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一氧化氮对膀胱癌组织特异性溶瘤腺病毒基因治疗的作用

作 者: 李仁举
导 师: 王志平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泌尿外科学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自由基 溶瘤腺病毒 膀胱肿瘤 基因治疗
分类号: R737.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现有研究表明自由基一氧化氮(NO)对基因表达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但N0对肿瘤组织特异性溶瘤病毒转染后外源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以重组溶瘤腺病毒Ad-UPII-E1A转染膀胱肿瘤细胞为观察体系,阐明N0在膀胱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基因治疗肿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常规培养膀胱肿瘤BIU87和5637细胞株,以硝普钠作为外源性N0的供体,应用PTIO和L-NMMA分别作为内源性NO的清除剂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抑制剂,采用Nitrate/Nitrite Assay Kit检测N0和/或病毒作用前后膀胱肿瘤细胞培养液中的N0水平。采用空斑形成实验(PFU)等方法测定重组病毒Ad-UPII-ElA的滴度和纯度。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NO对重组病毒抗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腺病毒颗粒进入细胞情况和亚细胞结构变化;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E1A、iNOS以及Ras/MAPK通路基因Ras、P38、ERK、JNK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0和/或重组病毒作用膀胱肿瘤细胞后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采用SigmaPlot11.0和SPSS13.0软件通过Student 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膀胱肿瘤细胞BIU87和5637本身培养液中N0水平很低,给予外源性NO供体后N0水平随时间延长而升高。重组病毒Ad-UPII-E1A具有很高的纯度和滴度,并能通过E1A基因发挥溶瘤作用。NO能够促进该病毒转染入BIU87、5637细胞,50uM和100uM NO联合Ad-UPII-E1A 30MOI作用后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而200uM NO联合重组腺病毒作用后则促进肿瘤细胞的死亡,且NO对Ad-UPII-E1A的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重组病毒Ad-UPII-ElA能够进入并在膀胱肿瘤细胞内复制,而N0能够提高病毒的转染效率并引起肿瘤细胞自吞噬和凋亡。N0联合腺病毒作用后能够使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50uM和100uM NO能够抑制E1A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而200uM NO能够上调E1A的表达;给予外源性NO后能够上调iNOS的表达,而PTIO和L-NMMA能够下调iNOS的表达水平。通过检测Ras/MAPK信号通路基因Ras、JNK、ERK、P38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发现N0与腺病毒联合作用较单独腺病毒作用肿瘤细胞后,Ras、JNK和ERK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量均相应增高,而P38的表达量减低。结论:自由基一氧化氮能够促进溶瘤腺病毒Ad-UPII-ElA转染膀胱肿瘤细胞的效率,但N0因其浓度不同对溶瘤腺病毒的溶瘤效果具有双向凋节作用,低剂量的NO能够下调重组病毒E1A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而高剂量的N0能够上调E1A的表达因而发挥溶瘤效应。外源性NO和通过iNOS产生的内源性NO都能发挥调控病毒基因治疗膀胱肿瘤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细胞周期G2/M期阻滞以及细胞凋亡有关,而Ras/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NO对溶瘤腺病毒治疗膀胱肿瘤的调控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7
缩略词表  7-10
1 前言  10-18
  1.1 自由基NO来源及其简介  11-12
  1.2 NO与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  12-15
  1.3 NO在溶瘤病毒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15-16
  1.4 本实验研究目的及假说  16-17
  实验路线  17-18
2 材料与方法  18-38
  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18
  2.2 主要仪器  18-19
  2.3 主要试剂配制  19-21
  2.4 细胞培养和处理  21-22
    2.4.1 细胞复苏  21
    2.4.2 细胞培养传代  21-22
    2.4.3 细胞冻存  22
  2.5 培养液上清中NO水平的检测  22-23
    2.5.1 检测原理  22
    2.5.2 一氧化氮标准品制备  22-23
    2.5.3 实验步骤  23
  2.6 重组人膀胱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的滴度及纯度测定  23-24
    2.6.1 PFU测定法原理  23
    2.6.2 PFU空斑形成实验方法  23-24
  2.7 细胞存活性MTT法检测  24-25
    2.7.1 检测原理  24
    2.7.2 实验步骤  24-25
  2.8 透射电镜检测病毒颗粒和细胞形态学变化  25-26
    2.8.1 实验目的和方案  25
    2.8.2 实验步骤  25-26
  2.9 实时定量PCR法检测E1A、iNOS及Ras/MAPK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  26-29
    2.9.1 引物设计  26
    2.9.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6-27
    2.9.3 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  27
    2.9.4 RNA质量鉴定  27-28
    2.9.5 cDNA的合成(RT反应)  28
    2.9.6 上机real-time PCR扩增及实时定量分析  28-29
  2.10 Western Blot法检测E1A、iNOS及Ras/MAPK基因在翻译水平的表达  29-36
    2.10.1 检测原理  29
    2.10.2 主要溶液及配制  29-31
    2.10.3 实验步骤  31-36
  2.11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  36-37
    2.11.1 实验原理  36
    2.11.2 实验步骤  36-37
  2.12 统计学方法  37-38
3 结果  38-55
  3.1 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  38-42
    3.1.1 标准曲线  38-39
    3.1.2 干预前后NO水平  39-42
  3.2 Ad-UPII-E1A的滴度和纯度  42-43
  3.3 体外抗增殖实验  43-45
  3.4 透射电镜检测病毒颗粒和细胞形态变化  45
  3.5 实时定量PCR  45-49
    3.5.1 RNA电泳鉴定  46
    3.5.2 cDNA样品的上机扩增  46-47
    3.5.3 不同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  47-49
  3.6 Western Blot  49-52
    3.6.1 E1A蛋白的表达  49-50
    3.6.2 iNOS蛋白的表达  50-51
    3.6.3 Ras/MAPK途径中蛋白的表达  51-52
  3.7 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检测  52-55
4 讨论  55-62
  4.I N0对溶瘤腺病毒的双向调控作用  55-56
  4.2 内源性NO的作用  56-57
  4.3 N0调控溶瘤腺病毒作用的可能机理  57-58
  4.4 Ras/MAPK信号通路在N0调控溶瘤病毒治疗肿瘤中的重要性  58-60
  4.5 本研究的结论及意义  60-61
  4.6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61-62
5 结论  62-63
6 参考文献  63-69
7 成果  69-70
8 致谢  70

相似论文

  1. 羟基化锌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2-MIB的研究,X703
  2. 基于导师临床经验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研究,R277.5
  3. 聚乙烯亚胺修饰糖脂共聚物介导基因治疗研究,R450
  4.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5. 介孔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橙黄Ⅱ的研究,X791
  6. 五种不同甜樱桃砧木旱涝和高温胁迫适应性评价,S662.5
  7. CXCR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R737.14
  8. 冷应激和冷适应游泳对大鼠心脑ATP酶、钙离子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R87
  9. Edaravone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R965
  10. 脂质体介导的VEGF-C siRNA治疗肺癌体外实验研究,R734.2
  11. Ad-ING4-IL-24双基因共表达对肺癌的抑癌增效和化疗增敏的体外实验研究,R734.2
  12. 携带hIL12-p40-L△p35的双靶向溶瘤腺病毒联合CIK细胞的抗癌作用研究,R730.5
  13. 光甘草定规模化制备与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TQ461
  14. 选择复制性腺病毒M4对卵巢癌细胞系体外治疗作用及机制的初步探讨,R737.31
  15. 全膀胱切除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R737.14
  16. 热固性环氧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表面功能化的研究,O631.3
  17. 依达拉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R965
  18. 阿托伐他汀对溶血磷脂酰胆碱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R965
  19. 溶瘤腺病毒治疗实体瘤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初步评价,R730.5
  20. mPEG-CS纳米粒介导的livin和survivin双基因干扰对大肠癌细胞杀伤效率的研究,R735.34
  21. CD147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37.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泌尿器肿瘤 > 膀胱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