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胡敏酸对Hg(Ⅱ)的还原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 张艳敏
导 师: 魏世强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胡敏酸  汞还原作用 还原容量 影响因素
分类号: X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地球生态环境中,腐殖酸类物质(包括HA、FA等)是分布最广泛的天然有机物质,由于它含有许多功能基团,可以与土壤和水体中的组分及有机、无机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对污染物的行为归属产生重要影响。是一种环境危害极大的重金属元素,环境界面中气态Hg0的迁移是汞区别与其他重金属元素的、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迄今为止,国内外虽然也进行了一些腐殖酸和Hg2+相互作用的研究,但大部分都集中在其与Hg2+配位络合和吸附解吸方面,对腐殖酸氧化还原性质及其对Hg2+的还原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还很少。为此,本文研究了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几种胡敏酸的还原容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胡敏酸对Hg2+还原作用及其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以下重要结果:Fe3+还原法得出胡敏酸的还原容量,三种胡敏酸之间,缙云胡敏酸(JY)的还原容量(RC)均大于上海胡敏酸(SH)、天津胡敏酸(TJ),因此JY所具有的还原能力最大。胡敏酸的还原容量受电子受体种类的影响,以Fe(NO3)3为电子受体胡敏酸(HA)的RC均大于以FeCit为电子受体HA的RC。通过对三种胡敏酸不同初始形态(固态和液态)还原容量的比较发现,溶液态胡敏酸的还原容量比固态胡敏酸的还原容量更大,而且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通过对三种还原指标的比较表明,胡敏酸经过H2和土壤溶液处理后的RC显著增强,化学还原容量(CRC)和微生物还原容量(MRC)均大于本底还原容量(NRC),但CRC和MRC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通过对以重金属—汞(Hg)为电子受体,胡敏酸对其还原容量的研究,表明三种胡敏酸之间,以二价汞离子(Hg2+)为代表,探讨胡敏酸对实际污染物的还原容量,结果表明三种胡敏酸之间,以HgCl2、Hg(NO3)2为受体时,还原容量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其中JY最大,SH其次,TJ最小。以Hg(NO3)2为电子受体HA的RC均大于以HgCl2为电子受体HA的RC。胡敏酸还原汞离子的三个还原容量指标(NRC、CRC、MRC)大小顺序与传统Fe3+还原法获得的结果顺序一致,但绝对数值均低于后者,表明以Fe3+还原法获得的还原容量可定性表征胡敏酸的还原能力大小,但不能定量表征其对污染物Hg2+的实际还原能力。在溶液体系中,胡敏酸对Hg2+的还原作用显著。通过对胡敏酸还原Hg2+的动力学研究,表明Hg0的生成量在开始反应约600min内增幅较大,随后增加的幅度趋缓;当反应时间大于1200min时,反应趋于平衡状态。采用常用动力学方程对反应过程进行拟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较好,三种胡敏酸还原Hg2+的初始速率常数K的大小顺序为JY(9.6×10-3min-1)>SH(8.8×10-3min-1)>TJ(6.2×10-3min-1)。通过对反应进程和方向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如汞的初始浓度、HA浓度、反应溶液的温度、pH、光照等,表明随汞的初始浓度和胡敏酸浓度的增加,胡敏酸对Hg2+的还原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自然光的照射和温度的升高都能增加Hg0的生成量;在强酸(pH3.6)和强碱(pH8,1)条件下,胡敏酸对Hg2+的还原作用受抑制;通过对不同初始形态胡敏酸对Hg2+还原作用的比较,液态HA比固态HA对Hg2+的还原作用更强,而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另外,通过对三种固态和液态HA的活性基团的分析,表明加入HA溶液各种活性基团的含量比加入固体HA高。通过对三种类型HA (TJ、SH、JY)对Hg2+还原作用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JY的还原能力最强,SH其次,TJ最弱。HA在自然环境中,尤其在水体中,对Hg2+既有螯合作用也有还原作用,因此它不仅可以通过螯合作用吸持汞于其存在介质,也可以通过还原作用影响汞的界面迁移。

全文目录


摘要  9-11
Abstract  11-14
第1章 文献综述  14-32
  1.1 污染概述  14-21
    1.1.1 土壤汞污染来源及其在自然界的分布  14-17
    1.1.2 汞的性质及其毒性危害  17-18
    1.1.3 土壤环境中汞的迁移转化  18-21
  1.2 腐殖酸在环境中的重要意义  21-27
    1.2.1 腐殖酸的来源及形成  21-23
    1.2.2 腐殖酸的分类、组成及结构性质  23-26
    1.2.3 腐殖酸在土壤环境中的重要性  26-27
  1.3. 腐殖酸对重金属汞的相互作用机理及迁移转化的影响  27-29
    1.3.1 腐殖酸对重金属汞的相互作用机理  27-28
    1.3.2 腐殖酸对重金属汞迁移转化的影响  28-29
  1.4 国内外有关腐殖酸与重金属汞反应机理的研究现状  29-32
第2章 引言  32-36
  2.1 立题背景  32-33
  2.2 研究目的  33
  2.3 研究内容  33-34
    2.3.1 Fe~(3+)还原法对胡敏酸还原容量的表征及其估计HA还原污染物Hg~(2-)的能力  33
    2.3.2 胡敏酸-汞溶液体系反应进程和方向的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  33-34
  2.4 技术路线  34-36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6-42
  3.1 供试材料  36-37
    3.1.1 仪器与试剂  36
    3.1.2 供试胡敏酸的制备及基本性质的测定  36-37
  3.2 试验设计  37-40
    3.2.1 Fe~(3+)还原法对胡敏酸还原容量的表征及其估计HA还原污染物Hg~(2+)能力的研究  37-38
    3.2.2 胡敏酸-汞溶液体系反应进程和方向的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  38-40
  3.3 数据分析方法  40-42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42-60
  4.1 Fe~(3+)还原法对胡敏酸还原容量的表征及其估计HA还原污染物Hg~(2+)能力的研究  42-49
    4.1.1 Fe~(3+)还原法下不同来源HA的还原容量的表征与比较  42-46
    4.1.2 以重金属—汞(Hg)为电子受体,HA对其还原容量的研究  46-48
    4.1.3 Fe~(3+)还原法得出的HA还原容量估计HA还原污染物Hg~(2+)的能力  48-49
    4.1.4 HA中Fe的干扰  49
  4.2 胡敏酸-汞溶液体系反应进程和方向的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  49-60
    4.2.1 动力学过程  49-50
    4.2.2 Hg~(2+)初始浓度对胡敏酸还原Hg~(2+)的影响  50-51
    4.2.3 胡敏酸浓度对其还原Hg~(2-)的影响  51-52
    4.2.4 温度对胡敏酸还原Hg~(2+)的影响  52-53
    4.2.5 pH对胡敏酸还原Hg~(2+)的影响  53-54
    4.2.6 光照对胡敏酸还原Hg~(2+)的影响  54-55
    4.2.7 胡敏酸不同初始形态对其还原Hg~(2+)的影响  55-57
    4.2.8 不同胡敏酸还原能力的比较  57-60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60-62
  5.1 结论  60-61
  5.2 建议  61-62
参考文献  62-70
致谢  70-72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72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5.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6.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7.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8.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9.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0.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1.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2.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13.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14.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15.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16.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17.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18.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19.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20.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21. 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习者知识共享的因素探究,G43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