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氯化两面针碱在斑马鱼药物安全性评价平台中的初步研究
作 者: 黄惠琳
导 师: 刘华钢
学 校: 广西医科大学
专 业: 药理学
关键词: 斑马鱼 模式生物 氯化两面针碱 羟基喜树碱 胚胎毒性 逆转录PC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分类号: S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1.建立成熟、稳定、高效的斑马鱼模式生物集中养殖与繁育系统。2.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和羟基喜树碱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初步了解氯化两面针碱的胚胎毒性。3.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4.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中的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5.观察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1.联合应用普通斑马鱼养殖系统与斑马鱼模式生物集中繁育系统。2.将氯化两面针碱(NC)配制成5.00、3.15、2.00、1.58、1.12 mg.L-1五个含药剂量组,各组的DMSO终浓度为0.01%,并设对照组(纯孵化液组)及含0.01% DMSO的孵化液组。羟基喜树碱(HCPT)配制16.00、10.00、6.50、4.00、2.50 mg.L-1等5个含药剂量组,各组的DMSO终浓度为0.01%,并设对照组(纯孵化液组)及含0.01% DMSO的孵化液组。在显微镜下将正常受精发育后6h(6hpf)和48h(48hpf)的斑马鱼胚胎,随机分入以上各组中,每个实验组20颗胚胎。药物处理72h后,观察胚胎的死亡和畸形情况。3.以正常受精发育后48h的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5.00、3.15、2.00、1.58、1.12 mg.L-1处理上述胚胎,于给药后12h和24h时观察胚胎心脏的形态及心率的变化。4.正常受精发育后6h(6hpf)的胚胎用不同浓度(0.5 mg·L-1、1 mg·L-1、2 mg·L-1、3 mg·L-1)的氯化两面针碱药物处72h。药物处理完毕后,测定药物处理72h后,胚胎中的SOD活力及MDA含量。5.选择正常受精发育后6h的斑马鱼胚胎进行实验。用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3mg·L-1、2mg·L-1、1 mg·L-1)处理斑马鱼胚胎72h,利用RT-PCR技术,检测VEGFR-2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1.建立了成熟稳定的斑马鱼繁育体系,并获得胚胎,成功孵化出幼鱼。2.氯化两面针碱的6hpf实验组中,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66mg.L-1,半数致畸效应浓度(EC50)为1.34mg.L-1 ;48hpf实验组中,LC50为2.51 mg.L-1,EC50为2.02 mg.L-1。羟基喜树碱的6hpf实验组中,LC50为4.21 mg.L-1,EC50为3.29 mg.L-1;48hpf实验组中,LC50为7.70 mg.L-1,EC50为6.18 mg.L-1。胚胎的死亡率和畸形率随着氯化两面针碱和羟基喜树碱药物浓度的降低和给药时间的推迟而显著降低( P <0.01)。3.给药后12h和24h时均可观察到胚胎心脏中毒现象,高浓度(5 mg·L-1和3.15 mg·L-1)时主要表现为出现心脏跳动停止、心脏区域出血症状;中低浓度(2.00 mg·L-1、1.58 mg·L-1、1.12 mg·L-1)则主要表现为心脏发育的畸形。心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 P <0.01),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心率下降不明显。4. SOD活力在0.5 mg·L-1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SOD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 <0.01)。药物浓度在13mg·L-1时,与对照组相比,MDA含量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0.5 mg·L-1组中,MDA含量与对照组接近。5.斑马鱼胚胎在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暴露72h后,各给药组VEGFR-2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01),且表达量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1.普通斑马鱼养殖系统与斑马鱼模式生物集中繁育系统的联合应用,为建立斑马鱼药物安全评价平台奠定了基础。2.①6hpf胚胎对氯化两面针碱和羟基喜树碱的药物敏感性均大于48hpf;②氯化两面针碱和羟基喜树碱均具有胚胎毒性;③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大于羟基喜树碱。3.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有心脏毒性。4.氯化两面针碱在低浓度时,可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在高浓度时,降低SOD活力,使MDA含量增加。5.斑马鱼胚胎中的VEGFR-2的表达量随着氯化两面针碱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
全文目录
主要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5-6 摘要 6-9 ABSTRACT 9-13 前言 13-16 参考文献 15-16 第一部分 斑马鱼实验室繁育体系的建立 16-23 1. 材料与方法 16-20 2. 结果 20-21 3. 讨论 21-22 参考文献 22-23 第二部分 氯化两面针碱和羟基喜树碱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23-31 1. 材料 23 2. 方法 23-25 3. 结果 25-28 4. 讨论 28-29 参考文献 29-31 第三部分 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的初步研究 31-38 1. 材料和方法 31-32 2. 结果 32-34 3. 讨论 34-36 参考文献 36-38 第四部分 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SOD 和MDA 的影响 38-43 1. 材料与方法 38-39 2. 结果 39-40 3. 讨论 40-42 参考文献 42-43 第五部分 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发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表达的影响 43-57 1. 材料 43-44 2. 方法 44-52 3. 结果 52-54 4. 讨论 54-56 参考文献 56-57 全文总结 57-58 综述 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在医药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58-66 参考文献 64-66 致谢 66-6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待)发表的论文目录 67
|
相似论文
- 斑马鱼肠道微细结构及肠粘膜屏障的研究,Q95-33
- 罗汉果的遗传毒性与胚胎发育毒性实验研究,R285.5
- 以教学案为主要教学载体的三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G420
- IGFBP-6对缺氧诱导性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Q46
- 克罗米芬柠檬酸钠导致斑马鱼颅面部发育异常的研究,R114
- 肝靶向半乳糖化棕榈酰壳聚糖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R943
- 斑马鱼血管中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质的浓度极化现象,R543.5
- 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鱼藤素对COX/PGE_2信号通路的作用,R285.5
- 利用牙鲆鳃细胞系和斑马鱼胚胎检测和评估青岛沿海底沉积物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胚胎致畸性,X174
- PKB/Akt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研究与分析,Q55
- 注射用羟基喜树碱脂质体的研究,R944
- 输卵管积水对胚胎毒性及发育潜能影响的研究,R714.8
-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R346
- 基于微毛细管的光微流体生物传感器研究,TP212.3
- 铜/锌—生命配体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的作用和生物毒性研究,Q504
- 莠去津对斑马鱼生殖发育影响的研究,X174
- 氯化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X503.2
- 羟基喜树碱诱导口腔鳞癌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性凋亡的实验研究,R739.8
- TEF-1δ表达改变作为新的镉暴露特异标志物的体内研究,R114
- 外源p204和cbfa1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骨生成的影响,Q954.4
- 利用锌指核酸酶敲除斑马鱼目的基因的实验体系的初步构建,Q7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保护学 > 水产药物学、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