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朱骏声《说雅》研究

作 者: 沈鸿泓
导 师: 王功龙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朱骏声 说雅
分类号: H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说雅》一书进行客观的描述、研究和评论,力图呈现出《说雅》作为一部中国语言学著作的全貌,试图将其内容、编排体例、意义价值及其局限性做一个系统的描述,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说雅》的名义、作者及史料记载,在这一部分中简要概述《说雅》的名义,通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序得出结论:“说”指《说文解字》,“雅”指《尔雅》,《说雅》即是《说文解字》的“雅体化”。并在这一部分中介绍作者朱骏声以及《说雅》在史料中的记载情况。第二部分将《说雅》的内容同《尔雅》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逐篇比较,得出以下结论:《说雅》在体例上力求仿照《尔雅》,篇下内容也力求与《尔雅》保持一致,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其取字于《说文解字》,所以用《尔雅》的内容框架并不能概括《说雅》,在内容上《说雅》表现出了丰富并且博杂的特点,在训释特点上《说雅》更注意对词语进行细致地区分,在同一义类下,《说雅》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从第四篇开始至第十九篇,其内容更能呈现当时社会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第三部分为对《说雅》编排体例特点的介绍,在这一部分中对《说雅》一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概述,并指出其编排体例的矛盾之处及其原因,即同意符古韵又同部的字不排列在一起,其原因是朱骏声对《说文解字》释义的辨析,认为其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同义、同形、古韵又同部的字不排列在一起,其原因是朱骏声着眼于总概念下的下属概念。故关于《说雅》的编排体例,其中的看似与其总原则相矛盾之处,其实是出于作者朱骏声的独具匠心,由此也可以看出《说雅》并不是对《说文解字》的简单机械地排列。第四部分为《说雅》与朱骏声的转注理论,在这一部分中主要讨论了朱骏声的转注理论是否在《说雅》一书中得以体现。第五部分为《说雅》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在这一部分中,主要讨论了《说雅》一书对传统训诂方式的贡献,即《说雅》突破了传统训诂学中单一的训诂方式,将形、音、义三个要素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训释字词方面,给后人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并且在这一部分中讨论了《说雅》一书对《尔雅》和《说文解字》的突破以及《说雅》一书对辨析古汉语中同义词的贡献。在这一部分的最后着重讨论了《说雅》的局限性。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6
引言  6-8
第一章 《说雅》的名义、作者及史料记载  8-10
  第一节 《说雅》的名义  8
  第二节 《说雅》的作者及史料记载  8-10
第二章 《说雅》的内容及其与《尔雅》的比较  10-30
  第一节 《说雅》十九篇的所属内容  10-12
  第二节 《说雅》各篇内容与《尔雅》的比较  12-30
第三章 《说雅》的编排体例特点  30-34
  第一节 《说雅》编排体例概述  30-32
  第二节 《说雅》编排体例的矛盾之处及其原因  32-34
    一、《说雅》编排体例的矛盾之处  32-33
    二、编排体例矛盾的原因  33-34
第四章 《说雅》与朱骏声的转注理论  34-38
  第一节 转注理论综述  34-36
  第二节 朱骏声的转注理论在说雅中的体现  36-38
第五章 《说雅》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38-47
  第一节 《说雅》对传统训诂方式的贡献  38-40
  第二节 《说雅》一书对《尔雅》的突破  40-42
    一、在训诂学方面的突破  40-41
    二、在探求词汇发展方面的突破  41-42
  第三节 《说雅》一书对《说文解字》的突破  42
  第四节 《说雅》一书对辨析古汉语中同义词的贡献  42-43
  第五节 《说雅》的局限性  43-47
结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0
致谢  50-51

相似论文

  1. 朱骏声转注新探,H131
  2. 朱骏声的转音理论及其古韵分部,H114
  3.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对大徐本《说文》中之形声字的改订研究,H122
  4. 《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H131
  5. 《说文通训定声》中的“说文”研究,H161
  6. 《说文通训定声》假借研究,H124
  7. 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分析相声中的幽默语言,H13
  8. 门诊医患会话患者应答语信息过量的语用研究,H13
  9. 聲符示源舆词族構建研究,H13
  10. 从语用平衡假设角度看王熙凤的称呼语,H13
  11. 汉语“正反一体”现象研究,H13
  12. 英汉抱怨言语行为对比研究,H13
  13. 现代汉语换言类话语标记研究,H13
  14. 中国法庭话语的言语行为分析,H13
  15. 法律庭审互动中语用预设研究,H13
  16. 赵本山小品幽默的关联理论语言阐释,H13
  17. “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H13
  18. 《红楼梦》中的礼貌现象及其翻译,H13
  19. 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汉语句子语义知识库构建研究,H13
  20. 行政公文语义的模糊语义学研究,H13
  21. “礼”和“礼”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H13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