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钒酸盐对地塞米松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 者: 范锲
导 师: 赵劲民
学 校: 广西医科大学
专 业: 创伤手外科
关键词: BMSCs 细胞培养 鉴定 表面抗原 钒酸盐 地塞米松 caspase3、8、9 凋亡
分类号: R9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为下一步实验提供稳定的、高纯度的干细胞。方法:选取4-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胫骨、股骨的骨髓,贴壁法培养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取第2代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及生长变化,绘制生长曲线,分别诱导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von Kossa染色及油红O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物。结果:全骨髓培养法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镜下呈梭形或纺锤形,传代后形态单一,传至二代时能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生长曲线呈“S”型;脂肪细胞诱导实验组油红O染色阳性,成骨细胞诱导实验组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von Kossa染色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 CD44, CD90,CD105表达阳性,CD19、CD34,CD45表达阴性。结论:全骨髓培养法能获得比较稳定、可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诱导成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目的:通过建立了一个体外的地塞米松诱导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凋亡模型检测地塞米松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与BMSCs凋亡的关系,以及钒酸盐对地塞米松诱导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将10-9M、10-8M、10-7M、10-6M地塞米松分别作用二代BMSCs3h,6h,12h,24h诱导其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的变化情况。MTT法测定钒酸盐对地塞米松诱导BMSCs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最佳作用浓度,TUNER法,流式细胞仪检测钒酸钠预处理30分钟后地塞米松作用BMSCs凋亡率的变化情况。RT-PCR检测钒酸钠预处理30分钟后地塞米松作用BMSCs时Caspase-3、Bcl-2的变化情况。FAM-DEVD-FMK试剂可检测钒酸钠预处理30分钟后地塞米松作用BMSCs时caspases3、8、9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TUNER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到10-8M、10-7M、10-6M地塞米松作用BMSCs12小时后出现凋亡细胞增多,并随作用时间延长和作用浓度增大而增加。MTT法检测到10-7M钒酸钠预处理对地塞米松诱导BMSCs凋亡有保护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10-7M钒酸钠预处理后地塞米松引起BMSCs凋亡率有明显降低,这与TUNER法检测的结果相符合。RT-PCR检测到地塞米松作用BMSCs后Caspase-3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加,Bcl-2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减少,10-7M钒酸钠预处理后Caspase-3表达较地塞米松组减少,Bcl-2表达较地塞米松组增加。FAM-DEVD-FMK试剂检测到地塞米松作用BMSCs后caspases3、8、9较空白对照组同时增高,钒酸钠预处理后caspases3、8、9较地塞米松组同时降低。结论:我们认为地塞米松能诱导BMSCs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浓度相关,地塞米松通过通过启动细胞外途径和线粒体途径来诱导BMSCs凋亡,钒酸盐对地塞米松诱导BMSCs凋亡有抑制作用,也是同时通过启动细胞外途径和线粒体途径来实现。

全文目录


英汉缩略词对照  5-6
第一部分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6-26
  摘要  6-7
  ABSTRACT  7-9
  前言  9-10
  材料与方法  10-15
  结果  15-20
  讨论  20-22
  结论  22-23
  参考文献  23-26
第二部分 钒酸盐地塞米松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凋亡的抑制作用  26-58
  摘要  26-28
  ABSTRACT  28-31
  前言  31-33
  材料和方法  33-39
  结果  39-49
  讨论  49-52
  结论  52-53
  参考文献  53-58
综述  58-71
  参考文献  66-71
致谢  71

相似论文

  1. 西施舌精子冷冻保存及其冷冻损伤机理研究,S968.3
  2. CADPE抗肿瘤作用及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R735.2
  3. 塞来昔布与β-榄香烯联合给药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96
  4. 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植物提取物筛选,S482.2
  5. 玉米凝集素性质及其在PGPR筛选中的应用,S513
  6. 藏药三果汤散抗氧化有效成分研究,R29
  7. TRAIL对肿瘤侵润CD4~+CD25~+ Treg的调节作用,R730.2
  8. 南京地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的发生调查及其线粒体基因组研究,S433
  9. rd29A驱动RdreBlBI基因转化‘红颊’草莓的研究,S668.4
  10.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11. 豫西、豫北及冀南地区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种类和致病型鉴定及品种抗性研究,S435.121
  12.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多菌灵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X172
  13.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N基因的序列分析,S852.65
  15.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16. 醋酸铅对鲤鱼卵巢上皮细胞毒性的研究,X174
  17. 海洋放线菌GY-4的鉴定及其抗菌物质研究,Q936
  18. 阿特拉津降解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关键降解酶基因克隆及基因簇的构建,X172
  19. 嗜酸乳杆菌NX2-6抑菌物质的分离与结构鉴定,TS201.3
  20. 我国四省区梨主要病害的病原鉴定、分子检测与药剂筛选研究,S436.612
  21. 芝麻枯萎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种质抗枯萎病特性研究,S435.65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理学 > 实验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