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法律概念比较分析

作 者: 王欢欢
导 师: 张建田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军事法学
关键词: 国防 动员 国民经济动员 概念 法律
分类号: E2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是两个联系紧密的概念,谈及二者,国内学界均已研究较多,但究其作为法律术语的意义却遍寻不到。为了保障和推进有关国防动员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适时制定了一些指导国防动员工作的政策性规范,但都没有对“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做过明确的法律意义上的分析。同时,国家有关政策性文件所作出的表述——如国防白皮书,便成为主流的声音和权威的意见。故笔者仅就这一现状作出简要分析,论述在法律层面明确规范“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中,国民经济动员源于战争活动,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动员源于国防活动,我国学者提出“国民经济动员”这一概念之初,也是遵循着“战争中的经济动员”这一原则,其目的是为军事活动而服务。然在新近的研究中,“突发事件”的出现为国民经济动员展现了一个新的舞台。在军事领域,学者们研究的着眼点是与军事相关的活动情况,自然只在军事范围内谈经济动员;而在经济领域,学者们会将军事作为一种前提条件,是战争条件下的经济动员;然而,在法学角度,注重的是规制权力行为主体、调整范围、构成要件、法律效果等方面。然对于现实情况而论,从国民经济动员的实际作用和所体现的性质而论,在法律层面讲,国民经济动员已跳出了国防动员这样一个硬性条件,不再以国防活动为前提要件。本文将“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的法律概念作以比较,以明其意,望有所收获。本文主体共分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概念分析之必要性。笔者以法国1793年《全国总动员法令》为起点,从法律意义的“动员”之发轫说起,重点说明“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相伴而生,联系紧密,但是在社会发展中各有侧重,所以有必要将两者进行一定的区分与规范。第二部分是对“国防动员”概念综述。最能突出表述国防动员概念的文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国防白皮书。所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项下的“国防动员”作为国防动员的法律概念来分析,国防白皮书视野下对国防动员作为理论上的概念来分析。第三部分是对“国民经济动员”概念综述。分别从我国法律对国民经济动员的提及、“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究的发展、国防白皮书对国民经济动员的分析进行说明,最后笔者对“国民经济动员”作出了法律概念分析。第四部分是将“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概念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区分。分别从行为主体、调整范围、形式要件、法律后果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凸显二者的区别。第五部分是该文的写作意义。从理论研究、法制发展和法治实践几方面作出分析,以表明区分“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法律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结论,重申作者的观点,即“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之间有交集也有区别,并不是包含或相离的关系。并表明在现实立法中,应将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分别立法,以满足现实所需。

全文目录


摘要  4-8
引言  8-9
第一章 “动员法律概念简析  9-13
  一、“动员”法律概念之发轫  9-10
  二、“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相伴而生  10-13
第二章 国防动员概念综述  13-23
  一、国防动员法律概念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项下的“国防动员”  13-18
  二、国防动员的理论研究——国防白皮书视野下对国防动员的理解  18-23
第三章 “国民经济动员”概念综述  23-31
  一、我国法律对国民经济动员的提及  23-24
  二、“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究的发展  24-25
  三、国防白皮书对国民经济动员的提及  25-28
  四、“国民经济动员”法律概念分析  28-31
第四章“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概念比较分析  31-38
  一、“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行为主体区分  32-34
    (一) 国防动员的行为主体问题分析  32
    (二)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体问题分析  32-33
    (三) 动员活动中武装力量的参与问题分析  33-34
  二、“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调整范围比较  34-36
  三、“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要件比较  36-37
  四、“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法律效果比较  37-38
第五章 区分“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法律概念的意义  38-43
  一、区分“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法律概念的理论意义  38-39
    (一) 有助于明确各个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38
    (二) 有利于明确各种相关概念  38-39
  二、区分“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法律概念的法制意义  39-41
    (一) 有利于明确法律文本中的相关法律术语  39-40
    (二) 有利于建立科学完善的动员法律体系  40-41
  三、区分“国防动员”与“国民经济动员”法律概念的实践意义  41-43
    (一) 确保动员机制中各级行为主体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41-42
    (二) 有利于充分发挥动员机制的效能  42-43
结论  43-45
参考文献  45-47
致谢  47

相似论文

  1. 基于多示例学习的用户关注概念区域发现,TP391.41
  2. 基于逼真度的仿真系统评估研究,TP391.9
  3. 多样性密度学习算法的研究与应用,TP181
  4. 从《道德经》英译看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典籍英译的解释力,H315.9
  5.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6. 初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衔接的分析及策略研究,G633.8
  7. 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研究,G633.91
  8.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9.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0. 文山官房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涌水量预测,TD742
  11. 中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研究,D922.68
  12.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13.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14. 大学生品牌依恋问卷的编制及其与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B841
  15. 大学新生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B844.2
  16. “非常规”实验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G633.7
  17. 论差别生态责任,D922.68
  18. 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B842.1
  19.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法规研究,G719.2
  20. 加快构建我国石油储备法律体系,D922.67
  21. 山东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922.63

中图分类: > 军事 > 中国军事 > 国防建设与战备 > 战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