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新论:人性根基与大学之道

作 者: 李炯
导 师: 史建群;姜建设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大学之道 人性论 继善成性 至善
分类号: B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大学》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影响深远,其中蕴含厚重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内圣之学是关注个体的生命质量和境界提升,外王之道是在内圣之学基础上的社会人文关怀,是《大学》关于人生智慧的总结和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共有的价值取向。大学之道的人性根基是“继善成性、人文化成”,在这样的人性学意义上来阐述“修齐治平”的道理,是安身立命之大人之学,即圣贤伦理道德之学。本文从人性论的角度,以先秦儒学孔孟荀的思想为背景,去审视大学之道的人性根基、机制和精神内涵等。《大学》中所体现的儒家伦理价值和政治理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亲民”不是实现政治抱负的儒家精神,而是孔孟在社群道德背景下,立足个体德性的自然伦理表现。重点探讨了《大学》之人性根基,分析了孔子的性与天道的内涵和外延。孔子所谓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继善成性”的人文化成观有内在的一致性。孟子的性善是先天义理之性,在后天性状上表现为趋善性,荀子的性恶是后天伦理道德之性,是对孔子礼学的发挥,他们的共通之处,都是在人文化成、继善成性的意义上去讨论人性和成就人性的问题,只是在不同维度和层次去讨论人的问题。人不同于物,人有自觉灵明之“明”、之“知”,本质上不是单个只有自然属性的的动物,而是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体,个体的有限性在社会的价值创造中得到了超越。先秦儒家对圣贤人格的理想追求,正是对自身局限性的超越性创造。孔子“吾从周”的自觉选择,孟子“法先王”,荀子“法后王”,都是符合“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一价值创造尺度的。能很好总结先秦儒学的《大学》对人性的认识,是建立在“继善成性、人文化成”这个理论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大学之道很重视“学”和“知”的重要性,从“格物致知”的为学之道,到“诚意正心”的修身之道,在这些内明修身的修行中,人从小体的我走向了大体的我。在走向大人、成圣成贤的道路上,“学”和“知”都起到很到关键性作用。修身养性之本的“立己”完成后,以“仁之方”的絮矩之道,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内圣的修养是根本、是因,外王的功业是末梢、是自然结的果。大学之道是在义利之明的考量中,将先秦儒家之天道与人道、个人与社群互相激发、相辅相成的价值取向,以及身心关系,精炼而抽象地表达了出来,真可谓是“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在社会人伦中,成就了大人之学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又不失内在德性的超越性。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10
一、《大学》的文本考察  10-16
  (一) 《大学》及其经典化  10-11
  (二) 大学思想的来源  11-16
二、继善成性与人文化成  16-27
  (一) 孔子的"性与天道"  17-21
  (二) 孟子"性善"之先天根据  21-24
  (三) 荀子后天之"性恶论"  24-27
三、大学之道  27-54
  (一) 大学之道总述  27-32
    (1) 光明大德的主体自觉性  28-30
    (2) 君子亲亲而仁民的德性扩充  30-31
    (3) “止于至善”之道德理想  31-32
  (二) "格物致知"的为学之道  32-37
    (1) “格物致知”本义  32-34
    (2) 孔孟荀有关“学”的思想  34-37
  (三) "诚意正心"的修身之道  37-48
    (1) “至诚”之性  37-40
    (2) 对“身心意”的修正  40-41
    (3) 义利之明与孟子的“明心”、“养心”  41-48
  (四)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絜矩之道  48-54
参考文献  54-57
后记  57

相似论文

  1. 人性论视角下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G610
  2. 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B26
  3. 王充《论衡》性、命论之伦理思想研究,B82
  4. 荀子天人观的伦理意蕴,B222.6
  5. 《中庸》人性论研究,B222
  6. 梁实秋的文学批评及其现代启示,I206.09
  7. 康德论幸福,B516.31
  8. 康德的德福关系思想及其影响,B516.31
  9. 巴别塔的建造,D09
  10. 亚里士多德制度伦理思想研究,B82
  11. 论康德的道德哲学及其价值,B516.31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人性论认识演变研究,G521
  13. 至善论的当代辩护,B82
  14. 韩非子人性思想再研究,B226.5
  15. 李见罗止修之学研究,B248
  16. 《性自命出》与先秦儒学,B222
  17. 孟子人性论思想研究,B222.5
  18. 孔孟德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B222
  19. 荀子人性论思想研究,B222.6
  20. “人情论”视角下的韩非像,B226.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