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木化生物质的加氢液化

作 者: 于光
导 师: 黎振球;何为
学 校: 青岛科技大学
专 业: 制浆造纸工程
关键词: 木化生物质 加氢液化 可再生 能源 生物油
分类号: TK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开发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紧迫课题。生物质能具有量大、分布广、易获得、易储存、环保等优势,因而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木化生物质加氢液化进行了相关研究。本实验选用具有代表性的的农林废弃物玉米秸秆和竹子为原料,以水作为溶剂,氢氧化钠做催化剂,通过氢气提供高压氛围,在一定温度下实现木化生物质液化,制取生物质油。通过考察反应温度、压力、时间、溶剂以及催化剂种类、用量等因素对液化率和生物质油产率及其产品性能的影响,寻找最佳的液化工艺条件,然后利用多种检测手段对液化产物进行检测分析,包括热值分析、红外色谱、扫描电镜、凝胶渗透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综合考察产物的物化性质和液化反应历程,为木化生物质加氢液化和产物利用提供实验室依据,丰富其理论体系。通过大量实验,得出以玉米秸秆和竹子为原料的木化生物质加氢液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原料与溶剂质量比在1/10~1/6之间,反应温度210~240℃;氢气初始压力7~8MPa;反应停留时间20~30min;氢氧化钠用量为原料绝干质量的10~15%。在此条件下,木化生物质的液化率达到90%,生物质油产率达到50%。所得生物质油为黑褐色沥青状液体,高位热值为30MJ/kg,比原料热值提高了66%~68%。对生物质油的GC-MS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质油成分复杂,多达几十种,以有机酸、酮和酚类物质居多,含氧量高。加氢液化后得到的生物质油要在实际中得以应用,还需进一步分离和提纯。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3
  1.1 能源危机催生生物质能发展  9-10
  1.2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前景  10-11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1-1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3-37
  2.1 生物质和生物质能  13-16
    2.1.1 基本概念  13
    2.1.2 生物质能的特点  13-14
    2.1.3 国际生物质能发展现状  14-15
    2.1.4 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现状  15-16
  2.2 木化生物质的组成及其性质  16-20
    2.2.1 纤维素  17-18
    2.2.2 半纤维素  18-19
    2.2.3 木质素  19-20
  2.3 生物质的能源转化技术  20-26
    2.3.1 固化成型  21-22
    2.3.2 水解发酵  22
    2.3.3 直接燃烧  22
    2.3.4 气化  22-23
    2.3.5 液化  23-26
  2.4 生物质液化技术研究进展  26-29
    2.4.1 热裂解技术  26-28
    2.4.2 加压液化技术  28-29
  2.5 生物质液化反应机理  29-32
    2.5.1 纤维素的热解机理  30-31
    2.5.2 木质素降解机理  31-32
  2.6 影响生物质高压液化的因素  32-35
    2.6.1 生物质原料  32-33
    2.6.2 反应温度  33
    2.6.3 反应压力和液化气氛  33
    2.6.4 反应时间  33
    2.6.5 溶剂  33-34
    2.6.6 催化剂  34-35
    2.6.7 液化反应设备  35
  2.7 生物质油的成分及性质  35-37
第三章 实验原料仪器及实验方法  37-47
  3.1 生物质原料的成分分析  37-39
    3.1.1 水分含量的测定  37
    3.1.2 灰分含量的测定  37-38
    3.1.3 半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38
    3.1.4 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38-39
    3.1.5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39
    3.1.6 元素分析  39
  3.2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39-40
  3.3 高压反应釜的使用  40-42
    3.3.1 液化反应装置图  41
    3.3.2 高压反应釜操作方法介绍  41-42
    3.3.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42
  3.4 实验步骤  42-44
  3.5 工艺流程图  44
  3.6 产物得率的计算  44-45
  3.7 产品检测和分析  45-47
    3.7.1 热值分析  45
    3.7.2 红外光谱(IR)  45
    3.7.3 扫描电镜分析(SEM)  45
    3.7.4 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  45-46
    3.7.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46-47
第四章 玉米秸秆加氢液化实验  47-60
  4.1 结果与讨论  47-53
    4.1.1 反应温度对液化结果的影响  47-48
    4.1.2 氢气初始压力对液化结果的影响  48-49
    4.1.3 反应时间对液化结果的影响  49-51
    4.1.4 催化剂用量对液化结果的影响  51-52
    4.1.5 秸秆与水的质量配比对液化效果的影响  52-53
  4.2 产物分析  53-59
    4.2.1 原料与生物质油的热值对比  53-54
    4.2.2 原料与固体残渣的红外检测对比  54-55
    4.2.3 固体残渣的扫描电镜图  55-56
    4.2.4 液相产物的 GC-MS 检测  56-59
  4.3 本章小结  59-60
第五章 竹子加氢液化实验  60-71
  5.1 结果与讨论  60-64
    5.1.1 反应温度对竹子液化效果的影响  60-61
    5.1.2 氢气初始压力对竹子液化效果的影响  61-62
    5.1.3 催化剂种类对竹子液化效果的影响  62-63
    5.1.4 升温速率对竹子液化效果的影响  63-64
    5.1.5 其他因素对竹子液化效果的影响  64
  5.2 产物分析  64-69
    5.2.1 原料与生物质油的热值对比  64-65
    5.2.2 固体残渣和焦油的红外检测  65
    5.2.3 固体残渣的扫描电镜图  65-66
    5.2.4 液化液的GPC 检测  66-67
    5.2.5 液相产物的GC-MS 检测  67-69
  5.3 本章小结  69-71
结论  71-72
参考文献  72-76
附录  76-92
致谢  92-9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3-94

相似论文

  1. 金属蜂窝与再生冷却通道的传热特性研究,V215.4
  2. 鹿茸配合生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R259
  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数据采集与高原适配技术探索研究,U469.7
  4.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5. 再生混凝土微粉/水泥基透水性复合材料的试验研究,TU528
  6. 综合利用建筑废渣灰、旧砂再生粉尘和污泥制备轻集料的研究,TU528.042
  7.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用骨料及配合比试验研究,TU528
  8. 离子交换法去除原水中六价硒,X703
  9. 面向绿色大学建设的高校节能体系研究,G647
  10. 再生骨料半干硬性混凝土制备与成型的试验研究,TU528
  11. 聚丙烯腈基两性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342.31
  12. “固—气—液”联产的生物质能源转换工艺及产物利用的研究,S216
  13. 赣东北再生稻轻型化种植模式播期优化及其对源库关系的影响,S511
  14. 小麦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和优化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Ta-APX)转化小麦研究,S512.1
  15. 根癌农杆菌介导ALA合酶基因转化‘红颊’草莓的研究,S668.4
  16. 枣叶片再生途径的组织学研究及影响遗传转化因素的分析,S665.1
  17. 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与同源四倍体创制研究,S631.1
  18. 红细胞生成素抗体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意义,R692.5
  19. NF-κB与IL-6在大鼠极限门静脉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R657.3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肿周边移植对大鼠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的探究,R743.34
  21. 大鼠再生肝脏细胞周期的研究,Q25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生物能及其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