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酒店婚宴消费研究
作 者: 刘杨
导 师: 孟庆杰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旅游管理
关键词: 酒店婚宴 消费理念 身份认同 仪式习俗
分类号: F7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6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婚宴,是新人在婚礼当天为了答谢宾客而举办的隆重宴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转变,人们在婚宴消费上越来越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和自我个性的体现。洋溢着浓厚喜庆气氛的婚宴,绝不仅仅是一场奢侈的聚众吃喝那么简单。从各地酒店承办的婚宴数量及预订情况来看,婚宴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且需求旺盛,婚宴消费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酒店也不例外。酒店承接一场婚宴不但能获取较高的经济收益,还有助于扩大酒店的知名度、增加客源,进而增强竞争力,所以如何进行婚宴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就成为酒店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虽说婚宴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但由于走入婚礼殿堂的新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经济支付能力和消费习惯,对婚宴消费的见解和要求也不同,而且婚宴消费与酒店其他类型的餐饮消费也是差异较大,有着较为独特的消费特点,因此,从新人角度考虑婚宴消费的特点、影响因素和这种行为所代表的意义有利于酒店对目标市场的深入探究和详细划分,也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另一方面,大操大办婚宴使得许多新人苦不堪言,他们在酒店的婚宴消费中存在着很多铺张浪费、攀比跟风现象,本文希望能够将这些现象提升到理论层面来研究,详细分析人们一味追求华丽婚宴的背后原因究竟有哪些,以丰富酒店婚宴的相关理论研究。本文在了解新人的婚宴消费概况的基础上,根据访谈分析和文献探讨得出的基本结论可概括如下:一、新人在酒店的婚宴消费层次不一,存在扎堆消费、“潜规则”盛行、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也表现出消费时间相对集中、情感性需求较高、消费形式灵活多变、对服务失误的容忍度较高等消费特点。二、新人在酒店的婚宴消费行为是个人消费理念、家庭、群体消费趋向、大众传媒、酒店、传统习俗和特定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经济承受能力或是以往参加婚宴的经历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人的婚宴消费行为;家庭不仅在观念上影响着新人的消费决策,还为新人提供婚宴消费的经济来源及其他各种支持,新人婚宴更多的表现为以家庭为核心的消费行为;参照群体为成员界定了行为规范和消费标准,提供了消费信息和比较对象,也是新人婚宴消费能否“满意”的主要评价信息来源,“面子”成为新人满意度的一个衡量指标;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为新人提供了各类婚宴信息,同时也引导着新人的消费理念;尊重传统民俗是许多新人操办且大办婚宴的主要原因,尽己所能力求婚宴的热闹体面大行其道,反而是婚宴中厉行节俭有时会受人鄙弃:许多人追求婚宴的体面排场更多时候是为了博得远亲近邻的认同、符合社会舆论的预期,以获得与周围人“平等”的生活地位;酒店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为新人肆意消费提供了前提和保证,尤其五星酒店所代表的消费档次成为新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三、新人在酒店婚宴中消费的不仅是“物”,还有它所具备的“氛围、档次、意义”等,他们在婚宴上投入大量金钱物力的根本动机并不是想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而是遵从习俗惯例的要求、满足个人的某些情感需要,对婚宴产品的情感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的重视超过了对其物质性价值的追求。从新人角度来说婚宴消费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婚宴消费是一种身份认同。新人通过举办婚宴,可以展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传递个人形象、调解人际关系以及表达对某一社会群体的归属愿望等等。婚宴中某些夸张的物质消费和独特的形式包装是新人个性的展示和对自我定位的认可;.婚宴消费中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层次,而即使同一消费等级也存在着很大的消费差异;华丽婚宴表明新人对社会风气的认同,要个性,要体面。2.婚宴消费是遵从仪式习俗的需要。婚宴是一种仪式消费,新人通过举办婚宴向人们表明婚姻的合法性获取民意支持,并以此感谢来宾对婚礼仪式的见证和祝福,同时以这种仪式化的程序使男女双方意识到婚姻的神圣和社会角色转换时需要承担的责任。新人抢订“好日子”举办婚宴是为了汲取其中的吉祥寓意,但深层原因则是人们骨子里存在的不安全感、对命运的难以掌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使得人们下意识寻求“数字的庇护”;根据交际消费规范的要求,无论是“收取礼金”还是“回送礼金”都是对社会交互性义务的履行;婚宴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为一种循环往复的金钱游戏,人们会根据礼金的多少来衡量人际亲疏,体现出人际交往中的“差序格局”,而礼金的馈赠也会遵循一定的“潜规则”;婚宴的消费规模远不是一般日常消费所能比拟的,开支往往很大,有时会超出新人及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这种情况下“赠送礼金”的人便构成了婚宴支出的社会分摊网络;加了“喜”字的烟酒糖果等婚宴必备品代表着新人对婚宴及来宾的重视程度,是对传统习俗的遵循,有则喜之,无则有可能会损及婚宴的热闹和喜庆。最后本文阐述了一些关于如何引导新人适度消费和酒店婚宴营销的个人看法。当然,本文存在着相当的不足之处。由于笔者自身的个人经历、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在资料获取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本文可能有许多结论都有待于进一步推敲,而且需要更多细致的深入研究,比如新人在婚宴消费前的选择标准和消费后的评价标准有何不同、不同地域间新人的婚宴消费行为差异等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
全文目录
摘要 2-5 ABSTRACT 5-11 1 前言 11-23 1.1 选题背景 11-13 1.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13-21 1.2.1 酒店婚宴的相关研究综述 13-16 1.2.2 理论概述 16-21 1.3 研究意义 21-22 1.3.1 理论意义 21 1.3.2 现实意义 21-22 1.4 研究路径 22-23 2 研究设计 23-32 2.1 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资料收集 23-24 2.2 酒店婚宴消费状况 24-32 2.2.1 新人婚宴消费调查 24-28 2.2.2 酒店婚宴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28-30 2.2.3 新人婚宴消费特点 30-32 3 酒店婚宴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32-41 3.1 个人因素 32-34 3.2 社会环境因素 34-40 3.2.1 家庭因素 34-35 3.2.2 参照群体 35-37 3.2.3 特定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 37-39 3.2.4 媒介传播 39-40 3.3 酒店因素 40-41 4 酒店婚宴消费的意义解读:从新人的角度 41-53 4.1 婚宴消费是一种身份认同 41-44 4.2 婚宴消费是遵从仪式习俗的需要 44-53 4.2.1 婚宴——赋予婚姻民意合法性的重要途径 45-46 4.2.2 "好日子"的吉祥寓意 46-47 4.2.3 收送"礼金"体现出的社会交互义务 47-51 4.2.4 为"喜"消费:烟酒糖果里的风俗韵味 51-53 5 总结 53-58 5.1 研究结论 53-54 5.2 启示 54-56 5.2.1 从新人角度:婚宴适度消费 54-55 5.2.2 从酒店角度:婚宴营销策略 55-56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6-58 附录 58-61 参考文献 61-64 后记 64-66
|
相似论文
- 台湾文学的文化形象与身份认同,I206.7
- 仪式观视阈下的世界杯传播,G843
- 城市群市民身份认同的构建,F299.2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研究,X2
- 离散文化视角下的黄哲伦剧作《家庭奉献》,I712.073
- 通往第三空间的身份之旅,I561
- 国家与地方视野中的陶工身份认同(1949年-1958年),K27
- 论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电影的影响,J905
- 南京民工子弟学校音乐教育的考察与思考,J60-4
- 从冲突到融合:艾德里安娜·肯尼迪三部剧作对文化身份认同的探寻,I712
-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G451.1
- 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民族身份认同和语言的关系,H0-05
- 身份与跨文化交际,C912
- 网络公共领域的构筑及身份/认同的建构,G206
-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超女粉丝团名称和成员身份认同的关系,H0-05
- 当代美国语言政策研究,H0-05
- 《仪礼·士昏礼》的文化学考察,K892.22
- 小布什政府的对华身份认同与中美关系,D822.371.2
- 文学阅读中的性别身份认同问题研究,I06
- 从《所罗门之歌》看美国黑人文化的变迁,I712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国内贸易经济 > 服务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