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观察加味过敏煎治疗慢性荨麻疹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

作 者: 姚荣
导 师: 李元文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外科学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肝郁脾虚型 过敏煎 盐酸西替利嗪 幽门螺旋杆菌
分类号: R27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目的观察加味过敏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肝郁脾虚证型的临床疗效及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2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加味过敏煎组(30例)、西替利嗪组(30例),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两周、治疗四周、停药一周观察两组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大小、风团持续时间的积分和其下降指数(SSRl)以及不良反应、复发率等情况。在治疗组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采用碳13-尿素呼气试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指标。3结果3.1加味过敏煎组总有效率(86.7%)与西替利嗪组(总有效率为73.3%),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2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停药1周时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3两组间在治疗4周后的瘙痒程度、发作频率及皮肤化痕症三项观察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客观症状组间比较均无差异。3.4治疗1月后随访,加味过敏煎组复发率低,与西替利嗪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5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3.6治疗组30例患者中有20例测得HP阳性,阳性率66.67%,经加味过敏煎治疗后8例HP转阴性,治愈率40%。4结论4.1加味过敏煎和盐酸西替利嗪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荨麻疹均有效,前者在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2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具有相关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7-35
  综述一 中医学对荨麻疹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7-23
    1 病名的认识  7-8
    2 病因病机的认识  8-11
    3 中医治疗  11-19
    参考文献  19-23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荨麻疹的认识  23-35
    1 病因的认识  23-24
    2 发病机制的认识  24-26
    3 临床表现及分型  26-28
    4 治疗现状  28-33
    参考文献  33-35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35-61
  前言  35-36
  1 临床研究方法  36-41
  2 临床资料及分析部分  41-47
  3 讨论  47-57
  4 结论  57-59
  参考文献  59-61
附录  61-64
致谢  64-65
个人简历  65

相似论文

  1. 昆明市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R725.7
  2.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析和诊断方法研究,R57
  3. 中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抑菌实验),R285
  4. 中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体外耐药反应实验),R285
  5. 芪鲜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初步药效学研究,R285
  6. 调气养血汤加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及对IL-2、IL-4水平的影响,R275.9
  7. 二芳基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抗变态药物中的应用,TQ460.1
  8.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的临床试验研究,R96
  9.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MMP-1和MMP-10表达与胃癌的关系,R735.2
  10. 盐酸西替利嗪口腔崩解片的研制,R283
  11. 养血消风汤治疗慢性血虚风燥型荨麻疹的临床观察,R275
  12. 固表清热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评估及机理初探,R275.9
  13. 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R275
  14. 200例慢性荨麻疹的体质分析,R758.24
  15.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人胃上皮细胞(GES-1)RECK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的研究,R735.2
  16.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R725.5
  17. 八脉交会穴配合耳穴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259
  18. 保肝消脂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临床疗效与血清瘦素的影响,R259
  19. 保肝消脂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临床疗效与血清脂联素的影响,R259
  20. 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R259
  21. 中药配合腕踝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R24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皮科 > 现代医学皮肤病、性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