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黑白世界中的自我寻找——解读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身份认同问题

作 者: 殷婷婷
导 师: 赵琨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身份认同 黑人文化 身份建构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由于其在历史上所受到的特殊遭遇与不幸经历,非裔美国人一直对自己的身份界定存在着迷惑与质疑,尤其是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美国社会,美国黑人身份认同这一问题也开始变得日益复杂与重要起来。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托尼·莫里森在秉承了理查德·赖特、拉尔夫·埃里森等黑人文学前辈衣钵的同时,对非裔美国人的生存之路又做出了独到的思考。莫里森既深受白人经典文化的熏陶又被黑非洲古老文明所浸染着,在她的作品中处处体现着思索与探求实现黑人自我,保持种族个性,清理历史上的种族冲撞所造成的残骸,重建本民族的新型文明,并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主题。莫里森在其作品中所做的思考与探究,对非裔美国人如何选择自强道路这一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各国对于非裔美国人生存境遇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与关注。本论文以托尼·莫里森的七部中译小说作品《最蓝的眼睛》(1970)、《秀拉》(1973)、《所罗门之歌》(1977)、《柏油孩子》(1981)、《宠儿》(1988)、《爵士乐》(1992)、《天堂》(1998)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与解读,运用文化批评理论,从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理论批评角度对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白人文化霸权现象以及黑人身份定位的困惑与思考等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试图探究莫里森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生活在白人主流文化中的非裔美国人,在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多重困境与思考。本文的结论是:非裔美国人是美国社会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他们在探索种族出路的问题上,既要立足于当今美国的现实生活存在,又要保持自己民族优良的文化道德传统,不可盲目追随也不能固步自封,要努力寻找两种文明的最佳契合点,实现非洲传统文化与白人经典文化的糅合。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引言  6-9
第一章 美国黑人文化的尴尬处境  9-17
  第一节 “唯白论”的文化霸权  9-13
  第二节 非洲文化的游离  13-17
第二章 美国黑人身份认同的困惑  17-23
  第一节 “漂白”后的迷失  17-20
  第二节 “固守自我”的悲哀  20-23
第三章 美国黑人身份的重建  23-29
  第一节 植根黑人文化传统  23-26
  第二节 双重身份的选择  26-29
结语  29-30
参考注释  30-32
参考文献  32-34
致谢  34

相似论文

  1.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820
  2. 边缘境遇下的女性书写,I313.06
  3. 论张贤亮小说的才子佳人模式,I207.42
  4. 叙事时间理论下《骨》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分析,I712.074
  5. 台湾文学的文化形象与身份认同,I206.7
  6. 离散批评视角下的黄哲伦戏剧《家庭奉献》,I712
  7. 《藻海无边》中文化身份的解读,I753
  8. 论《秀拉》中的狂欢化人物与精神,I712
  9. 新媒体环境下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研究,D412
  10. 仪式观视阈下的世界杯传播,G843
  11. 城市群市民身份认同的构建,F299.2
  12.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C912.82
  13. 老舍小说的底层叙事研究,I207.42
  14. 二三十年代海派小说之身体话语,I207.42
  15. 女性的身份建构与男性气质危机,I712
  16. 对原开封犹太人“融回”人员的人类学调查,C912.4
  17. 酒店婚宴消费研究,F719
  18. 农村剧与农民工的身份认同,D412.6
  19. 白先勇小说中的外省人意识,I207.42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的身份建构问题,I207.42
  21. 离散文化视角下的黄哲伦剧作《家庭奉献》,I712.073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