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

作 者: 童旭雷
导 师: 邓赐平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幼儿 心理健康 行为问题 家庭功能
分类号: B844.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1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是在有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研究为依据,考察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幼儿在家在校的行为问题状况、幼儿所在家庭的家庭功能状况,进而探讨家庭功能与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家庭功能与幼儿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幼儿家庭功能与幼儿在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为科学培养幼儿健康心理、幼儿健康社会行为及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提供心理学依据。我们以《幼儿心理健康评定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部分)、《Conners行为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问卷》为研究工具,对上海市、乐清市共134名4—6岁幼儿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幼儿心理健康在性别因素上差异不显著;幼儿在家在校行为表现在性别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冲动多动、多动指数、不注意被动、品行行为方面表现可能要好于男孩。2、幼儿心理健康在年龄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健康所有因子上,4岁儿童与5岁儿童无显著差异,但4岁、5岁儿童与6岁儿童存在显著或边缘显著差异,幼儿可能在5岁到6岁之间心理发展较为明显;幼儿在家在校行为表现在年龄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在品行行为、学习问题、不注意被动、多动指数方面,5岁儿童与6岁儿童无显著差异,但4岁儿童与5岁、6岁儿童存在显著或边缘显著差异,幼儿可能在4岁到5岁之间行发展较为明显。3、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在家行为表现在城乡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上海组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在家行为表现方面可能要好于乐清组儿童。4、幼儿心理健康的行为、情绪情感、社会性因子和心理健康总分在幼儿抚养情况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家长自己扰养的儿童很可能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优于他人抚养的。幼儿在家在校行为表现在幼儿抚养情况因素上无显著差异。5、家庭功能在幼儿性别因素上无显著差异;家庭功能的角色因子在年龄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6岁幼儿的家庭角色功能要优于5岁幼儿的家庭角色功能;家庭功能中的多个因子,存在城乡因素主效应,上海组幼儿的家庭功能可能要优于乐清组幼儿的家庭功能;家庭功能中角色因子在幼儿抚养情况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他人抚养儿童的家庭中,家庭角色功能发挥可能要比父母自己抚养的要好。6、家庭功能的因子与幼儿心理健康、幼儿行为表现中的诸多方面存在显著正相关,家庭功能的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幼儿心理健康、幼儿行为某些方面的表现,具有正向贡献作用。其中情感反应功能、情感介入功能、行为控制功能可能对幼儿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第一部分 引言  12-20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3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概述  13-20
    1.2.1 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  13-16
    1.2.2 幼儿行为问题的研究  16
    1.2.3 家庭功能的相关研究  16-20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20-25
  2.1 研究对象  20
  2.2 研究方法与工具  20-24
  2.3 研究实施过程  24-25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25-41
  3.1 幼儿心理健康、家校行为及家庭功能的差异性分析  25-36
    3.1.1 幼儿心理健康状况  25-27
    3.1.2 幼儿在家行为表现  27-31
    3.1.3 幼儿在校行为表现  31-34
    3.1.4 家庭功能  34-36
  3.2 家庭功能与幼儿心理健康、家校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36-41
    3.2.1 家庭功能与幼儿心理健康  36-37
    3.2.2 家庭功能与幼儿在家行为表现  37-38
    3.2.3 家庭功能与幼儿在校行为表现  38-41
第四部分 讨论  41-52
  4.1 差异性研究结果讨论  41-46
    4.1.1 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家校行为表现的性别差异  41-42
    4.1.2 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在家在校行为表现的年龄差异  42-44
    4.1.3 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在家在校行为表现的城乡差异  44-45
    4.1.4 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家校行为表现的抚养情况差异  45
    4.1.5 家庭功能在幼儿性别等基本因素上的差异  45-46
  4.2 家庭功能与幼儿心理健康、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46-52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52-54
  5.1 结论  52
  5.2 建议  52-54
附录1  54-55
附录2  55-56
附录3  56-57
附录4  57-58
附录5  58-59
附录6  59-60
附录7  60-61
参考文献  61-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2.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G617
  3. 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B844.1
  4.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6.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7.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G615
  8.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9. 深圳婴幼儿保健会所市场营销策略研究,R174
  10.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B844.2
  11.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12. 山东省表演性幼儿基本体操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613.7
  13. 积极情绪对3-5岁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影响,B844.1
  14.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的探索,G444
  15. 构建区域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系统的实践研究,G441
  16. 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和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关系研究,G612
  17. 超滤对婴幼儿体外循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R726.1
  18. 论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设计与表达,G613.5
  19. 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641
  20. 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肌MMP-2影响,R726.5
  21. 早期营养干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725.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儿童心理学 > 幼儿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