMA含量,减轻心肌再灌后无复流对心肌的继发损伤;降低再灌后MDA的含量减轻和保护MIRI所致的心肌损伤。从而认为其作用机制与清除OFR有关;能够减轻顿抑心肌细胞的肿胀程度和炎细胞的浸润程度。通心络和丹川芪颗粒均能显著降低IMA、MDA水平,对大鼠缺血心肌均具有保护作用,其中以丹川芪颗粒高剂量效果更为显著。

全文目录


缩略语表  4-5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8
前言  8-9
文献综述  9-29
  一、祖国医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  9-14
    1. 古代医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  9-12
      1.1 病名的认识  9-10
      1.2 病因病机  10-11
      1.3 辨证论治  11-12
    2. 现代医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  12-13
      2.1 现代中医瘀血学说对AMI、MIRI病机的认识  12
      2.2 动态观察病机的变化  12-13
    3. 现代络病学说对AMI,MIRI的病机认识  13-14
      3.1 病位在心之络脉中的孙络  13
      3.2 主要病机  13-14
  二、现代医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  14-19
    1.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4-18
      1.1 自由基  14-16
      1.2 钙超载  16-17
      1.3 无复流现象  17
      1.4 细胞凋亡  17-18
      1.5 能量代谢障碍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18
    2. MIRI引起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18-19
      2.1 再灌注心律失常  18-19
      2.2 无复流现象  19
      2.3 心肌顿抑  19
      2.4 微循环障碍  19
  三、IMA研究进展  19-22
    1. IMA形成机制  19-20
    2. 判断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及再缺血  20-21
    3. IMA的局限性  21-22
  四、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22-28
    1. 西药治疗  22-25
      1.1 钙拮抗剂的作用  22
      1.2 中性粒细胞抑制剂  22
      1.3 镁剂  22-23
      1.4 腺苷  23
      1.5 补体系统抑制剂及补体耗竭  23
      1.6 一氧化氮(NO)及相关药物  23-24
      1.7 内皮素(ET-1)受体拮抗剂  24
      1.8 肾素血管紧张素(RAS)抑制剂  24
      1.9 Na~+-Ca~(2+)交换体抑制剂  24
      1.10 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  24-25
    2. 中药对MIRI的保护作用  25-28
      2.1 单味药物的治疗  25-26
      2.2 中药复方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26-28
  五、益气活血类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8-29
实验研究  29-32
结果  32-35
讨论  35-40
结论  40-41
致谢  41-42
参考文献  42-49
附图  49-51
个人简历  51

相似论文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2. 腺苷介导的侧脑室吗啡预处理对缺血后心肌保护作用,R542.22
  3. 酞酸酯类环境激素的生物标志物研究,X171.5
  4. 利多卡因对幼鼠小肠缺血—再灌注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R965
  5. 外周血EPCs的体外培养及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黏附、增殖能力的研究,R285
  6. 中药通心络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R285.5
  7. 糖克煎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及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R285
  8. 肌肽复合物对人体无氧运动能力及代谢的影响,R87
  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研究,R766
  10. 低频rTMS对免疫介导运动神经元病豚鼠的中枢神经系统ATP酶、MDA和SOD影响,R744
  11. 丹川芪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内皮素的影响,R285
  12. 土壤水分胁迫对菜心生理生化指标及气孔发育的影响,S634.5
  13. 丹川芪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MMP-9的影响,R285
  14. 通心络联合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R541.4
  15.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压(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研究,R259
  16. 逐渐再灌注治疗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R542.22
  17. β内啡肽在中枢吗啡预处理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后损伤中的作用,R542.22
  18. 大豆花期非水力根信号阈值区间下的生理生化响应,S565.1
  19. 玉米与矮花叶病毒互作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S435.131
  20. 镉对中华稻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生物累积效应,S433.2
  21. 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情感障碍改变的观察研究及临床疗效评价,R2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