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恶臭假单胞菌表面展示细菌漆酶及对染料的脱色性能

作 者: 王伟
导 师: 李林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细胞表面展示 恶臭假单胞菌 冰核蛋白 细菌漆酶 脱色
分类号: X1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细菌表面展示系统是一种蛋白质应用新技术,已在多个生物技术领域显示出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丁香假单胞菌冰晶核蛋白(Ice Nucleation Protein) InaQ的N-末端结构域作为运载蛋白,采用C-端融合的方法,将一种细菌漆酶成功展示在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AB92019菌株的表面,然后对3种不同重复单元InaQ-N、(InaQ-N)2和(InaQ-N)3作为运载蛋白表面展示细菌漆酶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优化系统进一步用于染料脱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从携带细菌漆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MB172中通过PCR反应扩增得到突变型漆酶基因wlacD,然后酶切连接至分别含有1、2和3个inaQ-N基因重复的表达载体pMB104、pMB111和pMB112,构建得到分别含有融合基因inaQ-N-wlacD、(inaQ-N)2-wlacD和(inaQ-N)3-wlacD的重组质粒pMB281、pMB282和pMB283,并通过电转化导入恶臭假单胞菌AB92019菌株,筛选得到恶臭假单胞菌表面展示重组菌MB284、MB285和MB286。经对重组菌的SDS-PAGE、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显微镜镜检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证明重组菌MB284、MB285和MB286均能成功地在细胞表面分别展示其融合蛋白InaQ-N-WlacD、(InaQ-N)2-WlacD和(InaQ-N)3-WlacD。通过对3个重组菌全细胞漆酶酶活的检测发现,表面展示(InaQ-N)2-WlacD融合蛋白的重组菌MB285酶活最高,达到6.9U/mL。因此,选择重组菌MB285进行染料的脱色研究。选取酸性绿和酸性红2种染料进行脱色试验。实验结果发现,重组菌MB285对两种染料均具有明显的脱色性能,其中对酸性绿的脱色率达到35.5%,对酸性红的脱色率达到17%。对重组菌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对两种染料的绝对脱色性能进行了考察。测定了重组菌MB285的全细胞酶活曲线,发现该曲线与重组菌的生长曲线具有同步性。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重组菌MB285的摇瓶发酵条件(培养温度、初始pH、装液量和接种量)对生长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7.0,培养温度30℃,装液量20%和接种量4%。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重组菌MB285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W/V)2%葡萄糖、3%玉米浆、2%硫酸铵、0.2%氯化钠、0.08%MgSO4·7H2O和0.05% K2HPO4·3H2O。筛选出的优化培养基活菌数为1.1×1011CFU/m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约2.3倍。重组菌MB285摇瓶发酵优化后绝对脱色效率明显的提高,对酸性绿的绝对脱色率由优化前的36.5%提高到优化后的45%,对酸性红的绝对脱色率由优化前的17.9%提高到优化后的28%。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缩略语表  12-13
1 前言  13-35
  1.1 细菌表面展示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13-22
    1.1.1 细菌表面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9
      1.1.1.1 细菌表面展示体系的组成  14
      1.1.1.2 细菌表面展示系统的种类  14-19
    1.1.2 细菌表面展示技术的应用现状  19-22
      1.1.2.1 重组疫苗的开发  20
      1.1.2.2 全细胞催化剂  20-21
      1.1.2.3 环境修复方面的应用  21
      1.1.2.4 展示多肽文库作为筛选工具  21-22
  1.2 冰核蛋白作为运载蛋白的细菌表面展示体系研究进展  22-25
    1.2.1 冰核蛋白概述  22
    1.2.2 冰核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22-23
    1.2.3 冰核蛋白在细菌细胞表面展示系统的应用  23-25
  1.3 乘客蛋白—漆酶的研究进展  25-31
    1.3.1 漆酶的性质概述  25-27
      1.3.1.1 漆酶的结构特征  25-26
      1.3.1.2 漆酶的理化特性  26
      1.3.1.3 漆酶的氧化特性  26-27
    1.3.2 细菌漆酶的研究进展  27-31
      1.3.2.1 细菌漆酶的种类  27
      1.3.2.2 细菌漆酶的结构特征  27-28
      1.3.2.3 细菌漆酶的突变改造研究  28-29
      1.3.2.4 细菌漆酶的应用  29-31
  1.4 表面展示宿主菌—恶臭假单胞菌  31-32
  1.5 细菌表面展示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2-34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4-35
2 材料与方法  35-46
  2.1 实验材料  35-39
    2.1.1 质粒  35-36
    2.1.2 菌株  36
    2.1.3 培养基  36-37
    2.1.4 实验动物  37
    2.1.5 主要试剂  37-39
      2.1.5.1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37
      2.1.5.2 质粒提取,质粒转化,质粒快检所需试剂  37
      2.1.5.3 琼脂糖凝胶电泳所需试剂  37-38
      2.1.5.4 SDS-PAGE所需试剂  38
      2.1.5.5 Western Blot所需试剂  38
      2.1.5.6 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所用试剂  38
      2.1.5.7 漆酶活性测定试剂  38-39
      2.1.5.8 漆酶脱色所用试剂  39
    2.1.6 主要仪器  39
  2.2 实验方法  39-46
    2.2.1 重组质粒和重组菌株的构建  39-41
      2.2.1.1 wlacD基因的扩增  39-40
      2.2.1.2 大肠杆菌和恶臭假单胞菌质粒的提取  40
      2.2.1.3 DNA体外重组  40
      2.2.1.4 大肠杆菌DH5α的转化  40
      2.2.1.5 恶臭假单胞菌的电转化法  40
      2.2.1.6 大肠杆菌转化子和恶臭假单胞菌转化子的筛选鉴定  40-41
      2.2.1.7 质粒稳定性分析  41
    2.2.2 融合蛋白在细菌细胞表面的定位分析  41-43
      2.2.2.1 细胞分级分离  41-42
      2.2.2.2 样品处理及SDS-PAGE电泳  42
      2.2.2.3 抗血清制备程序  42
      2.2.2.4 Western Blot实验  42-43
      2.2.2.5 免疫荧光显微镜镜检实验  43
      2.2.2.6 流式细胞仪分析  43
    2.2.3 全细胞漆酶酶活性的测定  43-44
    2.2.4 全细胞漆酶对染料的脱色实验  44
    2.2.5 全细胞漆酶对染料的绝对脱色分析实验  44
    2.2.6 生长曲线绘制  44
    2.2.7 重组菌摇瓶发酵工艺的初步优化  44-45
      2.2.7.1 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44-45
      2.2.7.2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45
      2.2.7.3 培养基的优化  45
      2.2.7.4 分析方法  45
    2.2.8 图像处理及统计分析  45-46
      2.2.8.1 图像处理  45
      2.2.8.2 统计分析及绘图  45-46
3 结果与分析  46-64
  3.1 表面展示质粒载体的构建  46-49
    3.1.1 多拷贝串联重复InaQ-N载体片段的获得  46-47
    3.1.2 靶蛋白基因wlacD的扩增  47
    3.1.3 多拷贝串联重复InaQ-N展示质粒的构建  47-49
  3.2 重组恶臭假单胞菌的构建  49
  3.3 靶蛋白—漆酶细胞表面定位分析  49-52
    3.3.1 细胞分级分离的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  49-50
    3.3.2 免疫荧光显微镜镜检  50-51
    3.3.3 流式细胞仪分析  51-52
  3.4 载体pMB281,pMB282和pMB283在恶臭假单胞菌的稳定性  52-53
  3.5 重组菌全细胞漆酶酶活的测定  53
  3.6 重组菌MB285对染料的脱色效果分析  53-55
    3.6.1 两种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λm的确定  53-54
    3.6.2 重组菌MB285对两种染料的脱色效果分析  54-55
  3.7 重组菌MB285发酵条件及培养基的初步优化  55-63
    3.7.1 重组菌MB285初始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和酶活曲线的测定  55-56
    3.7.2 重组菌MB285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56-58
      3.7.2.1 温度对生长量的影响  56-57
      3.7.2.2 初始pH对生长量的影响  57
      3.7.2.3 装液量对生长量的影响  57-58
      3.7.2.4 接种量对生长量的影响  58
    3.7.3 重组菌MB285摇瓶发酵种龄的确定  58-59
    3.7.4 重组菌MB285摇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59-63
      3.7.4.1 碳源筛选  59-60
      3.7.4.2 氮源筛选  60
      3.7.4.3 培养基的单因素分析  60-61
      3.7.4.4 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  61-63
  3.8 重组菌MB285优化前后的绝对脱色效果分析  63-64
4 小结与讨论  64-69
  4.1 小结  64-65
  4.2 讨论  65-69
    4.2.1 恶臭假单胞菌表面展示性能的分析  65-66
    4.2.2 细菌漆酶对染料的脱色分析  66-67
    4.2.3 细菌表面展示工程菌的展望  67-69
参考文献  69-82
致谢  82-83
附录  83

相似论文

  1. 雪莲果低聚果糖提取分离及分析研究,TS255.1
  2. 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及黄精酸豆奶研制,TQ461
  3. 多拉菌素的分离纯化工艺及其微胶囊剂型的初步研究,S859.79
  4. 镉污染环境修复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X172
  5. 聚羟基脂肪酸酯嵌段共聚物的生物合成与表征,O631.3
  6. 微生物胞外多糖—结冷胶提取工艺研究,Q936
  7. 胞外聚合物在细菌吸附铜离子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X172
  8. 全长人源膀胱癌抗体库的构建及双表达载体pDGB4的构建,R737.14
  9. 荧光蛋白快速监控臭氧与混合细菌作用过程机理的研究,Q93
  10. 微囊藻毒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效能研究,X172
  11. 含两种单体的中长链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生物合成及表征,Q591.5
  12. 均聚物聚3羟基庚酸酯的生物合成与表征,O633.14
  13. 串联式压电传感器在细菌及病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Q939.4-3
  14. 枯草芽孢杆菌WN02芽孢漆酶的性质及染料脱色研究,X703
  15. 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全长人源抗肾癌抗体基因库,R737.11
  16. 高浓度甲醛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条件研究,Q93
  17. 抗甲醛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Q78
  18. 多酚污染物微生物菌群降解行为研究,X172
  19. 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生物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均聚物,O631.3
  20. 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各类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在混凝过程中的去除行为研究,X79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环境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