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分裂的道德自我和安娜的精神崩溃
作 者: 叶丽娟
导 师: 许志强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金色笔记》 多丽丝·莱辛 善 道德自我 精神崩溃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多丽丝·莱辛(1919—)是当代世界文坛上颇负盛名的作家。她于1962年出版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因为结构上的创新和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整个现代社会的精神状态及道德状况的反映而成为二十世纪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出版的最初几年,由于其中对女性独立意识及困境的真实描写而被认为是女权主义的代表作。事实上,作者是试图通过探索并展现女主人公安娜的内心世界,来告诉人们如何将多样化的道德选择协调起来,从而创造和谐的生活和完整的人格。如今,小说仍然受到读者和批评家的广泛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更因为它对现代社会有着实际意义上的启示。本文主要运用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关于道德空间与自我认同的理论来剖析安娜如何由于多样性的“善”而形成了分裂的道德自我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精神崩溃。并借助泰勒的理论说明安娜如何通过将理性与非理性、自由与束缚等统一起来而获得完整的道德自我的精神历程,进而引发人们对小说的乐观式结局以及“善”的思考,帮助读者从根本上去理解这部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论文共分五个部分,依循以下的思维原则和内容逻辑:第1章简要介绍了《金色笔记》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章以西方社会的认同危机为背景,分析莱辛坚持文学应解决道德上的“含糊不清”这一创作理念,并简要介绍查尔斯·泰勒关于道德空间与自我认同的理论。第3章运用泰勒道德根源理论,探讨安娜如何吸取了多样性的“善”,并因为无法使之相互协调而引发了精神崩溃。第4章详细分析安娜如何获得辩证的整体观,将理性与非理性、自由与束缚等结合起来,找到完整的道德自我的过程。第5章对“善”的不确定性和“超善”进行了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说的开放式结局,总结出莱辛创作的独特性。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1 引言 8-12 1.1 多丽丝·莱辛及其《金色笔记》 8-9 1.2 《金色笔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9-12 2 多丽丝·莱辛与现代道德自我的困惑 12-17 2.1 20世纪西方社会道德准则的丧失及认同危机 12-13 2.2 莱辛坚持投入文学创作以解决道德上的“含糊不清” 13-14 2.3 查尔斯·泰勒关于道德空间与自我认同的理论 14-17 3 安娜分裂的道德自我的形成与精神崩溃 17-23 3.1 西方现代道德认同的三大源头——三种不同类型的“善” 17-18 3.2 安娜吸取了多样性的“善” 18-20 3.3 无法协调的“善”而引发的精神崩溃 20-23 4 辩证的整体观和完整的道德自我 23-33 4.1 思想的瞬息万变和辩证的整体观 23-24 4.2 “完整的人”应当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合体 24-28 4.3 自由与束缚——自由永远都是有限的 28-33 5 结语 33-38 5.1 “善”的不确定性和“超善” 33-34 5.2 乐观的开放式结局 34-36 5.3 莱辛为处于混乱世界的人们提供了答案 36-38 参考文献 38-43 附录 43-48 后记 48-49 作者简介 49
|
相似论文
- 朱熹善恶思想研究,B244.7
- “四预流支”之研究,B948
- 河网水环境预警技术体系研究,X853
- 先秦人性论再探,B222
- 塞拉利昂政治分权与权力下移过程的批判性研究,D744.9
- 作为战争反省的上海体验,I313.06
- 朱子之“理”的形上诠释,B244.7
- 关于小林善纪《战争论》的批判研究,I313
-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研究,D922.5
- 善治视野下网络舆论危机治理的研究,G206
- 论道德行为的失范及其引导,B82
- 化理想为现实,B26
- 牟宗三“无执的存有论”研究,B26
- 高职高专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研究,H319.3
- 《钟》中默多克道德哲学的分析,I561.074
- 《金色笔记》的女性主义解读,I561
- 《野草在歌唱》中的意象解析,I561.074
- 潮汕善堂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D625
- 藏传佛教“十善”中的伦理思想研究,B948
- 孟子的仁政学说及其当代价值,B222.5
- 《大学》新论:人性根基与大学之道,B22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