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离散批评视角下的黄哲伦戏剧《家庭奉献》

作 者: 冯佳
导 师: 徐颖果
学 校: 天津理工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离散批评 《家庭奉献》 身份认同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黄哲伦的《家庭奉献》是其“华裔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与前两部剧作相比,学术界对于这部作品的研究相对缺乏。评论家普遍认为这部作品在质量上逊于前作。从表面来看,这部作品是以基督教为批判对象,然而从主题来看,这部作品与前两部作品的主题一脉相承,都是表现了对于中国血脉的认同。从作品的技巧来看,这部作品并没有像前两部作品一样刻意突出京剧等中国元素,而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道具来深化中国身份认同的主题,可以说是作者创作技巧的一次突破。从作品的人物来看,《家庭奉献》不仅在人物数量上达到新高,而且人物分为三代,不仅三代人之间在观念上存在明显差异,且每一代之间的细微差别也得到了清晰刻画。可以说,《家庭奉献》为“华裔三部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尽管离散一词历史渊源颇深,然而离散理论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得以逐步确立。经过斯图亚特·霍尔和加布利尔·谢弗等人的努力,离散理论的定义、离散族群在身份问题上的主要策略等理论框架已逐步完善,为离散理论在文学上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应用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把握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质,并通过不同人物对于身份问题的不同态度对人物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探究。本文以离散理论作为研究视角,以《家庭奉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于作品中象征意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基督教并不是作者的批判对象,而是对于美国文化的一种象征。此外,本文结合离散理论中离散族群对于身份问题的不同策略,对作品中三代华裔移民不同的身份认同观进行分析,勾勒出了美国华裔群体三个历史时期对于身份观的思想变化,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边缘境遇下的女性书写,I313.06
  2. 叙事时间理论下《骨》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分析,I712.074
  3. 台湾文学的文化形象与身份认同,I206.7
  4. 《藻海无边》中文化身份的解读,I753
  5. 论《秀拉》中的狂欢化人物与精神,I712
  6. 新媒体环境下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研究,D412
  7. 仪式观视阈下的世界杯传播,G843
  8. 城市群市民身份认同的构建,F299.2
  9.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C912.82
  10. 老舍小说的底层叙事研究,I207.42
  11. 人性悲剧的独特体验,I207.42
  12. 农村小学教师身份认同研究,G625.1
  13. 文化视角下的流行音乐研究,J605
  14. 当代军人军歌文化认同研究,J609.2
  15. “他者”的困境与“身份”的追寻,I712.074
  16. 编织世界与女性艺术家身份认同的内在冲突,J205
  17. 当代华裔美国人的文化适应及文化身份认同探求,G171.2
  18. 画人之前:作为士人的黄宾虹,J205
  19. 三线职工第三代地域身份认同研究,C913.2
  20. “欺实马”诞生记:杭州飙车案背后的身份认同与抵抗,G206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