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发性骨髓瘤来源微泡:高效促肿瘤细胞增殖新信号途径
作 者: 杨翠
导 师: 陈智超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血液病学
关键词: 肿瘤来源微粒 多发性骨髓瘤 IL-6 NF-кB ERK PI3K/AKT
分类号: R73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目前尚不可治愈,其发病机制远未明了。微泡(microversicles,MV)是多种细胞活化后或细胞凋亡后,细胞在各种应激反应下的一种产物,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亚细胞结构,肿瘤来源MV(TMV)是肿瘤细胞信息交流一种新型的极其重要的介质分子,可直接或间接辅助肿瘤细胞逃避凋亡,促进肿瘤进展。MM中是否存在MM-MV及其对MM细胞的作用均未见报道,本研究拟证实MM细胞系中是否存在MM-MV,并探讨MM-MV对MM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和U266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及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等方法证实MM-MV的存在;采用MTT检测MM细胞增殖,FCM检测MM细胞周期,免疫印记法检测Ki67,研究MM-MV对MM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及免疫沉淀等方法,检测IL-6、NF-кB及AKT和ERK的活性,探讨MM-MV对于MM细胞增殖能力影响的分子机制。结果:采用多种实验方法证实MM细胞分泌形态大小不一,直径约为100~1000nm的球形物,进一步证实MM中MV的来源:进一步检测球形物上Annexin-V和CD138的特征性标记,证实其表达量分别为87.2%±3.96%和76.5%±2.82 %,证实此球形物为MM-MV。进一步研究MM-MV对MM细胞的生物学作用:采用体内、外研究证实MM-MP可促进MM细胞增殖。MTT法证实:MV组MM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强于其余各组(P<0.001),并呈时间依赖性减弱,24h内作用最为显著。FCM检测:未见MM-MV对MM细胞周期有显著改变(P﹥0.05),不同时间点的MV组均较同水平CON组Ki67表达量增加(P<0.05)。体内实验证实:MM-MV组成瘤时间较MM组短(P<0.05),MM-MV组和MM组肿瘤中位生成时间分别为:15d, 21d;测量裸鼠荷瘤的肿瘤体积:MM-MV组和MM组分别为:14.97+11.76mm3,6.43+ 2.51mm3。ELISA法证实:RPMI8226细胞与MM-MV作用6h、12h、24h后MV组较CON组显著提高IL-6的表达水平(P<0.01),U266细胞在与MM-MV共培养6h、24h后MV组较con组提高IL-6的表达水平(P<0.01)。Western Blot检测P65、IкB的水平,结果发现12h、24h后MV组较CON组IкB表达减少,P65表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探讨:MM-MV对于MM细胞p-AKT/AKT、p-ERK1/2/ERK1/2蛋白的表达影响。证实:MM-MV处理RPMI8226细胞24h后p-AKT/AKT及p-ERK1/2/ERK1/2较CON组活性增加,但以p-ERK1/2/ERK1/2的活性提高为主(P<0.05),U266细胞MV组较CON组p-AKT/AKT、p-ERK1/2/ERK1/2降低(P<0.05)或略微增加(P﹥0.05)。研究证实MM-MV可促使K562、Jurkat、HL-60及PBMC细胞增殖,其中RPMI8226来源MV可显著促进各细胞系增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U266来源MP对PBMC、Jurkat的增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K562、HL-60增殖能力较低(P>0.05)结论:MM中存在MM-MV,并且能显著诱导增殖蛋白KI67表达上调,促进MM细胞的增殖,是MM细胞间作用的一种新途径和MM疾病进展的新机制。MM-MV促增殖作用与MM细胞IL-6分泌、NF-кB活性、ERK和AKT通路等均可能有关,其具体分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
全文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5-7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2 前言 12-14 材料与方法 14-28 结果 28-40 讨论 40-46 参考文献 46-50 小结 50-51 综述 51-65 References 59-65 致谢 65
|
相似论文
- 没药甾酮抑制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R285
- MMP-7和溶菌酶在DSS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S858.91
- 半胱胺对瘘管手术后山羊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S858.27
- 山羊白细胞介素-1β与白细胞介素-6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S827
- IL-8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机制及G31P的作用初探,R363
- NF-κB与IL-6在大鼠极限门静脉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R657.3
- 乳杆菌代谢产物RNA组分序列分析及对其部分生物学功能的研究,R378
- 金钗石斛多糖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减退及机制研究,R285.5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544.1
- sCD40L对白血病HL-60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R733.7
- 草鱼NCCRP-1和IL-10基因的克隆和表达,S917.4
- 涤痰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R277.7
- 牛膝总皂甙对兔早期骨关节炎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R285.5
- 解氏肺癌二号方对小鼠Lewis肺癌伴胸水治疗价值的研究,R734.2
- 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因素探讨及分期评价,R733.3
- 体内特异性阻断白介素17在BALB/c小鼠已建立哮喘模型中作用的研究,R562.25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一氧化氮呼气检测与血清ECP、IL-13、IL-8的关系,R562.25
- 哮喘小鼠血清IL-17的变化及布地奈德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R562.25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593.22
- 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IL-13、嗜酸细胞计数与IgE水平的表达及意义,R725.6
- IL-4和IL-13在分泌性中耳炎中对MUC5B的调节作用,R764.2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 > 骨髓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