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强穴埋线干预痔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研究

作 者: 李佳楠
导 师: 寇玉明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外科学
关键词: 长强穴 穴位埋线 镇痛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分类号: R2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痔是一种最常见的肛门疾病,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该法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痔术后肛门疼痛成为困扰诸多专家学者的难点、热点问题。为了探索止痛效果好、有效时间持久、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痔术后镇痛方法,各界专家学者在不懈努力。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长强穴埋线技术对痔术后疼痛的干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混合痔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中均做2-3个切口。治疗组:术中将1.5cm的医用羊肠线埋入长强穴;对照组:予吲哚美辛栓纳肛治疗,日1次,连续7天。对比分析术后第1-4天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的变化及方法的安全性。结果: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埋线组与对照组术后第一天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2-4天的疼痛评分及术后第二、四天的24h疼痛时间评分比较,埋线组显著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第一、三天的24h内疼痛持续时间评分比较,埋线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疗效评价指标:两组睡眠评分比较,术后第一天埋线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三天,埋线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四天埋线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长强穴埋线法在镇痛强度评分、24小时内疼痛时间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上低于常用的吲哚美辛栓纳肛镇痛法,镇痛疗效满意。该方法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9-30
  综述一、术后疼痛的古代文献研究  9-20
    1 "金伤"和痛证的病因病机  9-11
      1.1 "金伤"的病因  9
      1.2 痛证的病因病机  9-11
    2 古代医家疼痛性质的描述  11-12
      2.1 疼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描述  11-12
      2.2 疼痛缓急的描述  12
      2.3 疼痛与触诊关系的描述  12
      2.4 疼痛伴随症状的描述  12
      2.5 疼痛特点的描述词汇  12
    3 古代诸医家对"金伤"、痛证的辨证论治  12-16
      3.1 "金伤"及痛证的辩证与治法  12-13
      3.2 治疗痛证的方药  13-16
    4 针灸镇痛的古代文献研究  16-18
      4.1 针刺镇痛的源流  16-17
      4.2 中医针刺镇痛机理  17
      4.3 金疮、痛证的针灸治疗原则和方法  17-18
    参考文献  18-20
  综述二、痔术后镇痛方法述评  20-25
    1 痔术后肛门疼痛机理  20
      1.1 中医学对痔术后肛门疼痛的认识  20
      1.2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肛门疼痛的认识  20
    2 混合痔术后镇痛方法  20-23
      2.1 中医关于痔术后镇痛的治疗方法  20-22
      2.2 现代医学痔术后镇痛治疗  22-23
    参考文献  23-25
  综述三、穴位埋线疗法概述  25-30
    1 穴位埋线的源流  25-27
      1.1 雏形期  25
      1.2 萌芽期  25-26
      1.3 发展期  26
      1.4 成熟期  26-27
    2 穴位埋线的治疗机理探讨  27-28
      2.1 中医学对穴位埋线治疗机理的研究  27
      2.2 现代医学对穴位埋线治疗机理的研究  27-28
    3 穴位埋线的临床应用  28
    参考文献  28-30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30-47
  前言  30-31
  材料和方法  31-38
    1 研究对象  31-32
      1.1 病例来源  31
      1.2 病例入选标准  31-32
      1.3 脱落病例的处理  32
    2 研究方法  32-38
      2.1 试验原则  32-33
      2.2 临床研究流程  33
      2.3 合并用药  33
      2.4 试验与对照组用药及材料  33-34
      2.5 治疗方案  34
      2.6 试验要求  34
      2.7 综合疗效评分标准  34-35
      2.8 评价指标  35-36
      2.9 评价标准  36-37
      2.10 统计分析方法  37
      2.11 技术路线图  37-38
  研究结果  38-41
    1 一般资料统计比较  38
    2 综合疗效评分比较及分析  38-40
      2.1 VAS评分比较及分析  38-39
      2.2 主症评分  39
      2.3 次症评分  39-40
    3 安全性检测  40-41
  讨论  41-44
  结论  44-4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5-46
  参考文献  46-47
致谢  47-48
个人简历  48-49

相似论文

  1. 穴位埋线对哮喘模型大鼠IL-4等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2. 中国南海新型芋螺毒素的化学合成、活性测定及表达条件初探,TQ464
  3. 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序贯穴位埋线对肾虚型卵巢早衰小鼠E2和P的影响,R245
  4. 髋关节置换术后髂筋膜室阻滞镇痛效果观察,R614
  5. 氟比洛芬—壳聚糖原位水凝胶的制备及用于大鼠切口镇痛的效果,R614
  6. 帕瑞昔布钠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对妇科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R614
  7. 麻醉状态下心血管多参数监护系统的软件开发,R614
  8.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R782.054
  9. 小儿术后多模式镇痛探讨,R726.1
  10. 帕瑞昔布钠在妇科经腹手术中多模式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R614
  11.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对围术期细胞因子的作用,R614
  12. 乌司他丁持续输注对骨科大手术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R614
  13. 帕瑞昔布钠在肾癌根治术中超前镇痛效果及对肾功能影响的观察,R614
  14. 腰硬联合阻滞、氧化亚氮吸入与瑞芬太尼泵入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R614
  15. 酒石酸布托啡诺鼻喷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的评价,R614
  16. 股神经阻滞对兔血清、脊髓、滑膜P物质的影响,R687.4
  17. 腹腔镜妇科术后罗哌卡因切口和盆腔浸润的镇痛作用,R614.32
  18.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R657.1
  19. 中药止痛巴布贴镇痛药效及毒副作用的实验研究,R285
  20.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医药镇痛方案的临床研究,R274.9
  21. 慢性内脏痛敏及针刺缓解内脏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R24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