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研究

作 者: 赵坤
导 师: 刘毅玮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 干预训练 物理 高一学生
分类号: G63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我调节学习是近些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它源于美国二十世纪的三次教育改革。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最初是由社会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来的,但是研究者们的视角不同,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但他们对自我调节学习本质的理解却有很多相同之处,即都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由认知、动机、行为、环境等多种因素参与的相互作用过程;学习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相信对学习过程进行调节控制有利于学习能力或者学习效果的提高,并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意志努力;学习者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念确立明确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监控行为过程,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认知、动机和行为等学习策略;自我调节学习过程是一个可以不断循环提高的过程。在最具代表性的七种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中,以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影响最大。本实验研究就是在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在归纳了当今最具影响的七种自我调节学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个人、环境和行为三个因素交互影响的过程。本文介绍了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模型:Zimmerman的三阶段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型(Self-Regulation EmpowermentProgram—简称SREP理论)和Pintrich的四阶段自我调节学习理论(four phases forSelf-Regulated Learning—简称SRL理论)。本研究在考察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Zimmerman的三阶段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高中物理自我调节学习干预方案》,将其应用到了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的干预训练中;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目前自我调节学习现状及不足,分析了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物理学习的特点,提出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假设;第三部分包含了两个实验研究,首先是对本实验测量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问卷即《自我调节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青少年版)进行了修订,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文的干预研究。我们对干预训练制订了详实的程序,以河北石家庄市第24中学高一年级两个普通班的学生为被试,实施了为期13周的自我调节学习干预训练;第四部分运用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对实验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统计;笔者在第五部分将实验研究的结果和高中物理学科的实际情况充分地结合,把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训练方案对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和物理学业成绩以及本实验对不同水平、男女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和学科迁移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本文最后的第六部分中概括出如下的研究结论:1.高中生被试的实验数据支持包括自我效能感、任务价值、考试焦虑、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的五维度自我调节学习模型;2.修订的《自我调节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青少年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分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可以作为测量我国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有效工具;3.本实验在结合了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特点之后,对高中一年级学生所进行的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训练方案,能显著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内在价值、认知策略和调节策略这几个维度上;4.实验实施之后,实验班与控制班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说明高一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对他们物理学业成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5.本实验所采用的训练方案,对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影响大于优等生;6.本实验所采用的训练方案,对高一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对女生的影响显著大于男生。7.本实验所采用的训练方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的迁移效果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3
引言  13-14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4-29
  1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14-17
    1.1 自我调节学习的定义  14-15
      1.1.1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产生背景  14
      1.1.2 自我调节学习概念的界定  14-15
    1.2 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论  15-17
      1.2.1 自我言语指导观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15
      1.2.2 行为主义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15-16
      1.2.3 现象学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16
      1.2.4 意志论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16
      1.2.5 社会建构主义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16
      1.2.6 信息加工论的自我调节学习观  16-17
      1.2.7 社会认知论的自我调节学习观  17
  2 社会认知观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介绍  17-29
    2.1 社会认知自我调节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  17-18
    2.2 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概念的架构  18-19
    2.3 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方法和测量  19-20
    2.4 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因素  20-22
      2.4.1 个人因素  20-21
      2.4.2 行为因素  21-22
      2.4.3 环境因素  22
    2.5 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模型  22-29
      2.5.1 Zimmerman的SREP循环模型  23-25
      2.5.2 Pintrich的SRL自我调节学习模型  25-27
      2.5.3 SREP模型和SRL模型的比较  27-29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假设  29-33
  1 问题的提出  29-31
    1.1 国内对自我调节学习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29-30
    1.2 本次研究选择高中物理学科的原因  30-31
      1.2.1 实验者本人的原因  30
      1.2.2 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30
      1.2.3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的特点  30-31
  2 本研究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31
  3 本研究的意义  31-33
    3.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31
    3.2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31-33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33-45
  研究Ⅰ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问卷的修订  33-41
    1 研究目的  33
    2 研究假设  33
    3 预测问卷的结构和测量指标分析  33-38
      3.1 问卷的修订  33-34
        3.1.1 文献查阅  33-34
        3.1.2 研究对象  34
      3.2 预测研究结果分析  34-38
        3.2.1 项目分析  34-35
        3.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35-37
        3.2.3 信度分析  37-38
    4 修订后问卷的结构与测量指标分析  38-39
      4.1 研究对象  38
      4.2 结构效度分析  38
      4.3 内部结构一致性  38-39
      4.4 信度分析  39
    5 修订后的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的内容  39-40
    6 小结  40-41
  研究Ⅱ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干预实验研究  41-45
    1 研究目的  41
    2 研究假设  41
    3 研究方法  41-42
      3.1 实验设计  41
      3.2 被试选取  41-42
      3.3 研究工具  42
        3.3.1 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问卷  42
        3.3.2 实验班学生对训练的自我评价问卷  42
    4 研究程序  42-44
      4.1 实验前的准备阶段  42-43
        4.1.1 干预训练方案的设计  42-43
        4.1.2 实验教师的培训  43
      4.2 实验的前测  43
      4.3 实验实施过程  43-44
        4.3.1 实验的两种干预水平  43-44
        4.3.2 实验进行过程中的指导与监控  44
      4.4 实验的后测  44
    5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44
    6 实验结果的处理  44-45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45-52
  1 两组前测差异比较  45
  2 实验效果分析  45-50
    2.1 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及分析  45-46
    2.2 实验班和控制班后测结果的检验及分析  46-47
    2.3 实验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  47-48
    2.4 实验对不同性别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  48-49
    2.5 自我调节学习干预训练对学生物理学业成绩的影响  49-50
      2.5.1 实验后,控制班与实验班物理学业成绩的比较  49
      2.5.2 物理学业成绩与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  49-50
    2.6 实验组学生对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训练的自我评价  50
  3 学科迁移效果分析  50-52
第五部分 讨论  52-59
  1 本实验对提高高一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效果  52-53
  2 本实验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效果  53-54
  3 本实验对不同性别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效果  54-55
  4 在本实验条件下,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与物理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探讨  55
  5 在本实验条件下,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学科迁移效果探讨  55
  6 部分实验假设未能实现的原因分析  55-56
  7 实验的反思  56-59
    7.1 实验的不足之处  56-57
    7.2 实验的局限性  57
    7.3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及建议  57-59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  59-60
  1 自我调节学习问卷的修订  59
  2 干预研究  59-60
参考文献  60-67
附录  67-70
后记(致谢)  70-72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2

相似论文

  1. 基于陀螺和星敏感器的卫星姿态确定研究,V448.2
  2. 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的研究,V526
  3. 下肢神经查体在L4-5及L5-S1LDH鉴别诊断中的意义,R681.53
  4. 高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研究,G633.55
  5. 词汇自主学习训练对高中生英语词汇能力的影响,G633.41
  6. 初中物理教学人文基础的研究,G633.7
  7. 广州市高中物理教师继续学习需求与有效培训策略研究,G633.7
  8.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9. 烤烟叶片物理性能参数测定技术与设备试验研究,S572
  10. 蒙古栎促根育苗技术及其对苗木耐旱性的影响,S792.186
  11. 烤烟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生理和物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S572
  12.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和使用物理情境的个案研究,G633.7
  13.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G711
  14. 信息技术在苏州市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G633.7
  15. 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G633.7
  16. 《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的实证研究,G633.7
  17. EIB家庭网关的研究与设计,TP393.05
  18. NUCSoC芯片的物理设计,TN47
  19. 无线通信中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的研究,TN92
  20.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特征及其辅导效果研究,G442
  21. 氮化硼纤维增强陶瓷基透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B33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