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交往德育—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德育转型的思考

作 者: 石晓庆
导 师: 田丽艳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交往德育 高校 和谐社会 德育 转型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可以说社会的和谐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和谐决定的,而人是具有思想意识的社会行为主体,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思想的支配下进行的。而德育解决的正是人的思想和精神层面的问题。因此,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域下,德育显得尤为重要。令人担忧的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高校德育在肩负起各种责任的时候却显得力不从心。面对切切实实存在的德育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校德育应该怎样做、怎样转型才能抓住时代精神的脉搏?本文力图将交往理念融入高校德育转型中,为高校德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提出用交往德育来解决处于困境的高校德育的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研究交往德育与和谐社会的相通之处,利用和谐理念来深入分析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德育存在交往缺失的根源及表现,做到知己知彼,从而提出交往德育,再了解实施交往德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的借鉴价值和积极意义,进而思考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德育的转型问题。文章共分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绪论,主要是简要地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个部分,主要是论述关于交往德育与和谐社会的一些基本理论。首先从交往德育的本质、理论基础两个方面分析对交往德育的理解,然后介绍了交往德育与和谐社会两者的密切关系。第三个部分,主要是基于第二部分内容对交往德育与和谐社会两者关系的分析,从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德育存在交往缺失的问题出发,对其根源和表现进行分析入手,找到高校德育在和谐构建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弊端,进而提出实施交往德育,为下面论述交往德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大意义进行铺垫。第四个部分,深入探究了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交往德育的重要意义,交往德育的重大意义,分别从交往德育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教育保障、深化和发展了和谐社会理论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为本文主题论述提供理论依据。第五部分,在前四个部分内容合力分析的基础上,主要提出了面对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德育转型,高校德育所作的走向交往德育的回应。从走向交往德育是其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出发,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在深化和谐社会构建中和谐理念的基础上,高校德育走向交往德育要加强交往主体和客体间关系的平等性、调动交往主体交往心态的积极性、增强交往主客体交往形式多样性四个主要方面来思考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交往德育的实施。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13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研究意义  11
  1.3 研究方法  11-12
  1.4 创新之处  12-13
第2章 和谐社会德育 的学位论文">交往德育理论概述  13-18
  2.1 交往德育的本质及其理论基础  13-16
    2.1.1 交往德育的本质  13-15
    2.1.2 交往德育的理论基础  15-16
  2.2 交往德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16-18
第3章 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德育交往缺失的根源及表现  18-23
  3.1 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德育交往缺失的根源  18-20
    3.1.1 德育内容与时代脱节  18-19
    3.1.2 主导性理念单一  19-20
    3.1.3 德育目标与社会实践生活脱节  20
    3.1.4 道德理性否定德育中的情感参与  20
  3.2 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德育交往缺失的表现  20-23
    3.2.1 德育理念中缺少交往  21
    3.2.2 师生教育历程中缺少交往  21-22
    3.2.3 受教育者主体性及自主活动缺失  22-23
第4章 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交往德育的重要意义  23-28
  4.1 交往德育的发展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23-25
    4.1.1 满足个人的自我发展和人格完善的需要  23-24
    4.1.2 满足服务于社会的整合与团结的构建的需要  24
    4.1.3 满足主体间的彼此尊重和师生间资源平等共享的需要  24
    4.1.4 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平衡的需要  24-25
  4.2 交往德育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教育保障  25-26
    4.2.1 交往德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  25
    4.2.2 学生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25-26
  4.3 交往德育深化和发展了和谐社会理论  26-28
    4.3.1 交往德育为和谐社会理论的宣传创造条件  26-27
    4.3.2 交往德育的多样化载体扩展与延伸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  27-28
第5章 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德育转型的思考  28-35
  5.1 走向交往德育传统德育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28-31
    5.1.1 转变灌输德育理念为“以人为本”德育理念  29-30
    5.1.2 转变“知识化”为“人性化”“生活化”  30
    5.1.3 转变封闭的说教灌输方法为开放的“交往”方法  30-31
  5.2 走向交往德育加强交往主体和客体间关系的平等性  31-32
    5.2.1 创设和谐的交往环境  31-32
    5.2.2 给予公平的交往机会  32
  5.3 走向交往德育调动交往主体交往心态的积极性  32-33
    5.3.1 培养主客体主动的交往态度  32-33
    5.3.2 增加学生对亲密师生关系态度的期望值  33
  5.4 走向交往德育增强交往主客体交往形式多样性  33-35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38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38-39
后记  39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3.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4.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5.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6.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7.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8.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9. 人文视角下福州市普通高校公体武术选项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07.4
  10.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11.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12.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13.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4.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5.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6. 浙江省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倾向性研究,G647.38
  17.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18.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9.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20.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21. 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