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强制戒毒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作 者: 李洁
导 师: 刘厚金
学 校: 华东政法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劳教 强制隔离 戒毒 转型
分类号: D63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6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禁毒法》产生前,我国实行劳动教养戒毒和公安强制戒毒两种强制戒毒模式并举的做法。长期以来,两种强制戒毒模式发挥着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为社会禁毒戒毒事业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执行体制与矫治方法的发展途径不一致、适用对象法律依据不充分、部门利益冲突等各种原因,两种模式戒毒矫治效果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脉搏,并产生了部分不良社会影响。2008年6月1日,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和戒毒工作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施行,以法律形式废止了原有的劳动教养戒毒和公安强制戒毒,推行全新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这些举措重构了戒毒体系。本文的基本框架就是围绕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展开的:着重探寻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如何在劳教戒毒模式基础上一步步建立起来,并试图解决一些发展上的基本问题,如基于劳教模式建立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在实践中如何运行,它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如何,它哪些具有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它今后的发展出路和前景如何等等。强制隔离戒毒模式从立法上的酝酿、论证、博弈、采纳,从实践上的试点、发展、完善、成熟,经历了数年的过程,劳教场所承担强制隔离戒毒职能有效地体现了强制隔离戒毒“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的基本宗旨,在工作理念、工作期限、基本工作方法上与强制隔离戒毒非常吻合,这充分证明了基于劳教戒毒模式之上建立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浙江省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开展历程是检验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在实践中收到良好效果的基本映证,笔者从浙江省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实际情况与浙江省良渚强制隔离戒毒所(浙江省良渚劳教所)的样本数据入手,剖析了目前强制隔离戒毒的基本运行模式和工作体制机制。强制隔离戒毒毕竟不是劳教戒毒的简单更名,在执行模式、等级设置、工作重点等方面都有自己特定的要求。它把“劳教戒毒”从普通劳动教养中分离出来,在劳教场所内开辟强制隔离戒毒区域,改革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淡化其处罚色彩,进一步强调进行心理脱毒和不良行为矫治。它传递出来的立法意义与法律内在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宪政理念,凸显了文明发展的进步气质,彰显着合法性、人本性、科学性和社会性。它发挥自身独特的工作职能优势,运用独到的工作方法,更加注重戒毒人员的人文关怀、法律保障、权利维护,不断增强戒毒矫治的实际效果。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前景非常广阔,它具有以往强制戒毒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为了能够让它在戒毒的舞台上用其导向性地位发挥全方位的优势,今后的工作开展要注重配套法律与细则的颁布实施,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设置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工作权限,重视劳教戒毒向强制隔离戒毒的理念及工作方式的转变,在经费保障、队伍建设、工作制度配套等多方面支持劳教场所开展工作,同时在外界宣传、研究和康复等阶段给予积极配合,强制隔离戒毒一定会在国家禁毒戒毒事业中创造出更大的贡献。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导言  12-13
第一章 我国强制戒毒模式的变迁  13-20
  第一节 《禁毒法》施行前我国采用的基本戒毒模式  13-17
    一、劳教戒毒  13-14
    二、公安强制戒毒  14-16
    三、自愿戒毒  16-17
  第二节 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立法过程  17-19
  第三节 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实践过程  19-20
第二章 从劳动教养转向强制隔离的可行性分析  20-23
  第一节 公安强制戒毒模式先天不足  20-21
  第二节 自愿戒毒模式改制难度大  21
  第三节 劳教戒毒模式承担职能存在多方优势  21-23
    一、两者工作期限基本一致  22
    二、两者工作理念基本一致  22
    三、两者工作方法制度等基本一致  22-23
第三章 强制隔离戒毒的实践与运作模式  23-31
  第一节 浙江省的工作开展情况  23-24
  第二节 以某所为单位进行强戒人员基本情况与特征分析  24-26
    一、呈现低龄化趋势  25
    二、文化程度普遍很低  25
    三、心理不健康  25-26
    四、社会责任缺失  26
    五、家庭亲情与伦理淡漠  26
    六、对毒品存在认知误区  26
  第三节 工作模式  26-29
    一、基本目标  26-27
    二、运作条件  27-28
    三、管理特征  28-29
    四、等级设置  29
  第四节 以心理教育矫治为核心的工作机制  29-31
    一、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提高强戒人员适应能力  30
    二、以文化理念为载体提高强戒人员综合素质  30-31
    三、以增强防控能力为目标提高强戒人员认知水平  31
第四章 现行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优势分析  31-37
  第一节 理念上的进步特征  31-33
    一、强制戒治的合法性  32
    二、专业戒治的科学性  32
    三、开放戒治的社会性  32-33
  第二节 注重强戒人员的权利保障  33-35
    一、严格限定强戒人员范围  33-34
    二、严格设置决定程序、通知程序和权利救济程序  34
    三、法律保障强戒人员相应的人道待遇  34-35
  第三节 三大主要工作优势  35-37
    一、以医疗保护为基础  35
    二、以心理康复为中心  35-36
    三、以科学评估为标准  36-37
第五章 制约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开展的因素分析  37-41
  第一节 制度衔接上的因素  37-39
    一、《禁毒法》配套政策法规滞后  37-38
    二、执法过程不统一  38-39
    三、其他戒毒机构各自为政  39
  第二节 具体工作中的因素  39-40
  第三节 其他方面的因素  40-41
    一、外界环境负面影响  40-41
    二、医疗及戒毒科学研究水平落后  41
第六章 完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41-47
  第一节 统一划分职责权限,支持司法行政履行职能  41-42
    一、明确劳教场所的工作主体地位  41-42
    二、强化公安禁毒职权的同时规范审批职权  42
    三、整合其他行政部门职能资源  42
  第二节 拓展工作思路,健全创新工作机制  42-44
    一、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和观念更新  42-43
    二、针对心理毒瘾大力倡导场所戒治文化  43-44
    三、优化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方式方法  44
  第三节 加强场所外禁毒的宣传、协作、研究等工作  44-47
    一、通过深层次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禁毒意识  44-45
    二、广泛动员,加强社会各方联合协作  45-46
    三、开展康复医学等新兴领域的戒毒研究  46-47
参考文献  47-50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0-51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3. 医学伦理视域中的脑手术戒毒问题研究,R749.64
  4.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5.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6. 复方防风颗粒制备工艺及制剂质量标准研究,TQ461
  7.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防控与解决机制,D631.4
  8. 我国内地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研究,D922.14
  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61
  10. 山东省劳教企业体制改革项目的推进研究,F271
  11. 社会转型中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困境研究,F299.2
  12. 转型期我国行政组织伦理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B82-051
  13. 基层劳教工作民警职业倦怠问题探究,D669.2
  14. 山东联通J市分公司“网络服务经理制”改革研究,F626
  15. 基于国际贸易环境效应的外贸增长转型研究,F752
  16. 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理论与实践,F224
  17. 论民事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D926
  18. 新疆吐峪沟居住社区空间形态研究及其在新住区规划设计中的重构,TU984.12
  19. 高语境文化背景下强关系中的人际传播素质概念建构与测量,G206
  20. 转型经济背景下土地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F127;F224
  21. 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转型困境的利益机制分析,G659.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公安工作 > 治安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