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内源性氢化可的松代谢评价体内CYP3A活性研究

作 者: 李筱旻
导 师: 程泽能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药剂学
关键词: CYP3A 表型 氢化可的松 6β-羟基氢化可的松 咪达唑仑
分类号: R9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研究内源性氢化可的松药-时曲线下面积(AUCF)和内源性氢化可的松6β-羟基化清除率[Clm(6β)]用于评价人体内CYP3A活性的可行性。方法1.基础状态下体内CYP3A活性的评价101名受试者(50名男性,51名女性)参加了该部分试验。所有受试者试验当天单次口服咪达唑仑(MDZ)7.5 mg,于给药前及给药后1,4,8,10,24 h采集肘静脉血4 mL,同时收集所有受试者0-4,4-8,8.10,10-24 h时段尿样,所有样品于-20℃保存待测。其中1 h点血样用于测定血浆1-羟基咪达唑仑(1-OHMDZ)与MDZ的浓度,两者比值(MR)作为反映体内CYP3A活性的指标。各采样点血浆中内源性氢化可的松(F)浓度用于计算0-24 h内源性氢化可的松药-时曲线下面积(AUCF)。各时间段尿中6β-羟基氢化可的松(6β-OHF)的浓度用于计算0-24 h尿中内源性6β-OHF的累积排泄量(X0-24),X0-24与AUCF的比值即为0-24 h内源性氢化可的松6β-羟基化清除率[Clm(6β)]。血浆中1-OHMDZ、MDZ及F浓度和尿中6β-OHF浓度采用高效液相紫外色谱法(HPLC-UV)测定。统计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2.体内CYP3A活性变化评价24名受试者(其中12名男性)参加了试验。采用2×2拉丁方设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男女各半。实验开始1-4天,每天8:00及20:00给予第一组受试者克拉霉素250 mg,同时给予第二组受试者安慰剂。为了考察服用MDZ对体内F水平的影响,第4天以8:00作为0h,采集第二组1,4,8,10,24 h血样,同时收集0-4,4-8,8-10,10-24 h时段尿样。第5天早上8:00最后一次分别给予第一组与第二组克拉霉素和安慰剂,同时给予两组受试者MDZ 7.5 mg。于给药后采集血样并收集尿样,采血时间点和尿样收集时间段同前。所有样品于-20℃保存待测。洗脱2周后,两组交换服药并采集生物样品。用于反映体内CYP3A活性的指标MR值的计算方法,AUCF及Clm(6β)计算方法均与第一部分试验一致。血中1-OHMDZ、MDZ及F浓度和尿中F、6β-OHF浓度采用HPLC-UV测定。统计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结果1.基础状态下体内CYP3A活性的评价男性受试者AUCF与MR值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405,p=0.004)。全部受试者及女性受试者的数据则显示,AUCF与MR值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不论是考虑全部受试者还是分别考虑男性或女性受试者数据,Clm(6β)与MR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2.体内CYP3A活性变化评价给予抑制剂克拉霉素后,反映体内CYP3A活性的指标MR值降低了75%(p=0.000),AUCF增加了19%(p=0.040)。CYP3A活性被抑制前后AUCF与体内CYP3A活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克拉霉素抑制后Clm(6β)降低了54.2%(p=0.000)。抑制前后受试者Clm(6β)与体内CYP3A活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1.如果充分考虑肾功能的影响以及氢化可的松其他代谢产物,内源性氢化可的松药-时曲线下面积(AUCF)及内源性氢化可的松6β-羟基化清除率[Clm(6β)]可能可以作为评价基础状态体内CYP3A活性的指标。2.氢化可的松药-时曲线下面积(AUCF)不能准确和定量地反映出被抑制后体内CYP3A活性的变化,不是评价体内CYP3A活性变化的合适指标。内源性氢化可的松6β-羟基化清除率[Clm(6β)]虽然可以反映被抑制后体内CYP3A活性的变化,但是并不完全,尽管可以作为评价体内CYP3A活性变化的指标,但是更加准确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8
英文摘要  8-13
英文缩写词表  13-14
论文正文  14-63
  前言  14-18
  第一部分 基础状态下体内CYP3A活性的评价  18-38
    1. 试验材料  18-19
    2. 试验方法  19-20
    3. 试验结果  20-35
    4. 讨论  35-37
    5. 结论  37-38
  第二部分 体内CYP3A活性变化评价  38-60
    1. 试验材料  38-39
    2. 试验方法  39-40
    3. 试验结果  40-57
    4. 讨论  57-59
    5. 结论  59-60
  参考文献  60-63
综述  63-73
致谢  73-74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4

相似论文

  1. 延胡索乙素的立体选择性代谢及其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R96
  2. 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S682.11
  3.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蜡梅遗传多样性研究,S685.99
  4. 人参皂苷Rg1对优化培养的人脐血MSCs增殖、分泌功能与ERK、p38信号分子的影响,R285.5
  5. 八角表型多样性及种质资源的AFLP研究,S573.9
  6. 芒与五节芒种间自然杂交研究,Q943
  7. 赣无油茶无性系幼树表型变异及光合生理特性研究,S794.4
  8. 罕见的急性粒细胞巨核细胞白血病的生物学、临床和血液特征,R733.7
  9. 肝功能对意识消失时咪达唑仑血浆浓度和脑电双频谱指数以及对微粒体酶CYP3A4活性的影响,R614
  10. WD患者ATP7B基因突变热点及其与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R575.24
  11. miR-16促进心肌微环境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表型细胞分化,R54
  12. 可溶性表氧化物水解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543.5
  13. AFP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结肠提前发育中的作用,Q57
  14. 通过可诱导途径提高植物抗旱性研究,Q945
  15. 抗口腔溃疡炎膜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TQ463
  16. 刺网选择性对鱼类表型性状的影响,S917.4
  17. 雷公藤内酯醇和氢化可的松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R96
  18. 围手术期应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R735.2
  19.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研究,R733.7
  20. 流式细胞术在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鉴别中的应用,R733.7
  21.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诊断和产前诊断不平衡染色体畸变中的应用,R714.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