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作 者: 贺成冲
导 师: 黄娟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财务管理
关键词: 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 影响因素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一、研究背景传统的会计模式将企业作为一个独立、封闭和纯粹的经济实体,企业的目标往往局限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注重其社会责任,因而这一目标引导下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发了扫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是企业未能履行好其社会责任而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关注消费者利益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我国企业经营,更需要人们重新审视企业社会责任,在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来加强对企业经济的管理,社会公众也逐渐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并且已经出现了社会责任投资,如美国的多米尼400社会责任指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在西方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在一些理论问题上,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等问题上,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另外,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对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因素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二、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一是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挖掘与分析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更多的支撑和依据。同时,本文也希望通过研究为政府监管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供一些帮助。研究目的之二是,通过对不同地区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研究,从侧面揭示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地区差异,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方法或思路。三、主要内容与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四个问题:一是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二是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三是本文研究的方法,四是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本章主要目的是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总体构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本章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指出我们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问题时,应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研究的对象进行。接着,本文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容,笔者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包括六大类17小类。然后,本文从国内外两个视角评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最后一节是对本章的总结,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方向。本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证分析的理论准备。第三章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部分,第一节是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需求分析,主要从利益相关者角度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情况。第二节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供给分析,包括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形式和我国企业的披露现状,其中现状研究中采用了理论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三节揭示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即实证研究部分。该部分先对样本选择和来源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对上海、四川两地2007年和2008年度的上市公司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177家上市公司的354个样本。第二节是指标设计与变量选取部分。这里首先对评价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三大指标进行了评析,最终选择了社会责任指数法作为本文的计量方法。对于社会责任信息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是在已有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审慎构建,包括6大类15小类。本文实证部分选取的财务指标和其他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企业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以及大股东持股比例等。第三节是研究假设部分。本文提出了八大假设,一是企业规模与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二是企业的财务绩效与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三是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会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四是公司的成长性与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五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公司国有控股程度正相关,六是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与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七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八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高。第四节是实证分析与结果部分。首先是描述性统计部分,主要包括样本的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社会责任指数水平、重污染行业分布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以及各个统计变量的描述统计情况。其次是研究模型的建立与回归分析,包括变量的定义、相关性检验以及最终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假设1、假设2、假设3和假设7得到了验证,而其他假设没有或者没有完全得到验证。第五节,本文对四川和上海两地区样本公司进行了研究,包括描述性统计和实证两个部分,结果发现两地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因素不全相同,存在着一些差异。第六节是本章小结部分,对实证研究部分的结果进行了总结。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与建议部分。第一节是对第四部分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做一个总结,一是本文重新对国内理论界比较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分类进行了重新界定;二是提出了实证研究的8大假设,涉及企业规模、财务状况、行业性质、成长性、股权性质、股权集中程度、资产负债率以及公司所在的地区等,实证结果验证了假设1、假设2、假设3、和假设7;三是本文将重污染行业分为酿造发酵、纺织皮毛、印刷造纸等九大类,并对其样本上市公司的分布进行了描述,研究发现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优于一般上市公司,但是这种差别并不符合人们的预期;四是本文对样本公司所属行业和地域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发现样本公司的行业性质与其所在地域密切相关。五是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水平的区域性很明显,但这种差异性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似乎无关。第二节是对加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本文提出六个建议:一是在对企业的绩效进行全面考核的时候,应该引入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这一指标;二是企业应该重新审视其履行的社会责任与其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三是企业不应该只重视环境类、员工类和公益捐赠类社会责任维度,还应该兼顾其他方面的社会责任;四是政府应该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五是政府应该加大对重污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监督力度;六是建议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者应该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地域差异进行更深入研究。第三节是后续研究展望部分,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研究样本和计量方法的选择问题,二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各种类别社会责任信息的相关实证研究,三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相关因素的滞后性问题研究,四是对是否需要强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四、研究贡献本文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时,首次选用不同地区跨时间窗口的样本(即局部样本),而不是某一证券交易所的所有上市公司或某一行业的所有样本(即全局样本),虽然这种样本选择方法在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具体研究各个地区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分类问题。本文虽然借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但是笔者通过对众多年报的分析,对以前的分类指标进行了改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本文的分类中去掉了“失业”这个项目,并根据实际对“员工的业绩考核”的赋值进行了修改。因此,本文的分类是在深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归结出来的,而不是通盘照搬。3、本文首次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时考虑了“地区”这个变量,并且发现企业所在地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显著影响。另外,本文发现,不同地区上市公司(以上海、四川为例)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水平的影响因素不同,例如四川地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股权集中度”显著相关,与资产负债率不显著相关,而上海的上市公司却相反。本文对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对后续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5.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6.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7.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8.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9.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0.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1.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2.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13. 公共档案馆社会责任研究,G270
  14.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15.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16.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17.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18.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19.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20. 杭州市室内典型VOCs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X51
  21. 口服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影响血糖达标的因素,R587.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