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华拟德氏吸虫流行病学调查与分子系统发生学的研究

作 者: 陈春梅
导 师: 汪彦愔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中华拟德氏吸虫 流行病 核糖体基因 分子系统发生学 RAPD 红鳍东方鲀
分类号: S9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华拟德氏吸虫(Paradeontacylix sinensis)于养殖河鲀中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从2005-2008两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sinensis是养殖河鲀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主要致病因子是成虫和虫卵,严重危害河鲀养殖业的顺利发展。致使福州地区河鲀养殖户改养其他鱼种或者迁移到其它海域进行养殖,使得福州闽东海域河鲀养殖处于瘫痪状态。中华拟德氏吸虫病具有年循环的流行规律,一年只有一次流行高峰,在福建闽东海域流行高峰为6~8月,引起危害于5到9月中旬间。从两年红鳍东方鲀感染率和死亡率情况和虫卵沉积情况,推测河鲀经历初次感染中华拟德氏吸虫后极可能获得了一定水平的特异性免疫。获得P.sinensis的18S、28S rRNA部分序列及ITS2 rRNA基因全部序列,于Genbank上相应登入号为EU081899、EU368853和EU082007。核糖体大小亚基研究表明:裂体科与旋睾科吸虫间比与血居科吸虫间具有更相近的亲缘关系;P.sinensis于拟德氏属吸虫进化分支中形成独立一个小分支,说明寄生同一宿主中的拟德氏属吸虫明显比不同宿主中的吸虫间的亲缘关系近。P.sinensis的ITS2 rDNA序列与寄生于同一宿主中的五种拟德氏属吸虫的ITS2 rDNA的相似性只有49.0%~54.2%:结合大亚基与ITS2的研究表明P.sinensis是拟德氏属吸虫中的一个独立的有效虫种。P.sinensis和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成虫DNA随机多态性表明:31个随机引物扩增两种成虫获得189条多态性片断,其中22个引物能够对两种成虫扩增出1~5条不等大小相似的条带,表明两种血吸虫之间具有相近的遗传背景。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5
中文文摘  5-8
目录  8-11
第1章 绪论  11-29
  1.1 课题背景  11-12
  1.2 东方鲀  12-13
    1.2.1 河鲀鱼的食用与药用价值  12
    1.2.2 河鲀鱼的出口创汇  12-13
    1.2.3 福建省闽东海域东方鲀养殖  13
  1.3 血居科吸虫(Sanguinicolidae von Graff,1907)  13-23
    1.3.1 海水血居科吸虫的生物学特性  14
    1.3.2 海水血居科吸虫的种类  14-15
    1.3.3 海水血居科吸虫生活史过程  15-17
    1.3.4 海水血居吸虫的宿主特异性  17
    1.3.5 海水血居科吸虫的危害与流行情况  17-21
    1.3.6 海水鱼对血居科吸虫的免疫学反应  21-22
    1.3.7 海水血居科吸虫病的防治  22-23
    1.3.8 血居科吸虫DNA水平研究现状  23
  1.4 拟德氏属吸虫(Paradeontacylix Mclntosh,1934)  23-26
    1.4.1 中华拟德氏吸虫分类地位  23-24
    1.4.2 拟德氏吸虫的形态学特性  24
    1.4.3 拟德氏吸虫的宿主特异性  24-25
    1.4.4 拟德氏属吸虫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25-26
    1.4.5 中华拟德氏吸虫的研究现状  26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26-29
    1.5.1 课题研究意义  26-27
    1.5.2 课题研究内容  27-29
第2章 中华拟德氏吸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29-41
  2.1 前言  29
  2.2 调查内容  29
    2.2.1 调查地区  29
    2.2.2 调查内容  29
  2.3 调查与检查方法  29-30
    2.3.1 调查方法  29-30
    2.3.2 检查方法  30
    2.3.3 样品处理  30
  2.4 调查结果  30-35
    2.4.1 福建闽东海域红鳍东方鲀常规管理  30-31
    2.4.2 中华拟德氏吸虫感染源调查  31-32
    2.4.3 中华拟德氏吸虫危害调查  32-33
    2.4.4 中华拟德氏吸虫流行病学调查  33-35
  2.5 调查结果讨论  35-41
    2.5.1 中华拟德氏吸虫病  35-37
    2.5.2 中华拟德氏吸虫的致病机理探讨  37-38
    2.5.3 中华拟德氏吸虫的流行病学探讨  38-39
    2.5.4 红鳍东方鲀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39-40
    2.5.5 中华拟德氏吸虫的防治  40-41
第3章 中华拟德氏吸虫基于核糖体基因的遗传分析  41-63
  3.1 前言  41
  3.2 实验材料  41-43
    3.2.1 实验材料的收集与处理  41-42
    3.2.2 实验试剂  42-43
  3.3 实验方法  43-50
    3.3.1 中华拟德氏吸虫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  43
    3.3.2 核糖体基因18S rDNA和28S rDNA扩增  43-50
    3.3.3 ITS2-rDNA的获得  50
  3.4 实验结果  50-60
    3.4.1 中华拟德氏吸虫的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  50-51
    3.4.2 中华拟德氏吸虫的18S rDNA基因克隆筛选与验证  51-52
    3.4.3 中华拟德氏吸虫28S rDNA基因克隆筛选与验证  52-53
    3.4.4 中华拟德氏吸虫的ITS-2 rDNA基因扩增与纯化  53-54
    3.4.5 中华拟德氏吸虫核糖体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54-60
  3.5 小结  60-63
第4章 中华拟德氏吸虫与日本血吸虫DNA随机多态性研究  63-73
  4.1 前言  63
  4.2 实验材料  63
    4.2.1 实验材料的收集与处理  63
    4.2.2 实验试剂  63
  4.3 实验方法  63-66
    4.3.1 两种血吸虫的成虫基因组的提取方法  63-64
    4.3.2 两种血吸虫的成虫基因组浓度检测  64-65
    4.3.3 PCR技术  65-66
  4.4 实验结果  66-71
    4.4.1 中华拟德氏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基因组的提取  66
    4.4.2 中华拟德氏吸虫和日本血吸虫RAPD分析  66-71
  4.5 实验讨论  71-73
结论  73-75
展望  75-77
附录  77-79
参考文献  79-89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89-90
致谢  90-91
个人简历  91-92

相似论文

  1.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2.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3. 脊尾白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在江苏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对策,S945
  4. 江苏地区白斑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S945.1
  5. 芜湖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S858.28
  6. 金华地区猪圆环病毒病流行学调查,S858.28
  7. IHHN、TS的流行病学调查和TSV结构蛋白VP1、VP3相互作用的研究,S945
  8. 113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比分析,R692
  9. 合肥市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及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析,R725.1
  10. 阜阳市外环境与职业暴露人群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R511.7
  11. 大豆种子老化的生理生化特征和RAPD分析,S565.1
  12. 离子注入诱变莲花突变体的鉴定及分子机理初探,S682.32
  13. 合肥地区中老年公务员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R194.3
  14. 安徽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R512.62
  15. 西南地区肝硬化失代偿的相关网络数据库的构建及临床研究,R575.2
  16. 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的凤仙花突变体组织培养及其诱变机制分析,S681.1
  17. 上海地区人群夜尿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R691
  18. 遵义地区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R657.4
  19. 山东省体育高考学生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分析,G633.96
  20. 江苏省规模化猪场PCV-2流行病学调查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的防制,S858.28
  21. 家蚕微孢子虫与菜粉蝶微孢子虫的形态学与系统发育研究,S88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保护学 > 鱼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