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猪AMPD1、MYF6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部分经济性状相关性研究

作 者: 任斌
导 师: 黄生强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关键词: AMPD1基因 MYF6基因 胴体性状 肉质性状 
分类号: S8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试验以10个种/群,包括:外来品种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湖南地方品种宁乡猪、湖南黑猪、大围子猪、沙子岭猪、海南五指山猪、杂种猪长大(LY)和杜长大(DLY)共923头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AMPD1基因、MYF6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对品种间基因型频率进行了卡方检验。同时,结合屠宰性能记录,国内首次在猪上研究了AMPD1基因不同基因型对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同时对MYF6基因不同基因型对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也做了相关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 AMPD1基因1.1在湖南地方猪种宁乡猪、大围子猪、沙子岭猪、五指山猪、湖南黑猪、三个外来猪品种、杜长大和长大十个猪种群体中,AMPD1基因的RsaI酶切位点均存在较丰富的多态性:宁乡猪、大围子猪、沙子岭猪、湖南黑猪和海南地方猪五指山猪中都检测到有从、AC、CC三种基因型个体的分布:在三个外来品种猪中,没有检测到CC基因型个体:在杂交猪群体中,AA基因型有较高分布,等位基因A为优势基因:1.2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杜长大和长大猪在后腿比例性状上差异显著(P<0.05),AC基因型个体比AA基因型个体分别高:22.76%、16.80%、17.09%、21.95%、20.69%,选择AC型能提高后腿比例: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在实测平均膘厚性状上,AC基因型个体比从基因型个体分别低:30%和26.36%,选择AC基因型能明显降低实测平均膘厚、提高瘦肉率;在杜洛克和长白猪中,选择AC基因型能显著的降低平均皮厚和脂率;1.3在失水率性状上,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杜长大和长大杂交猪中,AC基因型个体比AA基因型个体分别低1.50%、6.68%、35.91%、1.25%和30.92%,选择AC基因型能降低失水率:在五个被检测的猪种/群体中,AC基因型的贮存损失高于从基因型的贮存损失。2 MYFd基因2.1在三个外国猪种群体以及长大、杜长大猪群体中,MYF6基因的MspI酶切位点均存在较丰富的多态性,而在地方品种中无多态性或多态性不明显;在湖南地方猪种及海南五指山猪中,没有检测到CC基因型个体,等位基因T为优势基因:在三个外来品种中,等位基因C为其优势基因,而且长白猪C等位基因频率最高,杜洛克最低;在长大和杜长大中优势基因为等位基因C;2.2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杜长大和长大猪种/群体中,在脂率性状上,CC基因型个体比TT基因型个体分别低:97.06%、15.20%、10.67%、22.91%和19.61%,选择CC型能明显降低脂率;在大白猪和长大杂交猪中,在实测平均背膘厚性状上,CC基因型个体比TT基因型个体分别低:38.91%和:36.85%,CC基因型个体具有较薄的背膘厚和较高的瘦肉率,等位基因C具有一定的正效应;2.3在失水率性状上,C等位基因对大白猪具有增加失水率的负效应,而对长白猪有降低失水率的正效应,在其它猪种上,作用不明显;在贮存损失性状上,C等位基因具有增加贮存损失的负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AMPD1基因、MYF6因有望成为与背膘厚、瘦肉率、部分胴体性状和失水率及贮存损失性状相关的一个主要侯选基因或分子标记。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0-19
  1 前言  10
  2 腺苷一磷酸脱氨酶(AMPD1)基因的研究进展  10-15
    2.1 AMPD1基因的作用机制  11
    2.2 AMPD1基因的测序定位  11-12
    2.3 不同物种中AMPD1基因的研究进展  12-15
  3.成肌调节因子6(MYF6)基因的研究进展  15-17
    3.1 MYFs家族的组成及相互间的关系  15
    3.2 MYFs家族成员的结构与功能  15-16
    3.3 不同物种中MYF6基因的研究进展  16-17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19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19-24
  1 材料  19-20
    1.1 试验用及耳样  19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9
    1.3 主要药品和试剂  19
    1.4 试剂配制  19-20
    1.5 PCR扩增引物的合成  20
  2 实验方法  20-24
    2.1 猪基因组DNA的提取  20-21
    2.2 基因组DNA的浓度测定和质量检测  21
    2.3 猪AMPD1、MYF6基因的PCR扩增  21-22
    2.4 扩增产物的酶切  22
    2.5 琼脂糖凝胶电泳  22
    2.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2-23
    2.7 基因型分析  23
    2.8 统计分析方法  23-24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24-40
  1 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  24-28
    1.1 AMPD1基因的扩增和PCR-RFLP结果  24-26
    1.2 MYF6基因的扩增和PCR-RFLP结果  26-28
  2 AMPD1、MYF6基因对猪部分胴体性状的影响  28-34
    2.1 AMPD1基因对猪部分胴体性状的影响  28-31
    2.2 MYF6基因对猪部分胴体性状的影响  31-34
  3 AMPD1、MYF6基因对猪部分肉质性状的影响  34-40
    3.1 AMPD1基因对猪部分肉质性状的影响  35-37
    3.2 MYF6基因对猪部分肉质性状的影响  37-40
第四部分 讨论与结论  40-51
  1 AMPD1、MYF6基因的群体分布  40-42
    1.1 AMPD1基因Rs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群体分布  40-41
    1.2 MYF6基因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群体分布  41-42
  2 AMPD1、MYF6基因对猪部分胴体性状的遗传效应  42-46
    2.1 AMPD1基因对猪部分胴体性状的遗传效应  42-44
    2.2 MYF6基因对猪部分胴体性状的遗传效应  44-46
  3 AMPD1、MYF6基因对猪部分肉质性状的影响  46-48
    3.1 AMPD1基因对猪部分肉质性状的影响  46
    3.2 MYF6基因对猪部分肉质性状的影响  46-48
  4 标记辅助选择(MAS)  48-49
  5 结论  49-51
    5.1 AMPD1基因RsaⅠ酶切位点  49-50
    5.2 MYF6基因MspⅠ酶切位点  50-51
参考文献  51-58
致谢  58-59
作者简历  59

相似论文

  1. 猪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抵抗素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R587.1
  2. 猪粪堆肥的理化特征及腐熟度评价研究,S141.4
  3. 猪BMP7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关联性分析,S828
  4. 猪BMP7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繁殖性状关系的研究,S828
  5. 猪链球菌2型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S858.28
  6. 营养调控对猪生产性能及氮磷排放影响的研究,S828.5
  7. PRRSV的感染差异性和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研究,S858.28
  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遗传变异分析及猪α干扰素的真核表达,S858.28
  9.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S852.65
  10.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11.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与猪血管内皮细胞互作蛋白筛选,S852.611
  12. 极端低蛋白日粮对初产小梅山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后代生长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S828
  13. 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猪链球菌2型三重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S858.28
  14. 太湖猪卵巢组织FSHR基因表达水平与5’调控区多态性分析,S828
  15.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模拟体内发病条件下培养的蛋白组学研究,S858.28
  16. 多个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S828
  17. 苏钟猪TLR4基因多态性及编码区C1027A功能分析,S828
  18. PCV2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NF-κB信号的影响,S858.28
  19. PCV2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钙信号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S858.28
  20. 猪链球菌2型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S858.91
  21. 绿益康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S828.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家畜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