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20世纪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比较研究

作 者: 郭文娟
导 师: 沈雷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针织女装 中西 20世纪 比较
分类号: TS941.7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纵观中外服装史,服装的变迁都是以造型的变化来描述的。造型作为针织服装设计的第一步尤为重要,它决定针织服装的总体气质。流行的预测也是从针织服装造型的预测开始的,设计师可以从针织服装造型元素的更迭变化中分析出规律,进而可以更好的预测和把握针织服装流行的趋势,指导设计,引导消费。1920年到1999年中西针织女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旨在通过1920年到1999年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变化及比较研究,找出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发展演变的规律。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服装造型的定义和分类,以及20世纪前针织女装的发展概况。这一部分对整篇论文起基础作用。第二部分:1920年到1999年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分析与研究在统计学的基础上,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将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进行数据量化分析。所抽取的数据样本主要来自国际最权威的时尚资讯《vogue》每年发布的针织女装作品以及中国民国时期保存本期刊书籍。以中西社会背景及针织女装发展状况为基础,通过各类主要造型元素所占的百分比比例与各年流行元素相结合,找出每年最具代表性的造型元素。从中西针织女装百分比图中可以看出,廓形分布趋向均匀。一种廓形代表一个时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种主要造型元素同时并存,中西针织女装呈多元化发展。第三部分:通过1920年到1999年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比较的整理得出的结论,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流行不是单线的变更,不是在等待前一种造型完全衰退以后,下一种造型才萌芽出来,它是一种交错的变更。造型元素的流行呈波浪式发展,在主流造型,次主流造型,潜流造型及快潮造型四种流束相互交替变化中形成。虽然通常情况下服装造型的变化比服装的色彩和长度变化要慢,这几年造型的流行生命期一般持续在5年之间。造型的流行周期呈螺旋式上升,有些造型会稍加变化重复出现。矛盾,在10年的代表性廓形中,总有一款硬朗,一款飘逸,一款松,一款紧。每一季的针织女装外形线的变化,哪怕极为微妙,也能引导世界的潮流。影响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战争因素、社会因素和科技因素。中西针织女装经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西风东渐、西风不渐、西风再渐。中西针织女装向着多元化和流行趋同化发展。服装专业人员应该在中西针织女装造型的不断变化中找到针织女装流行的规律,从而更好的把握流行,使设计作品让更多的人接受,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利益。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绪论  9-14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10
    1.1 课题来源  9
    1.2 研究的目和意义  9-10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2.1 国内研究现状  10-11
    2.2 国外研究现状  11-12
  3 研究的方法  12-13
  4 创新点  13-14
第一章 针织服装概述  14-27
  1.1 20 世纪前中西针织服装发展史  14-20
    1.1.1 古代针织物的起源  14-15
    1.1.2 古代针织物的传播路线  15
    1.1.3 古代各地区针织物的发展  15-18
    1.1.4 针织手法的演变  18-20
  1.2 针织服装及造型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20-27
    1.2.1 针织服装及的造型定义  20-21
    1.2.2 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分类  21-23
    1.2.3 针织女装的局部设计  23-27
第二章 20 世纪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比较研究  27-64
  2.1 1920-1930 年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比较研究  27-33
    2.1.1 社会背景  27-28
    2.1.2 20 年代中西针织女装的发展  28-30
    2.1.3 中西针织女装廓形的比较研究  30
    2.1.4 中西针织女装局部细节的比较研究  30-32
    2.1.5 小结  32-33
  2.2 1930-1939 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比较  33-37
    2.2.1 社会背景  33
    2.2.2 30 年代中西针织女装的发展  33-34
    2.2.3 中西针织女装廓形的比较研究  34-35
    2.2.4 中西针织女装局部细节的比较研究  35-37
  2.3 1940-1949 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比较  37-40
    2.3.1 社会背景  37
    2.3.2 40 年代中西针织女装的发展  37-38
    2.3.3 中西针织女装廓形的比较研究  38
    2.3.4 中西针织女装局部细节的比较研究  38-40
  2.4 1950-1959 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比较  40-45
    2.4.1 社会背景  40-41
    2.4.2 50 年代中西针织女装的发展  41-42
    2.4.3 中西针织女装廓形的比较研究  42-43
    2.4.4 中西针织女装局部细节的比较研究  43-45
    2.4.5 小结  45
  2.5 1960-1969 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比较  45-49
    2.5.1 社会背景  45
    2.5.2 60 年代中西针织女装的发展  45-46
    2.5.3 中西针织女装廓形的比较研究  46-47
    2.5.4 中西针织女装局部细节的比较研究  47-49
  2.6 1970-1979 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比较  49-55
    2.6.1 社会背景  49-50
    2.6.2 70 年代中西针织女装的发展  50-52
    2.6.3 中西针织女装廓形的比较研究  52
    2.6.4 中西针织女装局部细节的比较研究  52-54
    2.6.5 小结  54-55
  2.7 1980-1989 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比较  55-59
    2.7.1 社会背景  55
    2.7.2 80 年代中西针织女装的发展  55-57
    2.7.3 中西针织女装廓形的比较研究  57
    2.7.4 中西针织女装局部细节的比较研究  57-59
      2.7.4.1 中西针织女装领型的比较研究  57-58
      2.7.4.2 中西袖型的比较  58
      2.7.4.3 中西袋型的比较  58
      2.7.4.4 中西门襟的比较  58-59
      2.7.4.5 中西下摆的比较  59
    2.7.5 小结  59
  2.8 1990-1999 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比较  59-64
    2.8.1 社会背景  59-60
    2.8.2 90 年代中西针织女装的发展  60
    2.8.3 中西针织女装廓形的比较研究  60-61
    2.8.4 中西针织女装局部细节的比较研究  61-63
    2.8.5 小结  63-64
第三章 20 世纪造型元素比较的整理分析  64-72
  3.1 20 世纪中西针织女装造型的流行规律  64-67
    3.1.1 四种流束的交替  64-65
    3.1.2 廓型流行的波浪式前进  65-66
    3.1.3 廓形流行生命期分析  66
    3.1.4 流行的渐变  66-67
  3.2 20 世纪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元素的交融与变异  67-68
  3.3 未来展望  68-70
    3.3.1 中西针织女装造型的发展趋向多样化和趋同化  68-69
    3.3.2 矛盾和复古  69-70
  3.4 影响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变化的因素  70-72
    3.4.1 影响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  70
    3.4.2 影响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变化的战争因素  70-71
    3.4.3 影响中西针织女装造型变化的社会因素  71
    3.4.4 科学技术对中西针织女装造型的影响  71-72
第四章 结论  72-73
致谢  73-74
参考文献  74-76
附录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清单及科研情况  76-77
附录二:20 世纪中西针织女装造型比较曲线图  77-81

相似论文

  1.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2. 唐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K242
  3.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4.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544.1
  6. 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G633.6
  7. 张淑文教授学术思想及59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R249.2
  8.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9. 晋江社会体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G812.7
  10. 穗港中文报纸新闻标题语言比较研究,G213
  11. 公共档案馆社会责任研究,G270
  12. 水田秸秆还田机埋草起浆装置的试验研究,S224.29
  13. 寄主种类和人工饲养对斑痣悬茧蜂的寄生选择和子代发育的影响,S476.3
  14. 基于连锁图的QTL综合分析方法研究,S562
  15. 武汉市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实施效果指标体系研究,F249.27
  16. 裴斯泰洛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及比较,G40-09
  17. 中英“统计与概率”领域初中课程内容标准比较与思考,G633.6
  18.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中“不等式”的对比研究,G633.6
  19. 高中专家教师、经验教师和职初教师的KCS个案研究,G635.1
  20. 中国大陆与台湾专业体育院校体操类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G831
  21. 移动计算环境下故障结点检测方法研究,TP338.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 服装工业 > 各种服装制品 > 女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