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作 者: 张琳娜
导 师: 南纪稳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 教学行为 学生 学习行为
分类号: G63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是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本文从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层面出发,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进行描述,探讨了课堂教学行为在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本文在界定课堂教学行为和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行为模式,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及实现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转变的建议。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本文将西安市新课程初中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为本文研究的主要视角。选择西安市雁塔区教师为研究样本,采用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不同的研究工具收集资料。其一:以教师课堂十一种核心教学行为为观察类目,以时间取样的方法设计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课堂教学行为观察量表”,对教师、学生的不同教学行为发生的频率及背景进行统计与记录。经过观察与统计、整理,绘制出1.初中课堂教学行为结构分析,显示出课堂教学行为出现频率较高的行为:讲述行为、问答行为、反馈强化行为;从图中我们也看到几种发生频率较低的行为:管理行为、观察行为、评价行为。2.不同科目课堂教学行为的比较分析,通过对语、数、英三科课堂教学行为发生的次数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得出:语数英三科课堂中的教学行为无太大差异,仅板书行为和学生练习行为除外。3.课堂教学行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课堂教学行为的类别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这与教学内容的进展、教学方式的采用有很大的关系。其二:利用自行设计的“新课程课程背景下初中课堂学生学习行为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为研究点,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从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课堂表现、学习方法习惯以及课后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不恰当的行为;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因素多而杂,要使学生学习行为达到新课程的标准,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教师的帮助。针对这些问题,剖析其根源,为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提出以下建议:一、教学过程中的建议。1.教学“自由化”;2.教学管理民主化;3.教学评价多元化。二、寻求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三、观摩研讨,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完善在于实践。四、学生的改变需要教师的帮助。1.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2.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1章 引言  9-12
  1.1 研究缘起  9-10
  1.2 研究意义  10-12
    1.2.1 理论意义  10
    1.2.2 实践意义  10-12
第2章 研究综述  12-19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5
    2.1.1 国外研究概况  12-13
    2.1.2 国内研究概况  13-15
  2.2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方向  15-16
    2.2.1 教师教学行为变革方向  15-16
    2.2.2 学生学习行为变革方向  16
  2.3 相关概念界定  16-19
    2.3.1 课堂  16-17
    2.3.2 课堂教学行为  17-19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19-23
  3.1 文献研究法  19
  3.2 课堂观察法  19-22
    3.2.1 观察量表的制定  19-21
    3.2.2 研究对象  21
    3.2.3 课后及时访谈  21-22
  3.3 问卷调查  22-23
第4章 研究结果  23-41
  4.1 课堂观察结果展示与分析  23-27
    4.1.1 初中课堂教学行为结构分析  23-25
    4.1.2 不同科目课堂教学行为的比较分析  25-26
    4.1.3 课堂教学行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6-27
  4.2 问卷调查结果展示与分析  27-34
    4.2.1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  27-28
    4.2.2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8-30
    4.2.3 学生课堂表现  30-33
    4.2.4 学生课后情况  33-34
  4.3 课堂案例的记录与分析  34-41
    4.3.1 一堂语文课  34-38
    4.3.2 一堂数学课  38-41
第5章 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  41-46
  5.1 教学过程中的建议  41-43
    5.1.1 教学"自由化"  41
    5.1.2 教学管理民主化  41-42
    5.1.3 教学评价多元化  42-43
  5.2 寻求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  43-44
  5.3 观摩研讨,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完善在于实践  44
  5.4 学生的改变需要教师的帮助  44-46
    5.4.1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44-45
    5.4.2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5
    5.4.3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45-46
结束语  46-47
参考文献  47-50
附录  50-53
致谢  53-5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4

相似论文

  1. 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话语特征的个案分析,H319
  2. 非智力因素对小凉山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H319
  3. 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G633.6
  4.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5.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6. 文山师专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探究,G658
  7.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8.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9.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G621
  10.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问卷的编制与初步应用,B841
  11.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12.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研究,G652.4
  13. 参与式培训对中学教师与家长沟通能力的影响,G636
  14.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15.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16. 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机智研究,G633.6
  17.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18. 论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G715
  19. 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指导问题研究,G717.38
  20. 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712
  21. 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G712.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